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柳宗元的礼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2014-08-11

关键词:礼制柳宗元柳州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论柳宗元的礼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陈戍国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把柳宗元诗文中有代表意义的礼文学作品与具体的传统礼制礼义结合起来赏析,为认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柳宗元;礼制;礼文学

《旧唐书》本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藏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本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213-4214页。以韩退之撰《柳子厚墓志铭》证之,可知《旧唐书》记载的柳宗元卒年是对的,唯月日不确耳。*据韩退之记载,柳宗元“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见《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524页。据此可以逆推柳柳州之出生当在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

两《唐书》本传告诉读者:与宗元同时代人以及后世文人,对柳子厚文学成就评价甚高,对他在仕途方面的作为毁誉不一。其实柳柳州革新政治的思想是进步的,无须否认。我们这里只说柳子厚的礼文学作品及其成就。

《全唐诗》收录柳子厚诗四卷,其中《皇武》十一章(并《奉平淮夷雅表》)《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并表》《贞符并序》《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哭连州凌员外司马》《闻籍田有感》《咏三良》《掩役夫张进骸》诸作可以视为礼文学作品。《全唐文》收录柳子厚诗之外散体文凡二十五卷(卷五百六十九至五百九十三),不可谓不多,其中礼文学作品也不少,计有《佩韦赋并序》《迎长日赋》《记里鼓赋》《礼部为百官上尊号第二表》《驳复雠议》《寄许京兆孟容书》《与杨京兆凭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论师道书》《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裴瑾崇丰二陵集礼后序》《监祭使壁记》《四门助教厅壁记》《县新食堂记》《岭南节度飨军堂记》《邠宁进奏院记》《兴州江运记》《道州毁鼻亭神记》《四维论》《封建论》《守道论》《时令论上》《师友长箴并序》《沛国汉原庙铭并序》《涂山铭并序》《朝日说》《礻昔说》《桐叶封弟辩》《道州文宣王庙碑》《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终南山祠堂碑并序》《湘源二妃庙碑》《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并序》《唐相国房公德铭之阴》《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并序》《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诸篇。此后还有墓碣、墓志铭、墓铭、权厝志一类文章约四十篇(身在佛门者不计入),吊祭诔文哀辞以及祈祷文三十篇(替人家写的不计),加起来总数不少于百篇,亦可谓洋洋大观了。

柳子厚的诗,《全唐诗》收录并排列在本集最前面的四组(《皇武》《方城》《唐铙歌鼓吹曲》《贞符》)最为古雅。我们这里先要略作赏析的是《贞符并序》。《新唐书》本传收录有此文,其序云:

臣为尚书郎时,尝著《贞符》,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累积厚久宜享无极之义,本末闳阔……是故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惟人之仁,匪祥于天。匪祥于天,兹惟贞符哉!*《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36-5137页,5139页。《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7、868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柳宗元集》卷一,第30页,35页。

今按:序文中“人”字本当作“民”字,唐太宗时期及其后唐人避李世民之讳而改。柳宗元说“唐家正德受命于生民”,“受命不于天,于其民”,表达了重视民众作用的进步思想,当然是对的,可贵的。史学界或思想史上研究领域早就注意到柳河东思想意识的进步因素,这是应该肯定的。我们虽不同意评法批儒的年代对所谓法家与法家思想的拔高,但是承认某些思想家确实具有若干进步言论。譬如柳宗元吧,他的名作《封建论》、《贞符并序》、《天对》、《捕蛇者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诗文所表达的历史观、宇宙观、政治观以及教学观,含有合理因素是无法否认的。即以上引《贞符》之序而言,柳子厚并未附和传统观点,并未接受、宣扬所谓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这就很需要勇气。唐太宗本人已经认识到民众的办量,懂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贞观政要》第125页。的道理,但他与他的接班人是不可能像柳河东这样直率地承认“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受命不于天”的。

以下是《贞符》诗的摘录: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刃莫毕屠。泽漢于爨,炎以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天之诚神,宜鉴于仁。神之曷依?宜仁之归……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亿万年,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第5139-5140页。《全唐诗》第868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一,第35-36页。

柳子厚的《贞符》效法《诗经》常见的四言体句式,为了突出“惟贞厥符”、“宜仁之归”这一主题,作了多层面的吟诵。诗人认定了“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的大道理,自当以仁为重点,因为仁才能得人,得民心。“仁”在诗中五次出现,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仁”的对立面是“刃”,是“刑”,是“凶德”。“仁函于肤”,则“刃”就不该乱用,“莫毕屠”为好,“刑”就该“轻以清”为好。“殄厥凶德”,则“敬德”可依了。“佥曰呜呼”,句式与《诗·正月》“具曰予圣”、《诗·江汉》“无曰予小子”相类,其共同的一点是诗中某一句可以而且必须作两部分看,前一部分是叙述,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叙述的引文,成了前一部分的宾语。

