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自我概念的调节作用

2014-08-11张洪英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条理完美主义消极

陈 红 ,张洪英,王 晖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5;2.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2)

【教育论坛】

大学生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自我概念的调节作用

陈 红1,张洪英2,王 晖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5;2.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2)

抑郁是影响高校学生最多的负性情绪之一。采用心理量表考察西安大学生抑郁、完美主义和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自我概念在完美主义导致抑郁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降低抑郁的发生。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完美主义的“行为迟疑”和“错误在意”两个维度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概念对“错误在意”和抑郁的关系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适当措施降低“行为迟疑”和“错误在意”程度或者增强自我概念都能够消弱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可以减少追求完美过程中抑郁的发生。

抑郁;完美主义;自我概念

引 言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致使更多的大学生追求完美并逐渐形成完美主义人格。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设置过高标准,同时伴随过多批评性自我评价的多维人格特质[1]。追求“完美”的个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和恐惧失败[2]。在完美主义的“严格”要求下,个体可能会获得较高的业绩和成就,但也更有可能产生失望、郁闷等消极情绪而产生抑郁。完美主义的这种影响引起众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了解完美主义与抑郁关系间的心理调节机制,有利于针对不同个体干预完美主义的消极作用,促进完美主义者追求卓越的正常动机,对其健康心理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Frost[3]认为完美主义具有多个维度,其中“错误在意” (Concern over mistakes,CM)、“行为迟疑”(Doubts about Actions,DA)、“父母期望”(Parental Expectation,PE)和“父母责难”(Parental Criticism,PC)四个维度具有消极意义,被称为病理性完美主义维度或消极完美主义;而“个人标准”(Personal Standards,PS) 和“条理组织”(Organization,OR)则被归纳为“积极的成就动机”,具有适应性的意义,称为适应完美主义维度或积极完美主义。

已有多项研究对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例如,有研究发现消极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相关,对这些维度的追求是诱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并对心理治疗构成阻碍[4]。Rice[5]研究也发现消极完美主义和抑郁显著相关,而积极完美主义维度则和抑郁不相关。张轶群等[6]的研究也表明消极完美主义能够预测抑郁水平。但也有研究发现,具有同样的消极完美主义特质的个体,不一定都会产生抑郁[7][8],也就是说消极完美主义并不完全能够预测抑郁。这说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关系中发挥作用,并且对完美主义和抑郁都有关键影响。

根据抑郁的自我调节模型(self- regulation model)观点,抑郁的产生是由于个体丧失了对奖励线索进行反馈的动机,是一种功能障碍表现,产生过程可由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进行调节[9]。因而,理论上自我概念在抑郁的产生中具有关键作用。实践研究也表明,自我概念对抑郁有预测作用[10]。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等)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来自于个体的经验和对环境的认知[11]。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个体会对自己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从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作为影响抑郁的关键因素,自我概念如何调节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个问题,这是本研究主要关注的。该问题的探讨为抑郁和完美主义关系的具体定位提供依据,不仅利于大学生抑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利于引导学生发挥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利用科学心理学量表对西安市几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测量,共发放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85%,调查对象年龄为18.95±0.89岁,其中男205人(53.5%),女178人(46.5%)。统计学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利用SPSS 11.5 完成。

调查采用的量表为三种:1)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心理量表(CFMPS)。该量表由訾非等[12]修订,由5个因子(错误在意、条理组织、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为迟疑) 组成,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使用。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13]。此量表是由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ts编制,由台湾林邦杰于1978年修订,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量,有很好的信效度。3)抑郁自评量表(SDS)[13]。抑郁自评量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l965年编制的,信效度高。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完美主义和抑郁的相关

由表 1 可见,“父母期望”、“行为迟疑”和“错误在意”三个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同抑郁都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条理组织”则是显著负相关,而“个人标准”与抑郁的相关不显著。

表 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结果

注:*P<0.05, **P <0.01,下同。

(二)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一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考察完美主义各维度对抑郁的预测作用。由表 2 可见,只有“错误在意”和“行为迟疑”两个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对抑郁有显著的增益影响,“父母期望”的影响不显著,“条理组织”仍然是显著的负向影响。

表2 完美主义对抑郁分层回归的结果

(三)自我概念的调节作用

利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自我概念维度对于完美主义和抑郁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消极完美主义维度中只有“错误在意”维度和自我概念的交互项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见表3。没有其他的自我概念与消极完美主义维度交互作用对抑郁有显著影响。

