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样的读写结合

2014-08-11李登强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仙湖塔里木河罗布泊

李登强

(课堂导入)

师:老师又写了一首诗——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傍依在塔克拉玛干的身旁/绿树环绕/成群的骡马牛羊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上面绵延着绿树长廊/河流清澈/成片的金色麦浪

(生鼓掌)

师:这是写哪里呢?

生:罗布泊。

师: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么现在怎么会这样呢?下面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

(屏显)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屏显)

积累卡片:四字短语

一望无际、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荒凉萧瑟、绵延不绝、饶有兴趣、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广阔无垠、浑然一体、放眼望去、奇形怪状、近在咫尺、沧海桑田、清水盈盈。

(屏显)

活动一:结合课文内容,赏析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妙处。

(学生自主赏析后展示)

姜虹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师:有些空洞,缺少充分的理由。

姜芃:从“仙湖”可以看出罗布泊曾经是个美丽的地方。

师:你的分析就很具体。

耿萌萌:罗布泊交代了写作的对象

孙立森:题目中说是“仙湖”,而课文第三段描述的却是沙漠的景象,说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吴澜:从题目中“消逝”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罗布泊的消失是非常惋惜的。

师:大家都从不同角度理解了题目,但是比较零散,说明我们的思维没有发散开,这个能力需要我们以后逐步提高。

(屏显)(指名学生读)

“仙湖”表明罗布泊过去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是一个像仙境的地方,是一个仙人居住的地方。“消逝”表明曾经像仙湖的罗布泊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消逝”就是“消失”,意思是:(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作者不用“消失”,而用“消逝”,让人联想到“逝世”,而“逝世”是指人“去世”,则含庄重意,这就表明,作者对罗布泊的消失是十分惋惜的,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意在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避免类似悲剧继续上演。

师:可见课文题目有时就是理解课文的一把钥匙,将题目理解深、理解透,就抓住了文章的纲,纲举自然目张。理解文章这样,写作文章也是如此。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很好地统领全文,浓缩文章的精华,打开作者的思路,凝聚文章的情感,可以成为文章一道亮丽的名片。希望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这把钥匙。

刚才大家通过赏析题目,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换一种新鲜的方式带领大家品读课文。

(屏显)

活动二:微型话题式品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这里,每个话题都是品读课文的一个抓手,都能带领你们深深地进入文本,都要你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在此,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给你们提供一些话题供你们选择。请大家任选一个话题,发表见解。

微型话题:①恐怖的罗布泊,②美丽的罗布泊,③倾听胡杨的诉说,④塔里木河的呻吟,⑤罗布泊在哭泣,⑥醒醒吧,人类的慈悲心,⑦罗布泊,消逝的原因,⑧四个“盲目”用得好,⑨悲剧还在上演,⑩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

(学生自主选择话题研读教材,构思写作,大约10分钟。)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按话题出示顺序,展示:)

恐怖的罗布泊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罗布泊不再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变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王宁)

美丽的罗布泊

这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这里的美丽惊呆了张骞,他率众开辟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里的水域使斯文·赫定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这里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这里有可爱的野鸭在玩耍;这里能听到鱼鸥和小鸟在欢唱……

这里是——美丽的罗布泊。(李馥芝)

倾听胡杨的诉说

我望着那片消逝的仙湖,心中不由得感到惋惜。这时我偶然看见前方的胡杨树,我静静地走到了它的躯干旁,用心灵感受着它的沧桑。这时,我仿佛听到了它在向我诉说:我们胡杨号称千年不死,自从罗布泊干涸之后,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了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我在饥渴中忍耐了二十年,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人类呀,还我仙湖、还我兄弟、还我家园……(司马晋禹)

塔里木河的呻吟

30年前,我体格健壮,血液充足。30后的我已经疲惫不堪。人类已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修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如果把我比作一个巨人,人类已砍掉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人类的行为经常哭泣,但是现在我已欲哭无泪,因为我的血液已被抽走了三分之一,就连那防沙卫士胡杨树都成片死亡,因为我已无水给胡杨……

谁来救救我呀!(刘双)

(教师点评)同学们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

例如:

直抒胸臆的句子,“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endprint

引用数据的句子更多,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罗布泊在哭泣

我曾经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遍地的金黄麦浪,野鸭、鱼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人类再也无缘见到这美丽的仙容了。现在的我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伤痕累累的我,每天都在遭受身体上的伤痛。我在呻吟,在流泪,可是没有人去理会。人类的破坏,使我如今惨不忍睹。我是罗布泊,我为曾经拥有的美丽而哭泣,更为人类的急功近利而哭泣。希望我的哭泣能让人类警醒:再这样下去,你们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眼泪!(王雨桐)

醒醒吧,人类的慈悲心

醒醒吧,人类的慈悲心。你们已经使美丽的罗布泊化成了魔鬼,你们使那本应屹立不倒的胡杨弯下了腰,你们使水源丰富的塔里木河开始呻吟。罗布泊在哭泣,胡杨在哭泣,塔里木河也在哭泣。难道你们还不满足吗?别再让悲剧继续上演了。醒醒吧,人类的慈悲心!(周薪薪)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问题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人们开始盲目地增加耕地用水、盲目地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地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这样,罗布泊就消逝了。(温佳欣)

