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014-08-12薛丽华

考试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薛丽华

摘 要: 教师可以通过上好绪论课、利用多种媒体、适当安排实验、联系生活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在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做好每一样工作开始的重要性。同样,上好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绪论”也是如此。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与生活相贴近,而且很多学生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对生物课的期望也很高,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显得尤为重要。假如第一堂课就使学生感到失望,那么他们以后的学习热情就没有了,这势必影响今后的教学。考虑到这些,我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我首先利用暑假准备了一段视频,当我播放视频时,同学们不禁为猎豹的矫健喝彩,为冰山雪莲的晶莹赞叹,为白蚁的巨大破坏力惊讶,也为水葫芦的繁殖力无奈……15分钟的视频看完后,我立即趁热打铁,引入正题。我给他们讲变色龙的适应性,讲恐龙的大灭绝,讲“多利”羊的产生,讲艾滋病的传播,讲环境的污染……同时每讲到一个内容,我都会问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后回答。学生听得非常专注,回答问题也极其踊跃。然后,我引出了高中生物必修中要掌握的七块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及环境与保护。很快一堂课结束了,当我走出教室时,学生依然在热烈讨论着。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兴趣。

2.多种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学习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学生凭想象很难一下子就理解。如果讲授时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枯燥,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对知识的抽象思维,加强具体感知,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教师应适时引入实物标本、幻灯投影、挂图、模型乃至视频等多种媒体,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为了便于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出示挂图、模型。但是我认为,挂图、模型都是“死”的,学生无直观印象。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我自制了染色体的模型,演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不仅如此,我还请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染色体模型的复制、分离,加深他们对染色体的认识。然后通过电脑动画动态地演示整个分裂过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抓住了。在他们深深为生命的奇妙所折服时,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最后我把不同分裂的磁贴细胞图在黑板上依次贴了起来,其中我故意贴错一个细胞图时很多学生都叫了起来。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另外,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电脑是常用的教学工具,于是动态型的视听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缺乏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后来,在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利用不同的色彩、图案逐渐展示:“细胞核、DNA分子—DNA双链打开—转录—mRNA从核孔出来—mRNA进入核糖体—蛋白质合成”这一过程。通过课件的使用,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更透彻,这在作业中体现出来了,同一道习题,如果是一般讲解,则错误率很高,而使用了多媒體教学,则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现在,我不仅使用现成的课件,还参与制作一些课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从而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适当安排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早在20世纪初期,教育家杜威就主张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被动地“读”科学。“做”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和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最有魅力的,各种生物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既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就是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就是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细胞呼吸”演示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在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甲瓶)和煮熟的种子(乙瓶)里,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随着蜡烛燃烧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激发出来。而学生操作实验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实验操作。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内容会被遗忘,但如果是亲身体验了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亲身进行操作实验,那么相关知识可能终生不忘。例如,“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学生用自己的唾液淀粉酶和Fe3+分别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和惊讶绝对加深了对酶的特性的理解。两种实验有机的结合利用,有时效果会更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渗透作用时,我先让学生上讲台做了一个演示实验:A、B两个烧杯,A中放入5MNaCl溶液10ml,B中放入清水10ml,然后各放入10克新鲜萝卜块,放置10分钟。然后判断现象填表如下:

从而让学生了解植物确实有吸水和失水现象。同时教师在学生观察或动手做完实验后,我立即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如果换成一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那么现象会如何?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猜测,这时,让学生自己进行“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然后总结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是教材中的某些实验,特别是选修教材中的实验,现行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另外必修书中的一些拓展实验,时间也不允许实验;还有很多试卷中的实验设计题,也往往不能实施实验。这时,适当地播放有关录像或者引导学生想象实验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比如“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现象预测,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后,再由教师讲解点评,最后总结出最佳方案。实践证明,这样做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比直接做有关题目的效果绝对好得多。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不受限制地做一些小实验或反复观察一些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大有好处。同时,课外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用具、步骤、现象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学习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时,学生可在家中进行植物顶端优势的实验,还可验证重力对茎、根生长的影响。学生会重复实验或修改方案直至成功,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这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更大帮助,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紧密联系热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材上有很多生动的、具体的例子,这对于内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但是其中很多例子与当前生物学的发展应用联系不是很紧密,学生无法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当今生物学上的热点问题用简洁明了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不失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因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印象。当今的生物热点问题很多,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开发、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人体营养与保健等;还有污水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赤潮、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绿色食品、白色污染、清洁能源、生态农业;艾滋病与吸毒,等等。记得,在讲解动物细胞工程时,我最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多利羊的产生是否是一种有性生殖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克隆”的相关资料后,一致认为克隆羊的产生是“无性生殖”,这说明他们不仅了解了克隆的过程,而且记住了:动物克隆只能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特别是到了高三,我准备了一个专题,内容为“生物工程”,我提了一个问题: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非常多,如何治疗呢?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看法,如基因治疗、生物合成胰岛素、转基因技术……听学生解释得头头是道,说明学生课前课后亦在关注生物学,这完全归功于兴趣的培养。

5.结合生活实践,满足求知欲望

在实践生活中,学生会碰到许多不能解释或无法理解的问题,他们总是通过某些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课余时间,经常有学生问我各种问题:“为何一到秋天,枫叶会变红?”“为何会出现赤潮?”“为何校园中的木芙蓉有红、白两种颜色?”……他们在询问的同时也在思索。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好学、好问的好习惯,同时解答他们的问题。有些问题我直接给他们细细解释,有些问题我给他们提示,鼓励他们自己查阅资料、找出答案。慢慢的,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也越来越自觉主动,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当然,教师不仅要合理解答学生的疑问,而且要有意识进行设问引导,同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生物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往往涉及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而这恰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记得以前我周一的生物课正好在体育课后面,学生回班级时往往很疲惫,就这么上课,学生提不起精神,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很低。于是我经常会利用他们生理上的一些反应引出教学内容。比如,有一次我一进教室正好听到一学生大喊:“我的腿酸死了!”我立即问大家:你们知道××同学为什么腿酸吗?”本来大家没精打采的,这一问,大家一下安静下来,很專注地听我讲解“无氧呼吸”的原理;还有一次长跑后,一位女生一进教室就说:“真讨厌长跑,看来800米跑不及格了。”我上课开始时就刚才的长跑问题提了三个问题:长跑时的能量从哪里来?在长跑过程中氧气消耗量怎么变化?如果不是考试,而是锻炼身体,如何跑才是最合理的?我一问完,学生就相互讨论了起来,然后兴致勃勃地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这三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应用也加深了理解。

由此可见,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将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激发兴趣关键还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