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德育课中的创新教育
2014-08-14黄雪萍
黄雪萍
摘要: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体验,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观念,注重情景教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未来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知识全面、基础牢固、思维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体验,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一、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谁拥有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精神的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劳动力大军,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此,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职业学校德育课涉及的众多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的教育、哲学、职业生涯与规划,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创新目标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认识。一个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以比尔·盖茨为总裁的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不到20年,就发展到有雇员15万人,资产高达20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靠知识发财的比尔·盖茨登上了世界首富宝座。比尔·盖茨事业的成功,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今天知识经济社会形成的标志,这种经济强调创新能力,而知识信息的产生和应用离不开创新,知识和技术在经济中要充分发挥作用更离不开创新。要让学生充分明白创新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利于适应激烈竞争的现实。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要使学生消除对创新精神的怯懦感进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自身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渴望创新,迷恋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人的复杂思维活动和过程中存在着的某种独特意义的思维方式、思维环节和思维方法等的转换或改变。具体表现为独创性、联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等品质。所以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本质是思维过程中的转换性,即改变原来的思维路线,用新思维方式路线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德育课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设疑”和“究其根底”的精神,使学生找出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异同和联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在创新精神的鼓励下,把所学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应变、敢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核心的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应该把学生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第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德育需要知识的传递,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更需要在实际生活、实践活动中去锻炼。在教学中,应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扩充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增强自我成长的需求。
第二,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思想品德是人的自觉成长过程,只有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品德才是稳定的。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德育课需要理论上有说服力,但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为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自己的追求,学生应该逐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水平。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须多运用如“请你参与”“实践活动考察”等活动内容,加强体验效果。
三、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1)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传统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出发,容易被教师接受外,还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训练为主要任务。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不够其终身享用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习惯,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必要知识的学习,不仅能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养成会学、自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教育发展为主观能动地规范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具备创造更多新形式、新内容、新空间的能力,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转换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学生终身教育的转换,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一方面,教师应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进步学习的基础和素材,方法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注重使学生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揭示规律,点拨思路,提示方向,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触类旁通的关键点,具备进一步学习探索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的教育、哲学、职业生涯与规划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德育课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给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应积极运用电脑网络教学信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需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广州5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