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2014-08-11唐景花

关键词:心梗溶栓心肌梗死

唐景花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结果:62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愈54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供血的急剧减少或消失,导致供血区的心肌细胞出现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是心脏猝死的主因之一。本病是心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发病急,进展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病死率相当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AMI病人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6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笔者于2011年3月-2012年8月共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6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华心血管杂志》新修改后制定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1]。即至少满足以下诊断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前区疼痛的发作病史;②心电图的临床改变;③心脏坏死性标记物心肌酶谱的改变。62例患者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56.13±8.45)岁。所有患者中25例前壁心梗,18例下壁心梗,12例侧壁心梗,7例其他部位心梗。

结果

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48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出现的几率为77.42%,大多在梗死发生后的1天内或者在溶栓治疗后的数小时内出现,经治疗54例患者得到临床治愈后康复出院,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原则上来讲,应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给予住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浓度吸氧、床旁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血常规、电解质等,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备其抢救药品,保证药物的及时应用。另外,给予病人心理安慰,消除病人由于剧烈疼痛而带来的恐惧心理。

吸氧: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的缺氧,避免因缺氧而病情加重,急性期可以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4~6L/min),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1~2L/min)。

心电监护:早期及时的给予心电监护,心电监护主要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的变化尤为重要,患者早期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护理人员应加以留意重视,及时通知医生。同时也应观察患者体温的改变,记录24h出入水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避免猝死的出现。

卧床休息:患者机体活动量增加,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心肌坏死的面积为增大,恶化了病情。充分安静的休息,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2],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心肌耗能,病人的一切生活都有护理人员帮助进行,绝对卧床休息。

纠正心律失常:在发病的早期或溶栓后的1~2个小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当室性早搏演变成室性心动过速或者是室颤时,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或者应用除颤仪除颤治疗。还要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当出现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要尤其重视,因为低钾血症仍然是心律失常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控制[3]。

缓解疼痛:剧烈的疼痛,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惧,加剧患者的病情,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应该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目前在临床上我们常用的止痛药有吗啡、杜冷丁等,至于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出现疼痛时不能慌乱、问清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等基本情况,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通知医生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为了抢救病人、维持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做准备。当出现低血压、休克、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时,可以及时给与药物抢救。

溶栓的护理:早期溶栓可以疏通阻塞的血管,缩小梗死的范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急性心梗的主要手段之一。溶栓的药物主要是尿激酶,要在30min内滴完。由于溶栓副作用主要是出血,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看护,观察牙龈、皮肤黏膜的出血,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尤其注重观察瞳孔的变化,有无颅内出血导致的脑疝形成,如果出现应及时停药并做相应的处理。一旦出现颅内出血,应及时停用肝素及阿司匹林[4]。

饮食的调理:在急性期的前24h内是应该绝对禁食的,急性期过后应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富含营养的、易于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不能过饱。避免冠状动脉痉挛而加重心肌缺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二便的通畅,大便干者,可以服用缓泻的通便药,多食纤维性食物,也可予腹部轻轻的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告诫患者不要用力排便,以免腹压增高出现意外事件而危及生命。

康复期的护理:在康复期内应加强对病人的宣教,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老年人肺部的顺应性差,应及时翻身、扣背,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另外,长期卧床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应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嘱患者按时服药,即使出院之后也应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降脂、降压药物等。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病情凶险,临床护理起来也相当棘手,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本组62例患者的护理、抢救,笔者认为科学、细致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它贯穿着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给予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注重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同时,同样注意患者的饮食、休息情况。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总之,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

[2]纪婕.心理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49.

[3]王靖,华伟,楚建民,等.住院患者发作心室颤动临床特征10年资料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3):201-204.

[4]朱玉洁.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岗山医药专报,2005,12(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梗溶栓心肌梗死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