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情感,升华意境
2014-08-11朱亚兰
【摘要】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篇流露真情、文质兼美、意境佳美的儿童诗,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感的好教材。在课堂上,我注重以情感为突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那一声声真情的流露,让我十分欣喜。
【关键词】教学案例;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我将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利用课文美丽的图画,配上自己生动的语言描述,勾起他们在阳光下捉蝴蝶、采草叶、吹歌曲、逮小鱼、挖野菜……的情趣,引导他们轻松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
一、指导看图
(一)出示图画,引导观察
1.图画的上部分画的是什么?下部分画的是什么?
2.图画的右上角画的谁?她身上穿着什么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画面上的小女孩脸上是什么表情?她在做什么?从什么地主看出来?
【设计理念】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通过引导观察,让孩子们了解乡下孩子的外貌特征、日常生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二)教师小结
乡下孩子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农村是他们快乐成长的广阔天地。让我们走进乡村,走近乡村的孩子们,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美好生活吧!
二、感情朗读,真情感悟
(一)指名读第三小节
1.请大家读读诗句,看看课文的插图。
想象一下:“我”挖野菜、逮小鱼、喂小猪和猫咪的快乐情景。
2.从“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乐坏了馋嘴的猫咪”这两句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我”挖的野菜特别多;
生答:“馋嘴的猫咪”看见鱼乐坏了。
教师小结:乡下孩子快乐的活动或劳动是丰富的,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劳动或活动?
【设计理念】一、二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想象,这样的设计能发展思维,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指名读第四小节
这一节开头的“哦”表示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
生:“哦”表示全明白了的意思,应该拉长音调来读。
生:我认为“哦”不能拉长,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才能说明乡下的孩子是多么聪明灵巧、能干啊!
生:这里没有“恍然大悟”的意思,不能拉长音调读。
生:这个“哦”字有赞扬、肯定的意思,应该读得有力。
……
(让学生再来深情地读一下。)
……
《乡下孩子》写得这么美,这么真实。我们就生活在农村,相信你也能把农村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写下来,好吗?
出示句子训练:
拾一把稻穗,
割一篮青草,
采一束野花,
,
【设计理念】这里的想象与拓展,是对诗歌的意境的与学生情感的一种有机融合,达到情感升华的目标。
剖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习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1.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灵魂。我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那深深、浓浓的情感。第四小节“哦”的理解,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读法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现对乡下孩子的赞扬。感知他们在阳光下生,在旷野里长;有父母的爱抚,有风雨的锻炼;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健康向上……
2.想象是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读中体会诗歌留有的“空白”。因为这些“空白”正是很好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三自然段便是学生展开想象,我要求孩子们读读诗句,看看课文的插图,再想象一下:“我”挖野菜、逮小鱼的情景,以及“我”回家后喂小猪和猫咪的场面。让学生去感受农村生活给带来的愉快体验,从而使阅读变得更有乐趣。
3.用创造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用读去激发孩子们的灵感,用灵感去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把你农村生活中做的事情写下来,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加深他们对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激起了他们对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情趣。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乡下孩子》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朗读——吟诵——想象——创造”这样的训练过程,把诗歌的文字语言再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学生把胸中的诗境与课文情境所展示的形象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诗的韵律、节奏中去体验激荡在文字间的情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得到了情感的熏陶,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朱亚兰,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学校一级教师,1988年毕业于东台师范学校。本科学历。本案例是2008年参加东台市优秀案例评选时所写,此次经修改。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