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歌唱
2014-08-11李爱梅
观 书 须 先 熟 读 ,
使 其 言 皆 若 出 于 吾 之 口 。
继 以 精 思 ,
使 其 意 皆 若 出 于 吾 之 心 ,
然 后 可 以 有 得 尔 。
—— 朱 熹
在我的语文人生中,有许多次幸运的遇见。
这些遇见,让我结识了一个又一个智者。他们分别是:尊敬的余映潮老师、邓禹南老师、潘纪平教授、王世发老师、王佑军老师、张水鱼老师……还有伴随我的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是他们,将我带上语文的路,并激励和引领着我在语文教学与教研的路上惬意前行。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向阳花,是语文人的根,更是语文教学难以跨越的一道坎。这一次次的遇见,恰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让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阳光不老,蔼蔼未央。我愿意,朝向明亮那方,且行且歌唱。
作文教学是我最初的痛
1996年9月,我被分配在一所郊区中学工作。初上讲台,不知道如何研究教材设计教法,不知道如何和学生良好互动与沟通,作文教学更是一片空白。我甚至以为,作文不用教,多写就好了。
一个学期考试下来,我所带的班级,平均分比其他班低了8分,这个差距一下就将我的自信击得粉碎。
静心分析试卷:作文分数普遍偏低。作文,成了我心中的痛。
我开始寻觅作文教学之路。
1998年2月26日,一个阳光明朗的日子,学校安排我到城区一所学校听课。一大早赶到指定教室,找了个靠边的角落坐下来,边聆听边作笔记。
听完第三堂课,正感疲倦,却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师微笑着拿起了话筒,开始讲课。篇目是《论求知》,铺垫的环节我已记不太清楚,只记得每一种表述都特别精练,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了进来。现在还记得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品析了课文中的一个精美文段,然后让学生写话与说话。老师深情地吟道:祖国啊!你是展翅的——学生很快心领神会地接“雄鹰”;老师念:祖国啊!你是腾飞的——学生欣然应答“巨龙”;老师道:祖国啊!你是永生的——学生齐答“凤凰”。学习之后,让学生们自选内容,就“青春”“书”“时间”“学习”“读书”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整个课堂上,孩子们激情参与,听课者微笑默叹。而我这个初学者,任由内心的波涛肆意翻滚,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教,原来教材可以这样用,原来我苦苦追寻的作文教学之路就在脚下。
急匆匆询问,有人介绍说授课者是荆州市初中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
课后,余老师还有一个讲座,他用丰富的课例讲述了设计教学的诸多思路,特别强调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我飞快地记着笔记,唯恐落下半个字的精彩。
就这样,余映潮老师的课与人便深深地刻入了我的大脑,初涉语文圈的我,从此有了心中的偶像。
初出茅庐的一试
我的教学开始了新的尝试与变化。我开始订阅教学杂志,开始尝试自主备课,尽量摆脱对教学用书的依赖。在教学设计时,学余老师用清晰的板块组织教学,用精练的语言表述教学话题。在实施教学时,尽量让孩子们充分地言说,不再木然与被动。
更重要的是,我的作文教学真正开始了。我记着余老师的话:读写结合是课型创新设计的一种很重要的思路,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写”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有目的地进入课文,有方向地钻研课文,再研读汇总,课文内容得到充分的理解,课文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句话令我醍醐灌顶。我充分地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凡是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我就和学生们一起读,一起赏,一起摘抄,一起仿写、补写、续写……
我开始收获教学的喜悦。
教学第三年,我代表学校参加镇里举行的“课时教案”比赛。记得当时抽到的篇目是《老山界》,我用余老师“读写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将文中写星夜爬山的场面作为研读重点,找出并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引导学生明确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在课后还设计了一个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写一段话。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其实很朴实,但在当时却有些推陈出新的味道,因而得了一等奖第一名。接下来的一年,参加全县“四个一”全能竞赛(一篇论文,一份试题,一篇教案,一堂课)。因为之前成功的尝试,这次参赛我继续围绕“读写结合”展开,同样凭借独特的角度夺得一等奖,并因此被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县骨干教师。
