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里的那束烛光

2014-08-12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凉山支教宁夏

任红禧

“一根蜡烛即便烧成灰,又能照出多大光亮?”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宁夏。

2013年6月,22岁的宁夏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同龄人纷纷涌向大城市时,他却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区支教。

对他的选择,有人公开“点赞”,也有人窃窃私语,甚至讥笑他是个“热血青年”。当他真正走进贫瘠的大山深处,亲历过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之后,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喏,那就是瓦姑小学。”顺着色底乡中心校负责人手指的方向,三间没有院墙的校舍和一根木杆上醒目的国旗映入眼帘。这是两年前第一批志愿者来后才建起的一所小学。

“瓦——姑——,我——来——啦——!”宁夏将双手拢在嘴边环成喇叭形,朝着瓦姑小学的方向大声喊道。此时此刻,好奇与激动让他忘记了冒雨跋涉的疲惫。

两天前,他从大凉山昭觉县城出发,由于持续降雨,车辆无法进山,他只能背着20多斤重的行囊在崎岖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徒步前行,一天下来只走了十几公里。途中,他在一位彝族老乡家借宿一晚,第二天又走了一天,这才到达位于海拔3000米处的瓦姑小学。傍晚,雨后的夕阳映红了天际。

想象中的欢迎场面并没有出现。全校60名学生,前来迎接宁夏的只有十几个家住附近的孩子。他们用好奇的眼神盯着宁夏,表情拘谨,一声不吭。宁夏看着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学生,一股刺鼻的土腥味随风扑来……尽管此前已经做了一些思想准备,但眼前的情境还是让他有些意外。

学校旁边住着一户彝族老乡。他们的小儿子衣体在瓦姑小学读三年级。听说来了新老师,衣体家特意杀了一口30斤的小猪,为宁夏做了只有火把节时才舍得吃的“坨坨肉”——将肉切成块放进锅里煮,不加任何佐料。

宁夏一再谦让,可邻居大姐仍不断把大块肉塞到他手里。他心里清楚,一头猪对于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当地人家意味着什么,而且这头猪还是借来的。

哪怕倾其所有,也要款待客人。这是彝族人的习俗,更是山里人对教师的敬重和对知识的渴望。这顿饭,宁夏的眼圈里始终含着泪。

三间校舍中间的那间是宁夏的宿舍,由两张课桌拼成的一张“单人床”孤零零地摆在屋子中间。身高1.90米的宁夏睡在这张床上得蜷着腿。

雨后,山里的夜晚潮湿、阴冷。尽管盖了两床被,宁夏还是觉得冷。

夜深了,疲累不堪的宁夏仍未入眠。

2004年,大学生志愿者徐本禹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支教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包括当时还在念初二的宁夏。他心底埋下一个浪漫的梦想——等到大学毕业,也要像徐本禹那样,给大山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光明。

可眼前的一切令他倍感震惊——窗户没有玻璃,教室没有电灯,人们习惯了常年不洗脸、不洗澡,人畜混居一室……

“支教不是为了吃苦 ,但支教要吃得起苦。”他默默地鼓励自己,相信眼前的困难就像外面糟糕的天气一样,终有阳光明媚之日。

一连十多天的阴雨天终于告一段落,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山间的湿冷与云雾。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葱绿的群山,透亮的溪水……还有怎样的良辰美景可以胜过这般!

宁夏一脸暖意地转过头,眼神从远处的美景移向校园,只见孩子们正光着脚丫在还没晒干的泥土操场上嬉戏奔跑。突然,他一怔:那不是二年级的学习委员九本吗?他怎么立在墙根不动?

宁夏急忙跑过去,看到九本的脚面上有一道红肿化脓的伤口。这道伤口是被利器划的,已有十多天了,他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伤痛,脚上还穿着那双暴露着伤口的雨靴。这里的医疗条件极为落后,一个人如果遭遇不幸,能不能熬过各种疾病,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宁夏知道,在这里受外伤是件很危险的事,因为这里的许多人患有艾滋病。为了避免感染,宁夏用热水和消毒水帮九本清洗了满是泥污的伤口,然后用棉签和镊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伤口中的凝结物。

九本没有喊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凝望着为他包扎伤口的老师。他的汉语很差,也不善于表达,不会说“谢谢”。

细心的宁夏发现,此后学校每次大扫除,九本都主动把宁夏手中的活抢过去。不让老师干活,这是他感恩的一种方式。他虽然不善表达,但别人对他的好,他懂。

“我必须要当好老师、父亲、母亲、朋友、保姆、医生、厨师……”宁夏默数着身上的任务。这时的他还未意识到,在这里,需要他承担的角色还有很多。

晚上11点半,宁夏在床上已经躺了四个小时,强烈的同情心让他难以入睡。

若不是白天亲眼所见,他怎么都不会相信,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能扛起50斤重的粮袋子,能背着一捆半人多高的柴禾,行走在曲折起伏的山路上。

中午,他做了一盆萝卜海带汤。孩子们是第一次尝到海带的味道,一个小姑娘如醉如痴地说:“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汤。”可惜数量有限,最后留给宁夏的只有空空的盆底。

然而,宁夏更大的伤感还不是对物质贫乏的无能为力,而是源于理想与现实的无情碰撞。

瓦姑小学只开设二、三年级课,共两个班。宁夏负责教语文。上午,他教的是三年级的语文课,却又经常补一年级的语文课,一个“ai”和四种声调,无论怎么教,有些学生就是学不会,足足折磨了他一个小时。

下午,他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文《北京亮起来了》。让他头疼的是,因为从没见过汽车、高楼、立交桥,任他手举图片说干了嗓子,学生们还是无法理解什么是“五光十色的北京夜景”。对于这些没用过电灯的孩子来说,夜晚能看到的只有月光和星星。

抱怨有意义吗?他沮丧地摇摇头,无奈之际,不禁想起临行前一个同学对他支教行动的忠告:“一支蜡烛还想照亮全世界?”

