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探究·规律·创新

2014-08-11李红梅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李红梅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追求高效的艺术,不同教师所形成的风格是有差异的,但课前思考备课,课中合作探究,追根究底找规律,温故知新求运用,却是大部分课避不开的环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艺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教学提高到艺术的层面,那是教师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在异常熟悉的课堂上,灵活选用各种教具,组合各种方法,排列各个环节等,巧妙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机智。不同教师凭借自己的特长,展现的艺术风格是有差异的,不管过程、形式如何,万变必不能离其宗,这“宗”便是,让学生能够在每节课上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提高,在知识上,在能力上,在情感态度上。因此,学生参与的过程和状态,是评定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则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标准。我想,课前思考准备,课堂讨论探究,深入追寻规律,推陈出新拓展,这是几乎每一节语文课前后都要做的事,缺了哪一个环节都算不上有深度和广度,至于怎样展开这些环节,则是语文教师各显神通之处了。

一、思考——细心预设,虚实有度

课前准备无疑是重要的,备课的思考,包括学生学情、教材的涉及范围、课堂的操作设计、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等,教师都要考虑到。而我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因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都是学生。教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换篇课文也能让学生有预期的成长,怎么教才是最重要的,而教法的变化便是围绕学生进行的上下波动。在我眼中,教学就是一种服务,学生就是顾客,我要预先想好要怎样导购,他们才会最大程度地带走商品。这不仅要我说,还要引导他们说,让他们想,然后行动,因此,什么时候点到为止,什么时候闭嘴不言,让无声胜于有声,都是一种艺术。

《怀疑与学问》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传统课文。学习该文的时候,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年多的培养,形成了主动按照语文学习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学习的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速读达500字每分钟,理解度达60%以上。本文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议论文,这一入门学习,影响着学生今后对议论文的态度。介于以上两点,我在设计中,除让学生按常规进行预习外,还要求学生先行搜集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基本结构和语言特征等;在课堂上,我的行进思路是:①展示预习成果;②说明什么叫分论点;③寻找论点和分论点;④概括寻找论点的方法;⑤画文章结构图;⑥提出问题,展开合作交流;⑦分析各分论点的论证方法;⑧归纳总结;⑨拓展延伸。我打算自己要讲的内容有:②④⑧⑨,其余的都由学生去做,自己最多是点到为止地参与,如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学生讨论出现瓶颈的时候稍作点拨等。

大量的留白,让学生有了能力发挥的余地,激励的点评,使他们品味到了更多学习的甜头,两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目标,还对下一篇议论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二、探究——合作讨论,注重实效

合作探究是课改后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教学实践中扎实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有些教师将这一环节当作公开课的酒旗般招摇,让听课教师只见热闹,不见实效,导致招来一些非议。但我还是以为它是有实在意义的,只要深得其味,便会明白,这一环节的运用,可简单,可专业。通常我首先会在班上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之后,才开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简单地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提醒轮次、组织讨论等,组长可以轮流做。为了降低游离率,也可以将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安排一定的工作,如组长、记录员、材料搜集员、材料整理员、发言人等。但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拉住学生的心,只要心在人便在,否则,再用什么形式绑架身体,也只有一个样子,人在曹营心一样会在汉。因此我强调的是,在合作之前,学生一定要先学会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人人做好了这一点,合作讨论自然会有实效。

《夏天的旋律》是七下的一篇散文,七年级学生对散文的认知还很肤浅,缺少生活阅历,思想比较幼稚,他们常分不清散文和记叙文,没有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对于没有故事的比较散的散文,就是束手无策,但经过一学期的引导,他们已经学会了一些预习和提问的方法,因此,对本文他们是有很多问题要问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在欣赏名家朗读,学生自己美读之后,简单系统地介绍了一下二十四节气,便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理问题,接着组内讨论,组长发言、提问,班里解决,教师引导解决疑难。虽然是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但在学生尚未完全具备合作交流能力的时候,教师还需要时时点提,将小组探讨的时间掌控得紧些,主要的讨论放在全班进行,研究时要经常性地小结思路。如“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问题假使之前讲过,这时便可以让学生回答,若没讲过,或讲过学生尚未掌握,教师便可以直接讲述:“其实,这就是一道赏析题,赏析的方式可以从修辞入手,可以从词语入手,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法,赏析方式是‘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放在本句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化的快速。”然后再让学生找几句拟人句加以巩固。

