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戏剧服装

2014-08-12唐维

艺海 2014年7期
关键词:装饰性

唐维

[摘 要]服装在戏剧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其装饰性和美学性出发分析其艺术特点。

[关键词]传统戏剧服装 装饰性 美学性

中国戏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戏剧艺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走几步万水千山,出几人千军万马。一块方寸之地竟把几千年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因果报应、恩怨情仇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我们了解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在戏剧圈内,常听“唱、做、念、打”,是指戏剧演员通过这四个方面来表演角色、塑造人物,也可作为一个尺度来衡量戏剧演员的功底如何。而“灯、服、道、效”则是为演员包装美化,进而辅助演员在台上展示出一个个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的手段和措施。没有“灯、服、道、效”,就不是完整的戏剧艺术。所以说,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缺一不可。而服装在戏剧中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传统戏剧,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戏剧服装已超出了它作为戏剧服装的本意,而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象征!

戏剧服装的穿着、搭配非常有讲究,行语俗称“宁穿破不穿错”。意思是宁可旧一点、破一点,也不能乱穿。必须要根据人物性格、地位、环境等因素来搭配,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丰富人物个性及内涵,同时还要使观众产生美感。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服装也来源于生活,而戏剧化的服装就是生活中的艺术化。戏剧服装相对于生活服装,更具有表演性、观赏性。戏剧服装追求的是舞台效果和人物个性,包括在色彩搭配上也非常讲究,如王宝钏这类人物,一般以黑色或蓝色外披为主,以衬托人物情境,显得素净。而《盘夫索夫》中的严婉玉、《打金枝》中的唐君瑞,因其出身高贵,在穿着上可尽其华丽,也不为过。黄色在传统戏剧用法上最为慎重,一般非皇帝、皇妃、太子不用。总之,在传统戏剧服装中,其色调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五彩缤纷的脸谱,从而形成了中国戏剧艺术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在众多的戏剧中,人物性格、地位、官阶、贫富贵贱、环境地域等都是用不同装束来表现的,戏剧舞台服装是整个舞台画面中活动的色块。它与布景灯光配合交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搭配协调合理的服装不仅能给戏剧人物增添美丽的色彩,同时也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

戏剧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服装穿戴在演员身上起着丰满、美化人物的作用,而有些服装因为环境人物的不同,也会有其特殊的点缀。不过,这种点缀要表现得恰到好处,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2008年在湖南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汇报成果巡回演出中,我校祁剧班(73班)演出了祁剧经典折子戏《拦马》,该剧两个人物,焦光普流落番帮,自然是身着番装,而杨八姐因为乔装打扮,前去番帮探听军情,自然也要身着番装。而考虑到杨八姐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又没有适应的服装来搭配,所以,我们在处理杨八姐的服装时,采用了白战袍,着高靴,插翎子,带“胡球”,这胡球其实就是少数民族穿戴在身上的兽皮,只是在戏剧舞台加以美化。胡球一般都是带在脖子上作为饰物佩戴,通过服装师的美化和艺术加工后,穿戴在演员身上,既体现了地域、环境之分,又显得威武英俊,杨八姐女扮男装,只身前去番帮探听军情,正好符合这种装束的打扮。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美学性,传统戏剧服装能够美化其所依附的戏剧角色(人物)及戏剧人物表演的戏剧舞台。绣龙镶凤、绚丽多彩是戏剧服装又一个重要的美学特色,也是戏剧服装美学的主要表现和内容。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中国传统戏剧不仅仅是演员扮演角色的艺术,而且还是表演角色的艺术。戏剧中的“灯、服、道、效”等是表现舞台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戏剧服装作为戏剧舞台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凭借其风格、色彩、款式、图纹乃至制作工艺的变化和发展,对传统戏剧舞台起着重要的美化作用,同时也给观众以视觉美的享受。

