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理念视阈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探析

2014-08-12卓志沅

考试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管理实践

卓志沅

摘 要: 和谐校园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服务理念、关爱尊重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在阐述和谐高校教育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谐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在和谐理念视阈下进行高校教育管理。

关键词: 和谐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 管理实践

如何看待和谐理念与高等教育管理的关系,以及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如何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相应改革,使其更加契合和谐理念,更加适应高校学生成长的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和谐高等教育管理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的是人这个中心,在有助于人的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管理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有机统一。现代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要实现这一点,就是要将人的积极性最广泛地调动起来,使其富有创造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校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是人,也可以说是人的组合,教师、学生、职工在高校这个大家庭中的表现如何,决定高校发展。必须让高校成为所有实现个体价值和理想的场所,从而使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服务理念

主体性与发展性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诉求,即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主体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高校教育管理不可避免地要突出“服务”这一根本,通过服务,为高校管理组织中的各个成员提供实现他们价值与理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资源都可以让成员高效快捷地使用。与传统高校教育管理不同,强调服务理念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越来越淡化管的功能,而重在理上下工夫,理顺各种资源,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大家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人都有心理需求,即使是在管理与服务的选择上,人们更愿意得到的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越是服务到位,高校各个成员对各项管理内容的认同感也会越强。

3.关爱理念

人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因素,也是最具创造性的资源。高校教育管理要实现对人的管理,首先是要做到尊重他们,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客观认识他们的完整与独立。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一定要秉持尊重与关爱生命的理念。其次,要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人是情感动物,有强烈的心理需求。高校教育管理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最后,要通过尊重协调成员间的关系,使其在高校环境中高效地分工合作。关爱理念,是从内心深处对高校各成员的尊重,也是让他们体会到高校是一个和谐大家庭氛围的催化剂。

4.民主理念

民主及平等,是现代人文的核心理念,高校作为一个集中较高文化素质、较强独立意识、较强创新精神人才的地方,他们对平等、民主的需求要较其他群体要强烈得多。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而言,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要更多地运用柔性管理替代刚性管理,同时,为了贯彻民主理念,还应该尽量开展自我监督管理,让学生与教师在自主与自治下,充分挥洒自己的个性与意愿。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时,要最大限度地听取各位高校成员的意见,给他们参与权,以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民主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增加成员对管理事务的参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可通过大家共同探讨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自然而然地会赢得大家共同的遵守,这无疑比由管理者制定制度,要求大家一起遵守的效果好得多。

二、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1.教育管理机制的和谐

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和谐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中,人往往是第二位的,重视的是机构、权力与章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规章,实现对高校各个成员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所有的成员来说,服从管理是最重要的,整个高校成为一个在管理制度下具有计划性与统一性的整体。这种管理是刚性,要求每个人听话就好,谈不上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创造性。久而久之,在这个环境下的人会越来越没有创造性,墨守成规近似于机器人,由此产生了传统高校管理机制下管理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管理要融入和谐理念,就必须做到几点,一是管理机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为高校的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着想,考虑如何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即考虑管理的有序性,更考慮人的价值的体现,从而满足所有成员的需要。二是要将管理机制置于法律法规框架下,法律所赋予人们的权利,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都应该得到保障,有利于对高校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保障了高校管理的正常秩序。三是管理要体现民意,即在管理中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听取意见,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鼓励他们以学校的各项制度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保证管理制度既不脱离群众,又可以让他们自觉执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2.管理运作的和谐

有了好的机制,只是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如何执行这些制度,也就是具体的管理运作。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在管理的运作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往往是校园管理的高层过于重视权威,对下级没有亲和力,下级对上级只有服从,却缺少真正的尊重,下级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比如,管理成员之间也相互不和谐,有的人过于计较,总想着管理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有意见、有建议不当面说而是喜欢背后说,影响人际关系。比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不和谐,要么是相互推卸责任,要么是各自为政,没有现代管理急需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和谐理念视阈下推进高校教育管理,要在其管理的具体过程中融入和谐理念。一是要在管理运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管理过程单纯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行某些管理制度,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反而是将心比心,将高校成员摆在相等的位置,从他们的心里所想出发,尽可能地使管理过程变成满足各个成员需求的过程,其管理效果将更好。通过让各个成员在被管理前从内心接受管理制度,从而达到不治而治、无为而治,促使成员更多地实现自律与自育。二是要在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将管理化为服务,使大家更好地接受。管理者要加强对各个成员的了解,尽力帮助他们,关心和尊重他们,进而感化他们,让各个成员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管理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成为高校管理效能的助力。三是要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尊重,不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应该视为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高校环境中,大家共同享有高校的资源,在这个环境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并共同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融入和谐理念,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正确理解和谐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平等、民主等丰富内涵,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管理机制的具体运作中融入和谐理念,不断改善高校教育管理环境,发挥高校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各成员之间和高校整体的健康发展,提高现代高校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涛,曹广喜,花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3.24.

[2]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

[3]陈涛,李宇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幸福指数浅探[J].江苏高教,2013.6.

[4]罗引青.切实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充分促进大学生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2.7.

[5]陈礼明.探究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华章,2013.22.

[6]邓爱华.高校教育管理中如何“以人为本”[J].江苏高教,2013.5.

[7]陈涛邵.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阅江学刊,2013.4.

[8]陈礼明.浅析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2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管理管理实践
浅议“看齐”文化的构建
以企业公民理念为导向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机制创新探究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管理实践探究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