我们肯定柳子厚《贞符并序》包含的思想意识有进步因素,至此有必要指出:作者毕竟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从《贞符并序》整体看,终究没有摆脱“神”的观念的束缚。他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诗中“十圣嗣于治”是唯一的五言句,与序文中“十圣济厥治”句大意相同,“十圣”指大唐高祖至顺宗凡十帝。这十帝治理天下靠什么?难道仅仅靠他们自己?作者似乎忘记了大唐的臣民。可见作者的思想是有缺陷的。我们也不必苛求作者,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话了。

以下是柳河东《咏三良》诗的全文: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霜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全唐诗》第876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四十三第1258页。

今按:该诗用了两个典故,其一见文公六年《春秋左传》,其二见宣公十五年《春秋左传》。文六年《左传》:“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钅咸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治之法。而氵兄夺之善人乎!……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宣十五年《左传》:“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乃辅氏之役,颗见老结草以亢杜回……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阮刻本《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1844页,1888页。柳子厚《咏三良》诗“壮躯闭幽隧”句至“霸基弊不振”句,显然与《诗·秦风·黄鸟》所咏三良殉葬事有关。“疾病命固乱”句以下则与魏颗用先人治命嫁其父之妾一事有关。《诗·秦风·黄鸟》分明是一首刺诗,柳河东也明白地表示了对秦穆公的批判,对魏颗决定用先人之治命的赞成。“殉死礼所非”句,十人坚决地否定了古代的人殉制度,当然也就肯定了魏颗不用先人之乱命(父之妾陪葬)的正确。小戴辑《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于是弗果用。”*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第1310页。这篇文献十分明确地指出“殉葬非礼”, 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校点组引旧注说明“殉死礼所非”句的根据,可信无误。

以下是柳子厚《迎长日赋》的摘录:

今按:柳河东的《迎长日赋》与王湮《明堂赋》*见《全唐文》正文卷二百三十三。、萧昕《乡饮赋》*见《全唐文》卷三百五十。、独孤及《土龙文》*见《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崔损《饮至赋》*见《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杜甫《三大礼赋》、韩愈《明水赋》一样,称得上专业或专门化了的礼文学。所谓“迎长日”是什么意思呢?小戴辑《礼记·郊特性》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郑注:“《易说》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夏正,建寅之月也。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大犹遍也。天之神,日为尊……报犹白也。夙兴朝服以待白祭事者,乃后服祭服而行事也……”孔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天之诸神唯日为尊,故此祭者日为诸神之主,故云‘主日’也……郊日之朝,天子早起,服弁服以听之……‘示民严上也’者,结早朝著皮弁朝服以听祭报之义,示教人尊严其君上之义也。”*中华书局版阮刻本《十三纪注疏·礼记正义》第1452页、1453页。本来每年春分那一天白天黑夜一样长,此后白天逐渐长过黑夜。在今人看来,无论是否举行郊祭,春分过后白天长过黑夜乃是自然规律,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运行必然如此。而郊祭在古人心目中,就是迎接“长日之至”的隆重礼典。古人认为通过郊祭表示对日神的敬畏是必要的,因为日神乃是天神中最尊贵者。

《寄许京兆孟容书》是柳宗元写于贬斥之地的一篇重要的散体文。下面是该文的摘录:

今按,许孟容,《唐书》有传,说他“衷折礼法考详训典甚坚正”,“又好推毂,乐善拢士”*《旧书·许孟容传》,第410页。。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为该文作注引旧说云:“许孟容,字公范。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公谪永州巳五年,与京兆书,望其与之为地,一除罪籍耳。”*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三十,第779页。此说道出了柳子厚《寄许京兆孟容书》的本意。我们认为柳宗元入仕之初加入王叔文集团,锐意政治改革,本没有什么罪过,本无须后悔;遭致来自朝廷恶势力的打击迫害,本该是意料中事。可惜柳子厚多次在诗文中表示悔恨,表现摇尾乞怜之态,未免过分了一点,颇有点令后世大丈夫鄙夷不屑,终不以为然;可是,倘若设身处地,为柳子厚想一想,他当年确实遭到了种种不幸。他的《寄许京兆孟容书》诉说了生活在当时环境中的悲苦,那是平凡人生中本来有权力要求实现而身为一个下层官吏竟无力实现的很不幸的环境中无法摆脱的痛苦。依当时礼制,即使身为平民,结婚而传宗接代不算非分之想,每遇寒食上父母丘墓祭扫当然也该是情理中事,然而柳子厚当时竟无法做到。柳子厚希望改变所处环境,希望解除“罪籍”,渴求自由,渴求过上一介平民的正常的生活,应该说他的要求、希望值得同情,无可厚非。该文通过诉说自身生活情况,真实地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礼制以及礼俗。以“旷坠先绪”为痛,不敢忽视“嗣续之重”,“春秋时飨”而冢嗣有责,“礼重拜扫”,这在当时应在制度之中;而“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婚娶不能不看政治条件,这是普遍的习俗,何世不是如此?

