APP下载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相关问题研究

2014-08-14杜亚倩

中国经贸 2014年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山西省

杜亚倩

【摘 要】社会保障作为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有所凸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较小、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水平以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农村社会保障;山西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事业也得以起步与发展。2006年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虽然有所增大,但增长缓慢,总体水平依然很低,支出结构还不尽合理,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当前财政支出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于提高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围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展开大量研究,其中关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如下:首先,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低下。宋士云、李成玲(2008)在对我国1992—2006年的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研究中,得出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水平依然偏低,且不适度,应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王子龙(2008)在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中,指出由于我国的历史客观原因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虽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应建立并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机制。其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王玥(2011)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严重影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城乡差距大,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倾斜的现象非常严重。以上研究都是基于全国范围的大视角,未能注意到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结构不同,由此导致各地区社会保障存在差异。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运用图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山西省在“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规划头两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规模、水平和结构上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全国及主要省市的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提出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水平以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政策建议,以期通过以点及面, 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但这一比重不能较好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及其民生关系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即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研究近几年山西省财政支出在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6-2012 年这7年间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从对全国和山西省的相关财政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虽然规模逐年增加,但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下。由表一得,从2006年到2012年,山西省GDP从4878.61亿元增长到12112.80亿元,增长了1.5倍;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加,这七年期间增长了2.01倍;同时,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68亿元迅速增长到354.61亿元,增长了4.21倍。从表二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2年, 全国GDP从216314.43亿元增长到518942.10亿元,增长了1.4倍。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加,这七年期间增长了2.12倍,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4361.78亿元迅速增长到12585.52亿元,保持了1.9倍的增速,但在这七年里,全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系数只维持在11%左右。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比较,不难得出山西省近7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加,其增加速度超过了本省财政支出增加的速度和同期全国财政社保支出的增速,大约为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的2倍;财政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高于同期全国比重,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山西省“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表一中可以观察到,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自2007年以来却在逐年下降,分析其原因在于每年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提出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但是,直到“十二五”期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徘徊在11%左右,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2.与其他主要省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较分析

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同,社会负担水平也不均衡,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山西省与其他省市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具有的可比性,本文选取北京、浙江、广东、四川和云南五个具有特色的省市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角度分析比较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的六个省市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2年, 山西省社会保障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为14.98%,明显高于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浙江省和广东省,是六省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最高的省份。同时,2012年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982.03元,尽管约为北京市的1/2,但是高于其他四省,在六省中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了山西省“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水平提高。

从上图中还可以观察到,部分省市如北京、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系数和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相反态势,山西省虽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系数高于北京市,但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却远远低于北京市,不及其1/2。这是因为北京经济发展好,城镇职工养老负担较轻,且总人口少于山西省人口数,人口因素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结构特征,城乡差距大,山西省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更好的贯彻十八大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以下采用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这一指标,分别计算了城乡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之比、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例,来研究山西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由图二可以清晰看出:

(1)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差距逐年缩小。其差距由2006年的21.8倍缩小到2012年的8.2倍。该差距的缩小得益于2002年党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政策就是2003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此后,山西省政府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差距缩小尤为明显,但是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仍然达到了农村居民的8.2倍。这一数据表明山西省社会保障费用的89%都投入到了城镇,城市倾向明显。

(2)从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纯收入)的比例来看,山西省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06~2012年之间约为农村居民的3倍。2006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大约为23.74%,到2012年增至28.33%,增加了4.5个百分点;而2006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只有3.43%,到2012年增至11.1%,增加了约7.5个百分点。经过比较发现,山西省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例的增长速度虽然快于城镇居民,但是水平仍然较低,到2012年,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例也仅为11.1%,与城镇居民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都依赖于经济增长。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2.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通过压缩行政管理费用和经济建设费用来实现,从而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过程中,要将社保投入重点放在城乡无保障的老人和农村人口上。

3.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城乡居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稳定城鎮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和“空巢老人”等农村新出现的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将这些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逐步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4.完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监管机制

山西省省级和各市级的政府应加大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减少财政滥用、误用等违法行为,设立财政支出监管部门,合理安排财政拨付的资金,确保财政支出用到实处,不断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兼顾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士云,李成玲.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3):38-46

[2]王子龙.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

[3]王玥.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48-49

[4]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年[J].改革,2012,2:008

[5]皮耀华.促城乡统筹显社保公平[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2):48-49

[6]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7]闵波,陆新文.江苏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5):21-25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山西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