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该怎样为自己的教学作主

2014-08-12叶美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试教教案恐惧

叶美君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19-02

[案例描述]

前不久,我被区教育局安排上一堂风采展示课,因为久在管理岗位,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品位的纯教研活动,一时心中无底。为了避免失面子,我决定走“捷径”——套用优秀教师的课例,试教了一次后,感觉一切好像在过程序,课堂毫无生机。我越卖力,学生越不领情,有的学生竟公然违纪,搅得我气急败坏,一切都乱了套,后半堂课的教学只能自说自话,像在完成一个高深莫测的“讲座”,又像在跟学生呕气。

离展示课仅有一天时间了,面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恐惧,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尝试回忆自己一次次成功课堂教学的经历,以给自己打气。经过一番自言自语之后,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教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这一课对于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选择职业,健康成长发展极其重要。我自己参加一系列面试得到评委认可,正得益于正确的自我认识,目前好些独生子女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正起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教好这一课正是一位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教师的崇高使命。另外,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已初步展示出以下优势:师专政教系毕业有着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事理;语言较有魅力,现场感强;生性随和有学生缘;专业知识较扎实,能全面把握处理教材;板书设计有特色,堂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来自内心的声音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催促着我整合自身资源优势,上一堂让自己满意但不一定优秀的课。这天晚上,我对教学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以学生为主角,自己当节目主持人,引导学生在参与“讲寓言故事、情境模拟表演、身边现象辨析、哲理小语品读、找优缺点、故事新编”等活动中激活思维,增进情感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又用板书串连,画龙点睛。整堂课高潮迭起,亮点纷呈。

课后同事们说:你课上和课下判若两人,声音也不一样,完全进入了状态,给人一种角色的真实感,形神合一,举手投足从容自信,皆成教育。学生、教材、媒体、板书……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看来,你天生就是干这行的。

[教后反思]

案例描述再次警示我们:在教学中探究“谁在教”的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阐述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优秀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

首先,任何课件、教案,哪怕是课堂实录均不能脱离施教者本人而独立存在。回忆两次试教,我所借用的他人优质课课件、教案,其实已不再是完整的课件、教案,而仅仅是毫无生命意义的、硬梆梆的知识程序堆砌,这就注定了任何图省事的套用都将使当事人陷入失败的窘境。

其次,我们一定在热切的期盼有那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但这一天似乎永远都不会到来,“恐惧”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常态。那么超越恐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呢?案例中试教失败、施教成功的实践已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结论:在自身。我们既要认识自身的局限,更要认识自身的潜能。施教前我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把握了自己,也就有了把握学科和学生的定力。

最后,教育教学是“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只有当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真正相遇时,才谈得上开始了有效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促使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相遇呢?案例描述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只有当教师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信心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灵时,才能有效地将周围的事物整合到此情、此境、此任务中,成为一种教育的有效力量,即课程资源,教师就自然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心灵的导师。

在试教中,我心存恐惧,害怕自身实力不够,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害怕自己会丢面子,所以借用他人课件教案企图掩饰自身弱点,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坦诚地面对学生,活像个戴了假面具的冒牌货在讲台上作秀演戏,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自己仅仅是戏中的配角和道具,而不是应当被尊重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有生命力的人”的消极体验,感受不到教师的诚意,整体上产生了一种防卫的心理。反思教学情境,只有极个别同学因恐惧教师权威被迫陪着演戏,但因害怕会挑战到教师的权威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大部分同学等着看戏,还有一小部分顽皮不卖帐的学生就开始了我行我素的捣乱。

在后来的成功施教中,站在课堂上方的就是一个原原本本的我,我是用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在教,我所教的是我自己的所思所想,我有一种我要教的冲动,教学变得从容而有激情,学生在心底升腾起一种“我是被尊重的,教师是真诚期待我进步的”积极情绪体验,自然敞开了心扉,融入到此情、此境、此任务中。师生、生生围绕着学科学习内容结成了学习共同体,课堂上的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成了生动的课程资源,师生在与学科内容的对话及相互倾听中进行了个性化的学习,共同经历着一段“求真、趋美、向善”的生命成长旅程,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教学于无痕中打开了通向“自我教育”理想境界的心门。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教教案恐惧
《立定跳远》教案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