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中学生互动能力的培养
2014-08-14倪婉如
倪婉如
理想的课堂交往形式,应该是生生之间的交往。通过“课堂”这一小天地,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可是当下许多课堂中的交往方式还是以师生交往占主导。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转变外,最主要的是没有对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专门指导。笔者试着从课堂互动技巧的训练、课堂互动氛围的营造、课堂互动重点的关注等方面进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
一、利用约定,训练课堂互动技巧
为了训练学生课堂互动的能力,笔者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规范句式,如“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有补充”之类的语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会用这样的话语形式来表达。
但课堂互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表达句式,不仅仅是为了看到热闹发言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随着思考的深入,在实践中笔者和学生利用“约定”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互动技巧的训练。
1.课堂礼仪及语言的约定
礼仪约定: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有不同意见记在脑子里,或者用简单的词语记录在纸上,等同学发言完后再提出;有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发言同学提问。
根据小组的意见,教师提出了课堂交流中的几个关键词:补充、质疑、赞同、建议、礼让。
语言的约定:对你的理解,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感觉这里好像不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对你刚才的朗读(发言),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你们组的展示确实非常有特色,不过,我们组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想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所有的语言,都要体现“礼让”的品性,让课堂教学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推进。
2.解决矛盾方式的约定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意见不统一,组内发生矛盾,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如何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1)举手表决或者组长裁定
这种方式通常用在组内角色分配或者分工的时候。如课文内容需要角色表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愿意表演的角色,这时往往会发生争执,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无谓的争执,我们采用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裁定,或者由各组组长直接下令决定。
(2)第三方裁定
针对某个问题,学生之间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们就采用第三方裁定的方式。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同学。如果是教师裁定,组长可以举手示意,教师走到旁边,细听详情;如果裁定者是其他同学,小组展示时,组内同学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听取同学意见。
同时,我们还约定,交流中如果发生矛盾,可以心平气和地表达意见,但不能激烈争吵。
通过这样的约定,学生就会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运用评价,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呈现出交互自如的局面。合作初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专门训练。一般来说,训练的时机与学习任务密切相关,要选择能产生多元互动可能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都要不断评价,将课堂互动引向深入。
1.口头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互动情况做出评价时,主要的关注点应是学生互动的语言。比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文时,有小组认为杰奎琳说话非常委婉,他们找出相关句子并进行了说明。马上有同学作了补充:我觉得你们说得非常有道理,语言委婉是说话的艺术之一。我们小组认为,杰奎琳不仅说话非常委婉,更重要的是她运用了找借口的方法,借上楼睡觉,巧妙地将蜡烛拿到楼上。
在这一段互动中,第二个学生首先肯定了展示小组的体会,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时,主要应关注该学生的说话策略,强化互动的策略方法,为课堂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2.小组评价
将课堂发言情况纳入到小组评价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评价可以由最初的统计发言次数逐渐向关注发言质量转变。对于能够提出质疑、能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发言者,应给予高度肯定,让课堂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中,逐步走向正轨。
三、关注重点,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要想让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必须要关注两个重点:倾听和表达。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为此,教学时这两项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对于倾听的要求是:姿势上要面向发言者;边听边思考,对不同想法做好记录;待同学发言完毕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上还可以采用复述的方式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倾听。例如,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内容,请你再说一次。每堂课都渗透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对于表达的要求是:姿势上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同场合的表达用不同音量,小组合作时要音量小,全班交流时要自信响亮。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鼓励发言者,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许多同学都学会了质疑、求助,学会了提建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礼让。有了这样的氛围,生生关系融洽了,师生关系融洽了。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