此外,在传统戏剧服装的穿戴中,剧中人物穿戴的色调也有严格的规定,如《杨家将》里面,潘洪(潘仁美)穿红蟒,杨业穿白蟒,寇准则穿秋香蟒,“秋香”色也称“香色”,类似于淡绿、淡黄之间的一种颜色,适宜于丞相、太宰之类的高官。又如赵德芬封为八贤王后,也穿秋香蟒。不过,这种行规有时根据剧情变化、人物环境的变化也有其变化,如刘备在没有登基称帝之前一直穿红蟒,而作为勾红脸的关公也穿红蟒,一台戏总不能两个人物同时穿一种颜色的蟒,按祁剧、湘剧的处理,关公这个时候穿古铜色的蟒,当刘备改穿皇蟒后,关公随即换穿红蟒。其实在我国传统戏剧服装的穿着中,这种处理方式很多。像焦赞、孟良二人,俗称“红黑二将”,焦赞穿黑,孟良穿红,包括他二人勾脸都是一红一黑,当孟良与潘洪同场时,孟良则穿红战袍、红马褂、或扎红靠。才能与潘洪区分开来。戏剧服装在舞台的表现中,有它自己的语言,在戏剧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景,塑造情境中的人物,服装发挥着强于文字的渲染功能。所以说,戏剧服装在塑造人物角色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地方戏剧种多达几百个,各剧种都有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由于地域风俗各异,不同的剧种对戏剧服装的美学观点有着不同的认知,但在遵循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上是相通的。在这一基础上,再极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化。通过服饰的制作与搭配来体现人物性格及自己的审美观念,也就是说戏剧服装从某种意义上看,它直接为演员提供了人物的直观依据,让观众在瞬间感受到剧中人物的身份及基本面貌。正如前文所说,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或某些时候,服装发挥着强于文字的渲染功能,像潘洪与孟良同台出现时,一个穿红蟒,一个穿红战袍,那么就很明显反映出潘洪是文官,孟良是武将。在祁剧一些传统折子戏中,如《乙保写状》中的何乙保穿的是黑素褶子,《花子学相》中的吕蒙正也穿黑素褶子,但是这两个人物所穿的素褶子还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就是衣领上的花边,何乙保虽然是落魄秀才,把笔卖文,但因其与人写状,尚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又因其常与外界接触,需要在衣着有所讲究,续穿花边素褶子,再配至头上戴的“四方巾”也镶花边,与褶子的花边相互衬托,显得协调得体。而吕蒙正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又不会手艺,纯靠接济度日,所以他穿的素褶子就不用花边,是纯素黑色的。这样更适合人物定性。在戏剧艺术中,服装对戏剧人物的造型,决定演员所饰演人物的主次关系及性格趋向,从而起到更直观的舞台效果。

中国戏曲是非常伟大的民族艺术,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综合了我们中国古代所有的艺术形式,进而形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的优秀艺术。戏剧服装的艺术性、美学性、观赏性早已超越了服装的本意,几乎成了戏剧艺术的符号。且不说它的用料考究,单凭各种款式的蟒袍、官衣、褶子、大靠等等,龙、凤、麒、麟、蝙蝠等妙趣横生的图案,无不是一幅生动而优美的画面,而且每一幅画面都彰显了剧中人物的地位、身份及鲜明的人物特性。如果说中国戏曲是一门艺术,那么中国传统戏剧应该算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占据全国传统戏服装40%份额的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传统戏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其董事长李荣森先生早在2000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可见国家对戏曲艺术的重视。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从戏剧服装上看也可视为一种动态艺术。它通过演员的形态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故事情节,从而达到渲染环境气氛的特殊性。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合理设计和搭配的服装是构成整个演出效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它必须是为人物角色设计和塑造,从而使舞台艺术得以进一步提高与升华。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装饰性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Chinese kites today
“穿着”大理石外衣的陶瓷——Araldica&Policroma大尺寸装饰性墙砖系列
浅析钱选青绿山水画的装饰性特征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研究
《防护与装饰性电镀》
《防护与装饰性电镀》
《防护与装饰性电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