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读”

2014-08-12陈一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流利范读朗读课文

陈一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77-0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感。

一、合理安排,让学生充分的读

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除了时间的原因外,绝大部分原因在于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开始识字,认识的字不多,他们的理解水平比较低,不能根据意群来停顿,词与词之间分不清,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朗读预习。在家让学生通过拼音的帮忙或家长的辅导,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词句,增强学生语言感受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司马光》中的“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指导朗读训练的过程如下:(1)同学们看图。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口水缸的特点?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大)(2)这个句子还写了这口大水缸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字很重要?为什么?(满。水缸大,装的水又满,小朋友掉下去才有危险)那么,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3)练习朗读,注意把“大”和“满”读得重一点。学生懂得了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渗透学法指导。再比如抓住关键句子进行训练,得先让学生弄清一句话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明白)怎样读才能做到?哪些字要重读?哪些字又要轻读?这就得通过学生的自读与老师的范读相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抽生试读,其他孩子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评了再读。不断地实践,总结。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既能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渡。确切的感受到该怎样读出一句话的语气和表达出相应的感情。

三、引导创造,借助媒体配合朗读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文内容,展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图、文、声等多维刺激下产生稳定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空间,用语言描述、图像演示、动画模拟、音乐渲染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朗读。如此一来,学生犹如置身文本之中,读起来自然绘声绘色,思维、情感和行为便能得到高度融合。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介绍海底鱼多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渲染气氛。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海底世界的整体图像时,学生忍不住喊道:“哇,鱼真多啊﹗”接着配以录音朗读,每介绍一种鱼,屏幕上就出现这种鱼的特写镜头,以及精彩的动画模拟。学生先是惊叹,接着情不自禁地口中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跟着音乐和画面朗读起来。于是,学生轻松地体会到这部分内容从数量和种类上讲了海底的鱼多。实施这样的教学后,只要再现画面和音乐,学生就能背诵课文了。多媒体手段和朗读的有机结合,使这节课精彩纷呈。

四、激发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激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的《五彩池》,她的其中一段朗读指导就堪称一绝。当她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后,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利范读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青铜葵花》选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流利美语脱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