四个“盲目”用得好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说明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生态环境,盲目用水使罗布泊干涸。连用四个“盲目”,构成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烈抒发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情。(陶存鑫)

悲剧还在上演

因为“四盲”的侵袭,那曾经辉煌一时的仙湖罗布泊,至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人类还并未醒悟,悲剧仍在其他地方继续上演。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月牙泉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至5397平方米,大有干涸之势……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于毅)

(教师点评):“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话题展示完毕后——

师:同学们按照刚才我点名的顺序依次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恐怖的罗布泊

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高达70度的气温将生命从这里隔绝。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褪去了美丽外衣的它,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这个恐怖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罗布泊。(孙立森)

美丽的罗布泊

从前的罗布泊,可谓是热闹非凡。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野鸭在此玩耍、鱼鸥在这歌唱;就连张骞也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从这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之中,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这里荡起双桨,赞美它为仙湖……(王吉宏)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昔日的罗布泊,水草丰美,一片绿洲;今日的罗布泊,死亡之海,一片荒漠。前后的巨大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是什么原因使那片仙境消逝?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类!

30年来,塔里木河两岸的人们开始盲目地增加耕地用水、盲目地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地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罗布泊的源头——塔里木河抽干了。于是,断了水的罗布泊就消逝了。(张婧文)

悲剧还在上演

悲剧并没有因为罗布泊的消逝而止住,同样的悲剧仍然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迅速下降了8.8米;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因超采地下水,水面缩小,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我不禁要大声疾呼:救救像青海湖、月牙泉这样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吧!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照片中欣赏到它们的美丽。(于珺)

师:大家思考一下,听完这几个同学的作品后有什么感想呢?

生:这几个同学的作品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缩写。

师:这篇课文原文有两千一百多字,在大家的合作下,缩写成了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微型课文,是不是很有趣呀。语文真是太奇妙了!语文原来还可以这样教……

生:语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学。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做了一个新的尝试,通过微型话题来深入文本,以此为抓手来品读课文,大家都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课文缩写成微型课文,既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同学们,课文不仅可以缩写,还可以改写,下面是老师根据这篇课文改写的小诗,我们根据标注分男女声来齐读一下。

(屏显诗歌,生分角色读诗歌。)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女)

傍依在塔克拉玛干的身旁(男)

绿树环绕(女)

成群的骡马牛羊(齐)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男)

上面绵延着绿树长廊(女)endprint

河流清澈(男)

成片的金色麦浪(齐)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女)

斯文·赫定站在船上眺望(男)

说我像一座仙湖(女)

水面就像镜子一样(齐)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男)

四周遍布着茂盛的胡杨(女)

人们悠闲地荡起双桨(男)

鱼鸥、小鸟欢娱地歌唱(齐)

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女)

如今已是满目荒凉(男)

彭加木在这里失去踪迹(女)

余纯顺在此永别爹娘(齐)

我现在是一个荒凉的地方(男)

再也不见鸟儿的欢唱(女)

没有一草一木(男)

有的只是哭泣的胡杨(齐)

我现在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女)

再也没有溪水的流淌(男)

夏季70度的高温(女)

生命到此意味着死亡(齐)

我现在是一个荒凉的地方(男)

再也无法将沙漠阻挡(女)

我的外衣已被脱尽(男)

露出深藏痛苦与无奈的胸膛(齐)

我现在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女)

荒凉源于人类的妄想(男)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女)

我的源头出现了“四盲”(齐)

人类只顾眼前利益(男)

四处与我争夺口粮(女)

防沙卫士一片片倒下(男)

我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齐)

我忍饥挨饿挺脊梁(女)

人们说我是湖坚强(男)

最后一滴水是我的泪(女)

无可奈何走向死亡(齐)

青海湖、月牙泉(男)

我的悲剧还在上演(女)

人类再不心存忧患(男)

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齐)

救救青海湖(男)

救救月牙泉(女)

请人类善待大自然(男)

因为地球是我们——(女)

共同的家园(齐)

【教后反思】

上完课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节课到底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呢?真的难以分清。不过,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分清。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很多。

1.我设计这节课本身就是希望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旨在以写作为手段,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品析课文,带动阅读;以文本为材料,引导学生审题构思,布局谋篇,促进写作。我认为,从学生的表现看,我的目的是达到了。

2.教师的熏陶与训练同样重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老师安排了十个写作训练点,学生任选其一,而教师的每个训练点均备有下水文储存在课件中。一来身体力行,熟悉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二来作为教学预设,当某个训练点学生出现空白或者答得不够理想时,可以为学生示范;三来教师的率先垂范也可以感染学生,特别是,教师将课文改写成诗歌,更是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我认为,训练是手段,熏陶是氛围,在浓郁的氛围之中采取适宜的训练手段,其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3.阅读教学的常态应该是读写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注重“读写”,教学方法突出“训练”。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阅读与写作应是语文学习的两个翅膀,自然应当相辅相成。仅有一个翅膀的鹰是飞不起来的,只有双翅共振齐展,雄鹰才会翱翔于蓝天。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一中学;116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仙湖塔里木河罗布泊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巧妙提问 建构活力语文课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课例评析
仙湖湿地
传奇罗布泊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永远的塔里木河
行仙湖路
塔河生态输水 胡杨风景更美
彩云之南玉溪美
致敬,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