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一课一得”初探

2014-08-12潘爱军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语文教学探究

潘爱军

摘 要: 语文教学中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只求一得。多则惑,少则得。一课只突出一点,学生好抓好记,再通过科学的“练”,便能“一课一得”。日久天长,学生收获的知识自然会聚沙成塔。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一课一得 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一篇好文章,涉及面极广,几个课时怎么能讲得“透”?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小学、初中、大学都在学,专家、学者也在认真研究,要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谈何容易?有的教师讲《祝福》讲了八课时,言犹未尽,《药》教了十课时,意犹未了,能说讲“深”讲“透”了吗?

当然,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备课时唯恐不扎实,讲授只怕不全面,课堂上滔滔不绝,谈古论今,力求周详。殊不知,这些对于学生犹如疾风掠耳、烟云过目。想学的学生觉得老师所讲这也应记、那也该抄,顾此失彼,无从下手:不想学的学生则是上课看热闹、下课全忘掉,而且“讲”挤掉了“练”,效果怎么能好?

如其如此,不如讲少点、讲精点。一课只突出一点,学生好抓好记,再通过科学的“练”,便能使学生“一课一得”。当然,一课一得的“一”,并非数学上的准确数,而是语文中的少而精。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一课一得”呢?

一、选准文章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种手法、一段文字,甚至是一个标点。通过对“切入”点的深入感悟,激活学生有价值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有效的多元反应中求得共识,在重点指向的开掘中找到共性。这样的课虽不面面俱到,但是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开拓了一个被文本浓缩了的精彩境界。在很多经典课堂中,我们也多次感受到了这张弛有度的“切入”艺术。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完全可以以“对比”切入,环境的对比,人称谓的对比……用对比切入,统领全篇。

二、抓住要旨,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对于一篇课文,如果细细挖掘,可以给学生的太多了。贪多求全,结果得不偿失。对于一篇课文,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只求一得。在我看来,语文课堂一节课有一得,就可以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那样的话,语文能力的提高来得扎实。《月光曲》一课,学习要点很多:(1)了解“六要素”,并用来讲一讲这个故事;(2)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3)领悟开篇点题、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的特点;(4)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5)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等等。于永正老师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扣紧“联想”,先是画出第九段描写联想的句子,引导发现有无联想的区别;通过例文《大公鸡》,进一步深入了解联想的作用;最后在《荷花》片段中适当增加联想部分,实践运用。于老师用了整整40分钟的时间,站在“语用”的角度,谱写了简约高效、求真务实的“联想”三部曲。

三、挖掘精彩片段

语文教学中,首先必须确定哪些部分或段落是文章的精读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像在具体的生活中面临选择时做到有取有舍、避轻就重一样,要把学习重点放在课文最能够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即课文的精读部分),集中精力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我们要教给学生确定文章重点部分的方法。我认为文章的精读部分,就像前文已论述的定义一样,是文章中能够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部分,是文章中的精华,是作者所要重点论述的内容。根据文章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它在文章的位置也不一样。我们举《桂林山水》一文为例,这篇文章向我们描绘了神奇的桂林山水,重点描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与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作者通过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地描绘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因此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精读部分,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一内容的教与学上。

四、以练代讲,讲练结合

练习是最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式教学特别讲究“突出重点”,每篇课文要求解决几个重点问题,节省课堂时间。如果真能做到“一课一得”,实在是很不错了。一课有一得,若干课就有若干得,便能由“点”到“线”、从“线”到“网”,学生的应变能力随之提高。“练习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书面练习,把一篇篇文章变成一份份现代文阅读练习。练习题从哪里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课后“练习”。当然,应该有所取舍,有所改造。如果问题太大、太笼统,就要具体化,变成若干小问题;如果问题太难,就要搭上台阶,用其他问题做铺垫;如果问题的视角学生较为生疏,就要变个方向,使学生能够适应,等等。二是把《教参》中的“课文说明”,有选择地转换成学生可操作的一个个练习题。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资料中选取,或者教师自己设计。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章的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自己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相互启发讨论,求得对问题比较一致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教学的重点。至于“难点”,可以作为存疑,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许多当初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便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

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每堂课突出一点,抓实一点,不仅让学生“学过了”,更“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学生收获的知识自然会聚沙成塔。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语文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波三折磨课记
关于写作教学课的几点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