三、规律——深入内在,寻求根本

任何一种学习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语文积累的含义不是学生学一点得一点,而是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每一点,都串联成为大语文中的有机因子,使学生在学完三年后,能对语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的学习,向深处挖掘语文的内在规律,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正如女性的保养一般,不仅要在皮肤表面上作文章,更要重视让内在本质的调理成为常态。初中语文有一张立体的知识网,在教学时,教师每上到一个知识点,便要将之纳入网中,点明其位置,让学生逐渐构建起这语文大厦的根基。同时还应将运用的方法归结为1、2、3、4的步骤,或固定的表述句式,或总括选择,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于是知识和能力便同步运作起来。endprint

上散文《事事关心》,我课前设计了几个关键问题,在学生提问后进行了补充,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我都会或引导或讲述,将问题的解答思路一一剖析。如第十段第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的,所有的句子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所以要逐层将“句子——中介1——中介2——中心”这样一个思路说清楚,如果中介是分论点、段落的中心句,也可能只止步于此;二是结构上的,结构上的作用分三个位置:开头(引出下文、总领下文、交代背景、铺垫、点明中心、设置悬念等)、中间(承上启下、小结上文、引出下文、照应开头、点题等)、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发人深思、照应开头、照应标题等)。文章中间的结论性短句或短自然段,都要考虑过渡作用。于是本句的答案很快便出来了:内容上后半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全段论证的是“只强调政治不努力读书”的错误,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以“或者”为界,前句小结上文,后句引出下文。

另外,描写性或记叙性的句子,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回答:本句运用了 方法,描写了 景色(写出了 内容),表现(烘托、渲染)了 中心(心情、思想、哲理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厌其烦地花大量时间来为学生做这样的事,因为掌握了以上方法,学生感觉到最难的阅读题,便简化成了选择题或填空题,而且有了思路,他们也能够学着举一反三,自己以类似的方法,在看到参考答案后,借助网络查询,总结出其他的解题方式。

四、创新——有效运用,推陈出新

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都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都是拓展、延伸,可以是联系生活式的延伸,抓住课文的主要情感、哲理等,将其迁移至学生的具体生活中,用亲身体验解读抽象的道理和情感。如《舌战群儒》的结尾,设计成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谈谈自己得到的启发。

可以是比较阅读式的拓展,给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其他作者的同内容(同名)文章,又或在主题上、手法上形成对比的文章,比较个中的异同。如学习诗歌《我们和青春对话》,课堂教学结束之前,让学生自己朗读搜集到的与青春有关的诗,与本诗作比较,从情感、写法、语言等多方面,点评其中的同和异,准确读出情感。

也可以使用作业的方式进行升华,课内的简单些,课外的规模大一点,打印短文,推荐长文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还会要求学生模仿测试卷中的阅读练习,对自己所读过的课外读物出题,投机取巧的学生常会选择自己会做的题型来出,而那些老实的学生,则会亦步亦趋学着试卷一题题出,结果自己也做不出来,便会拿到教室里问这个问那个,被同学打诨,引起一阵阵笑声。《小石潭记》的课外作业,我就布置的是:请阅读一则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仿照课堂作业中的阅读部分出两道题。学生出好题后,我让他们随机抽取别人的作业做题,再返回出题者那里批改,学生十分感兴趣。

所有的运用,都应该强调“新”,与课文相异的“新”,要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内容里,新的条件下……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鲶鱼效应”,即将鲶鱼放入装满沙丁鱼的水槽中,使它们因紧张而不断游动,因而大大增加了存活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便是运用竞争机制,激活组织内部的活力,促进人才队伍的持续成长。我想,语文教学也需要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浸润,我已经对上述教学过程得心应手了,根据课堂实际稍加变化,便能够紧贴学生心理运作。但实践也告诉我,无论怎样的艺术和技巧运用,都应该密切围绕学生展开,提高学生水平的核心,在于推他们动起来,只有学生动了,教师才能够省心,课堂才能够高效。

参考文献

[1]沈龙明,肖建红,任献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吴树联.浅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

[3]罗发梅.提高教学艺术,实现高效课堂[J].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21).

[4]王宏亮.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留白”的艺术[J].陕西教育,2012(07).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