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2001年,我调入县城一所名校。带着忐忑和紧张,我开始了新的征程。
中途接手班级与适应新学生都让我倍感压力,而另一个平行班的语文老师叫孙桂枝,在全县很有名气,作文教学尤其给力,出版过余映潮老师推荐并写序言的专著《初中作文的八个一工程》。
没有想到的是,乖巧的学生们很快就接受了我;和我面对面坐的孙老师,竟是如此的豁达与无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有什么疑惑,她都详细地给我解答,好的创意与做法,她都会第一个和我共享。
在作文教学上,孙老师给了我更具体的引领:每日一句,美文欣赏,每周一随笔等等。而且,孙老师也在践行着余老师的“读写结合”,我们语文教研组以孙老师为龙头,紧紧围绕着“读写结合”开展活动,和学生对话。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县语文教研员邓禹南老师的引荐下,我幸运地成为了余映潮老师的弟子,成为了荆州市课堂教学艺术小组成员。因此,也便拥有了连续多年参加余老师各种会议的权利,有了更多的机会向余老师讨教。而尊敬的余老师,那时起便开始关注我,鞭策我,培养我,并让我参加了荆州市初中语文积累年会优质课竞赛,在两位师父的精心指导下,我获得了荆州市一等奖第一名,同年被评为荆州市骨干教师。
2006年,我县创办了一所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教学设施都堪称一流的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每门学科要从全县抽调最优秀的五位老师,我被推荐前往并被任命为语文备课组组长。
那时的作文教学,真是灿烂多姿啊。每天课前5分钟演讲,每月读书报告,每学期文学社活动,每月教育报刊投稿,三月踏青,四月风筝节……我们成立了文学社,创办了社刊《星空》。我们的作文课,有了具体的课时安排;我们的作文教学,继续践行着余老师的“读写结合”。
这是一个闪耀的舞台,我们语文组五位女教师和五百个孩子在语文的天地里幸福成长。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009年,我调入县教研室,担任监利县初中语文教研员。
这个转身给了我一份深刻的欣喜,更给了我一份深层的压力。这个被余映潮老师和邓禹南老师完美表演过的舞台,将由我来表演,我能做好吗?
又一个新的起跑线。我知道,必须让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第一,理清工作目标。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指导是一线教师最纠结的两个话题,耗时费力效果又不佳。如何教出文言文的味道,让学生喜欢又不怕考试?这恐怕是教师最切实的追求。而作文教学,更是令所有语文人困惑和无序的工作。任教研员之初,我就在我的工作日志上写下了“灵动有效教文言、我用教材教作文”。我决定将这两点作为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不断给自己充电。我买来大量的专业及非专业书籍静心阅读,余映潮、于漪、窦桂梅、李镇西、王君等名师的著作让我手不释卷,特别关注他们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用两个本子分别做文言文和作文教学笔记。同时我还报考了湖北大学在职研究生,在潘纪平教授的引领下,我再次走进汉语言的世界,夯实了专业基础和课题研究能力。
第三,开始写作文教学文章。在荆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王世发老师和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佑军老师“作文课程化”的引领下,全荆州市都掀起了作文研究的热潮,“基于生活体验的作文教学指导,基于文本对话的作文教学指导,基于生命感悟的作文教学指导”是我们最初的研究路线。我对作文研究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我和老师们一起写相关文章,探讨相关课例,并参与编写了王佑军老师主编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新课标初中同步作文学案》(全册五本)等著作,主编了《作文教学设计的智慧》。
第四,引导教师尝试“读写结合”,探讨“基于文本对话的作文教学”。2011年,荆州市初中语文作文优质课竞赛在石首市举行,我县唐琴老师代表监利参赛,经过多次的研讨,最终以《生动传神写对话》为题,从《皇帝的新装》和《羚羊木雕》两篇课文中精选几个例子,引导学生如何生动传神写对话。最后,因精致的选点、灵动的设计、有效的训练得到了所有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一等奖第一名,课堂实录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刊发。
只要知道目标在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2011年金秋,又一个沉甸甸的季节。我带领我的小团队奔赴荆门,陪伴我县李良永老师和杨平老师参加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很幸运,结识了时任《语文教学通讯》编辑的张水鱼老师,并且邀请张老师和我一起听了李良永老师的参赛课,张老师当场就约定李老师的课堂实录,当场向我约其他稿件。监利初中语文人,从此便和水鱼老师结下了缘。
在王世发老师和王佑军老师的引领下,各县市成立了一批作文课程化实验学校,各教研员要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基于文本对话的作文教学”,这不正是我一次次尝试和追求的“读写结合”吗?