但他很快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当“万丈光芒”还没有照进这片大山时,一支蜡烛应该倾尽自己的光亮!

“我无意更无力扛起全世界,只希望自己成为一团火焰,给山里的人们更多光亮,更多温暖。”宁夏在微博中记录下了此刻的内心独白。

久违的阳光终于重现,心中的雾霾却未散去。

到这里刚刚三个月,跟宁夏搭档的数学老师已经走了两个——2013年9月与他同来的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大哥,只坚持两个月便离开了;后来补进来的数学老师,则在一个清晨带着行李悄悄离开后,再也没回来……

谁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更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宁夏也动摇过,离开的理由能罗列出上百个,可太多时候,孩子们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甚至一个纯真的眼神,就能使动摇的心绪顷刻间烟消云散。

上午,二年级的语文测试全班平均成绩不足15分,可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嬉戏打闹。

“学习不好,老师没骂过更没打过你们。教不严,师之惰,是老师没教好,是老师的错。所以,今天由你们惩罚老师,用尺子打老师的手,每人十下。”宁夏拿起一把钢尺,递给学生们。

没有一个学生上前接过尺子,有些学生趴在课桌上哭了。最后,看到老师打自己的手掌,几个孩子哭着去夺老师手里的钢尺却夺不下来。

一下,两下,三下……28个孩子,280下。

手已经完全打肿。疼,钻心地疼,可宁夏的心里更疼。

“孩子们,你高高挥起的锄头,固然可以砸碎沉寂一冬的坚硬土块。但我更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命运的桎梏,播种人生的春天。”这就是宁夏的期望,用他的烛光去照亮孩子们心中的信念——终有一天,知识能带着他们走出大山。

从此,孩子们前所未有地认真上课了。他们心疼老师。

寒假将至,离别在即。下午,三年级的语文课上,面对懂事的大孩子,宁夏故意不去触碰即将分别的情绪,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是本学期最后一堂课,放学就回家吧。春天开学时,我们再见!”

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眼睛都泛红了、流泪了。原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一茬茬志愿者来了又走,他们以为,过了寒假,这个高高瘦瘦的老师同样不会再回来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孩子们齐声背诵起宁夏教给他们的这首古诗。

那一刻,宁夏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尽管强颜微笑,尽管他知道自己会和春天一起回来,可心里却翻江倒海,仿佛一旦离开这片土地,就会失去自己的一切心爱。

以往,他习惯了每天注视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回家的身影。可这一次,他却把自己的背影留给孩子们。西斜的阳光明亮刺眼,即便不回头,宁夏也能看见身后一双双期待的泪眼。

第二学期已经过了大半,宁夏每天给孩子上课,陪孩子玩耍,早已习惯了山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三个月前,当宁夏再次回到大山时,家长和孩子们既惊讶又惊喜,没想到这个老师还会回来,当然更不会想到他提前一周回来的理由。

“在深圳务工的大凉山童工被遣返”“又有35名正欲外出打工的大凉山少年被当地警方拦在路上”……当时,宁夏正在富锦老家休寒假,媒体对“大凉山童工”的持续报道令他坐卧不安,甚至好几次梦里看见被警方遣送的“童工”缓缓转过脸,竟然是他的学生……春节刚过,对孩子辍学的担忧让他在家再也待不住了。

还好,他的学生一个都不少。

可即便那些孩子被遣送回来,还真的能回到课堂吗?事实上,许多山村不是没有校舍,而是没有老师。因为山区条件的极度艰苦,没有老师愿意去专职任教。在没有志愿者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停课,教室就在那里空着。在山里时间越长,越了解山里情况,宁夏也就越清晰地看到了支教的价值——只有老师在,学龄孩子才有可能从工厂、农田回到教室。

他说不清整个大凉山到底有多少学龄儿童,他只知道,在色底乡像瓦姑小学一样的小学有4个,而昭觉县共计47个乡镇,凉山州有16个县……宁夏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他所在的志愿者组织,坚持在一线的支教老师有20多名,而类似的民间支教组织还有数十个。

然而,这些力量还远远不够。光靠志愿者们稚嫩的肩膀,到底能支撑多久?光靠他们的一己之力,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

忧虑一直存在,在找到答案之前,宁夏选择继续燃烧自己。

端午节小假,宁夏要下山休整两天,顺便给孩子们带回一些学习用品。

山路绕来绕去,脚步百转千回,他觉得,怎么也走不出这一片无瑕的蓝天。

猜你喜欢

大凉山支教宁夏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宁夏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宁夏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宁夏
别了,亲爱的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