表3 错误在意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影响的分层回归结果

三、结果和讨论

(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的部分维度确实能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概念在完美主义导致抑郁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

1.完美主义和抑郁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完美主义的“行为迟疑”、“错误在意”、“父母期望”和“条理组织”维度对抑郁有预测作用。

“条理组织”作为积极维度可以降低抑郁的发生,而“行为迟疑”、“错误在意”和“父母期望”作为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则更有可能导致抑郁,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12][14]。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因素之后,只有“行为迟疑”、“错误在意”和“条理组织”三个维度对抑郁仍然有相当可观的预测力,只是“条理组织”作为积极维度与消极维度的预测方向相反。该结果提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强调“条理组织”能够更大地发挥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同时需要通过认知调节等方式弱化个体在“行为迟疑”和“错误在意”方面的表现,以降低抑郁的易感性。

2.自我概念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揭示了消极完美主义和抑郁的具体关系,同样的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对抑郁的预测受到自我概念水平高低的调节。

“错误在意”维度对不同自我概念类型个体而言具有显著的差别:同样是追求完美主义,低自我概念组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如果“错误在意”的程度越高,则抑郁的水平越高。而高自我概念组则不会受到“错误在意”维度的影响而产生抑郁。田纳西自我概念的总分代表了自我满意、自我概念和自我行动三个方面的综合。高自我概念者对自我满意并且行动积极、低自我概念者则相反,对自己的满意度和行动等方面的接受度不高。Frost等[1]认为虽然完美主义的定义强调设置过高标准,但对错误的过度在意更接近完美主义概念的核心。本研究的结果恰恰验证了这一点,“错误在意”最终是在低自我概念水平上预测抑郁的唯一维度。表明心理干预的重点应放在追求完美个体同时出现“错误在意”和低自我概念的情况上。自我概念水平低的个体很少对自我满意,难以悦纳自我,也容易在大多数情况下丧失对奖励线索进行反馈的动机,因而也更有可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之中产生抑郁。

(二)本研究结果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有三点启示:

1.完美主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但对完美的追求包含很多维度,今后的心理引导应该更加注重积极完美主义培养,避免或弱化消极完美主义维度的影响。

2.“错误在意”是低自我概念者产生抑郁的预警信号。同样是追求完美,自我概念水平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否会产生抑郁是存在差异的,高自我概念者产生抑郁的概率较低。如果低自我概念者在追求完美过程中出现较高的“错误在意”表现水平,则更有可能导致抑郁,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一个自我概念低的个体过分在意自己犯的错误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对自我价值的全面否定,导致抑郁症状的产生。

3.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正处在发展和完善的关键过程。培养个体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可以适当地减少大学生在追求完美过程中抑郁的产生,更好地发挥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完美的同时更需要追寻内在自我的完善。

[1] Frost R O.Marten P & Lahart C. 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449-468.

[2] 王敬群,梁宝勇,邵秀巧.完美主义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05,25(93),69-73.

[3] Frost RO, Heimberg RG, Holt CS,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measures of perfectionism[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993, 14:119- 126/.

[4] Flett GL, Panico T, Hewitt PL. Perfectionism, Type a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 in Depression and Health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J]. Current Psychology, 2011, 30 (2): 1-12..

[5] Dittner AJ, Rimes K, Thorpe S. Negative Perfectionism Increases the Risk of Fatigue Following a Period of Stress[J]. Psychology and Health, 2011, 26 (3): 253-268.

[6]张轶文,甘怡群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381-383.

[7] Martin TR, Flett GL, Hewitt PL.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and health symptoms: a test of a self- regulation model[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6, 3(1:264-277.

[8] 张秀阁,杨丽,梁宝勇,王 锃,邵秀巧. 以自尊为中介因素的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217-222.

[9] Strauman TJ. Self- regulation and depression[J]. Self and Identity, 2002, 1:151- 157.

[10] 陈洁,刘铁桥,郑敏婕,陈冲,焦彬,李凌江.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ubjvc18(6),799-801.

[11]周岚,朱鑫亚,章艳.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25(3):71-75.

[12] 訾非,周旭.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6):560-563.

[1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 1999.

[14] 刘敏,赵富才,庄伟,贾绪计. 青少年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和抑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17-719.

[责任编辑 张君宽]

2014-04-25

陈红(1978— ),女,江苏省泗洪县人,心理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讲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 (QN0709)。

G641

A

1008-4649(2014)02-0059-04

猜你喜欢

条理完美主义消极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完美是个坑
按顺序写话条理清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收藏的乐趣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