于是,2011年底,我邀请几位教师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并向荆州市教科院申请了研究课题——跟课文学写作。
从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开始了真正的课题研究之路。
第一,省市赛课继续围绕课题进行。荆州市作文优质课竞赛,湖北省作文优质课竞赛均围绕课题进行。继唐琴老师2011年荆州市作文优质课竞赛成功尝试后,2012年我县方沫老师参加荆州市作文优质课竞赛的主题是《独句成段的简约美》(发表于《中学语文》2013年第6期),将教材中独句成段的内容遴选出来,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赏析:简约的叙事,简约的描写,简约的抒情。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认识到独句成段的表现效果,更清晰地明白了独句成段不能只追求形式,更要为文章的表情达意服务。2013年熊向华老师参赛的主题《问里乾坤知多少》(发表于《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引导学生找出《王几何》《羚羊木雕》《金色花》三篇文章的问句,分别从开头、中间、结尾三方面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悟出:开头设问,以问生事;中间发问,以问推事;结尾反问,以问升情。所有的问不是为问而问。两堂课均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特别是选点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评价,熊老师的作文录像课还获得了湖北省作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第二,县内组织大型活动进行研讨。2012年,全县名师巡讲活动,熊向华老师执教作文课《“流水账”也可以美起来》,用《贝壳》和《蝉》两篇短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写好流水账,获得一致好评,多位老师为此写了听后感。2013年,全县优质课竞赛,全县23位老师执教“跟课文学写作”作文研讨课,涌现了一系列好课。2014年4月,全县“跟着课文学写作”课题研讨会再次举行,4位教师上研讨课,40余名老师提交参会论文,将课题研究引向了深入。
第三,引导学校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我县有40所初中学校,目前,全县各校均已将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后花园”,校内的各项教研活动也围绕课题进行,许多学校还确定了子课题进行研究。如上车中学的“跟鲁迅学写作”,将教材中所有鲁迅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挖掘出许多适宜的写作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网市中学的“跟文言文学写作”,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中吸取文化的甘露。
第四,整理课例并进行分册研讨。在王佑军老师和张水鱼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已经开始整理课例和相关文章,目前已整理出了近30个优秀课例,40多篇相关文章,老师们的作品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我的邮箱。下一步我们准备分册进行整理,让选点更细致,让指导更实在,让课文利用更充分,让训练更有效,为我县作文教学提供可供操作的基本序列。
第五,明确下一步研究目标。分册整理完毕后,我们准备研究“跟名著学写作”。不仅扎实引导学生读名著,欣赏名著,还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开发和利用,让阅读和写作真正结合起来,让课内和课外真正结合起来,让积累与写作真正结合起来,为我县初中作文教学提供完整的序列。
“跟课文学写作”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县的教研活动,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更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幸福感。任教研员五年以来,我和全县语文同仁一起发表文章近80篇,在赛课的舞台上,我县7名教师连续获荆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1名教师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3名教师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为湖北省中语会赢得“金伯乐奖”。
回望一路的足迹,我的心灵是充实的,更是愉悦的。艰难行走时,有导师引领着我;课题启动后,有伙伴们的一路陪伴和坚持。当课题组成员一篇篇文章正式发表的时候,当老师们一堂堂精彩作文课出炉的时候,当学生一篇篇佳作涌现的时候,当一个个灵感在头脑中闪耀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愿意永远在智者的引领下,在语文的春天里“风乎舞雩”,“咏而归”。
(湖北省监利县教学研究室;433300)
李爱梅,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初中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硕士。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科研之星、市明星教师等。2009年任教研员以来,连续指导7名教师获市赛课一等奖第一名、1名教师获省赛课一等奖第一名、3名教师获省赛课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为湖北省中语会赢得“金伯乐奖”。参与省、市多项课题研究,主持“跟着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担任《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新课标教案》等八部著作的副主编,主编《作文教学设计的智慧》。
写作隽语
1.从写作角度而言,教材不仅仅只是一个例子,也不仅仅只是写作的引子或者写作氛围的渲染,而是一种丰厚的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写作的角度审读并大胆开采利用,抓住一点,敏锐切入,反复琢磨,反复铺垫。
2.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介入教师有过程的指导。
3.作文教学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忌纯粹的技巧指导,有时候技巧与思维只是一步之遥。
4.作文指导课,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激发、唤醒、引领。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写作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表达。
5.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表达生活。
6.“跟着课文学写作”选点要精致小巧,一课一点,一课一得;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写作的本质;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写作方法;训练要有针对性和层递性,不能为训练而训练。
7.很多写作术语对初中生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写作指导课要从本质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拨云见日,让这些术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8.新课标主张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这种互动对于作文而言,指的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生命的对话。而作文教学就是师生生命彼此影响沟通,进而激发生命意识、表现生命需求的过程。
9.作文是独具特色的个人创造行动,它需要灵动的自主空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只在一周甚至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堂上,应尽量拓宽阅读与写作的路,让作文内化为孩子们的生命需求。
10.写作文固然重要,但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更不容忽视。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应当站得更高一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表达的水平来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应该用心灵和他们对话。以思想带文字,用文字表现思想,使两者融为一体,不要重文轻道,更莫只讲文不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