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014-08-12崔云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教师

崔云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8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以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现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多种途径来传递信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枯燥的教学氛围生动化,单一的获取方式多样化。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在学习立方体的表面展开时,为学生准备一些正方体纸盒,课上让学生将正方体展开形成平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展开后有许多形状,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与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操作相比,让学生观看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而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学习体,共同的参与者。教师要摆脱教学权威与师道尊严的架子,从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走下来,成为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的知识的共同学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

(二)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参与程度受到教学气氛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教师把快乐带给学生,学生就会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呆板和严肃,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只能是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不利于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数学的概念并不重要,只要多做题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个想法是很不明智,学生没有弄懂最基本的概念,如何解题呢?就如:不少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没有充分理解,教材中把带有正号和负号的数字称为是正数和负数,但是我们会发现随着学习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就很难转变过来。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转化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基本上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教师就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给予适当的引导,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复习巩固,不断内化建构

复习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学习,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在复习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作业,而是对笔记、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做到熟记在心,这样会大大提高做作业的速度。遇到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来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远远胜过题海战术,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但是让学生去读书,弄懂概念,会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领会教材内容所阐述的数学观点、思想方法,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开展认知建构活动,这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教师
我也来动手
最美教师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动手演示找错因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