《寄许京兆孟容书》颇为动人,其原因大半在于该文的真实。当年柳子厚若是不遭贬斥,不受政治压迫,他是写不出《寄许京兆孟容书》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柳河东在永州受苦了,但他毕竟有收获,并未白白受苦。

和韩昌黎一样,柳河东也写了关于师道的著名论文。下面是《答严厚舆论师道书》一文的摘录: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慄慄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吾子无以韩责我……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真目闭口耶?……*《全唐文》正文卷五百七十五,第2576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三十四,第878-879页。

今按: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该文题为《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文中言及避师弟子名之意,盖当时社会有以拜师为屈己为可耻之习。韩昌黎《师说》曾经感叹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又说:其时“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第2500页。无怪乎柳子厚这里也说要避师弟子名。既避其名,也就不当其礼了。然而柳子厚关于师道的观点与韩退之相似,敢说敢当,即使避师弟子名,不当其礼,而于其实并不避。凡来求教者,柳子厚“岂尝目真目闭口耶”?而韩昌黎,当“李氏子蟠”来求学之时,他也毅然收徒,为李氏子授业解惑了。如此说来,坚持礼学礼义,也要有一点勇气的。

《史记·晋世家》有周成王削桐叶为王圭以封弟的记载,柳宗元疑其事非真,作《桐叶封弟辩》,兹摘录如下: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巳,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全唐文》正文卷五百八十五,第2614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四,第105-106页。

今按:太史公《史记》,虽班孟坚父子亦以为良史,而柳河东于其《晋世家》之桐叶封弟则断然以为“不然”。封建为古史中礼制之大端。柳子于此所谓“不然”,是对封建制的否定,还是对“桐叶封弟”之为史实的否定?读者从《桐叶封弟辩》文中看不出作者对封建制的不满,——如同在《封建论》中看到的那样,——可以判断的是作者对“桐叶封弟”其事的否认,以为“非周公所宜用”(前文未录出)。封建制合理与否,这是一个问题;成王是否做过“以桐叶与小弱弟”而周公是否“教王遂过”,是又一个问题。前一个问题关乎礼制,后一个问题主要关乎史实,同时有关乎礼制。古有周公制礼的传说;我们从来不怀疑不否认此说*请参看拙著《中国礼制史·先秦卷》第四章《西周礼(周礼》,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187页。。柳子厚认为“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巳”,其意当即以为周公辅成王以礼。其所谓道,所谓大中,其实就是成于周公之手的礼。

《桐叶封弟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柳河东大胆怀疑古代文献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此种精神对于后世疑古风气的萌发,有催生与推动作用。如果考虑到柳河东在当时文坛的地位与成就,应不至于低估这种勇气和精神的影响之深且远。作者对古文献的怀疑与批判精神,还可以从他的另一些文章(譬如《非国语》《天对》《辨列子》以及《论语辨二篇》等)领略。当时不少进士慕名主动而来接近他,不惧怕沾上他戴罪之身的晦气,甘愿出其门下。这些情况都是应该结合在一起考察的。

下面是《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一文的摘录:

仲尼之道与王化远迩。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髻卉裳,功劫斗暴,虽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勇不能威;至于有唐,始循法度,置吏奉贡,咸若采卫,冠带宪令,进用文事。学者道尧舜孔子如取诸左右,执经书,引仁义,旋辟唯诺,中州之士时或病焉。然后知唐之德大以遐,孔子之道尊而明。

元和十年……十月乙丑,王宫正室成,乃安神栖,乃正法庭,祗会群吏卜日之吉,虔告于王灵曰:昔者夫子尝欲居九夷,其时门人犹有惑圣言。今夫子去代*此“代”本当为“世”,盖为辟讳而改。千有馀岁,其教始行;至于是邦,人去其陋而本于儒,孝父忠君,言及礼义;又况巍然炳然临而炙之乎!……*《全唐文》正文卷五百八十七,第2626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五,第124-125页。《全唐文》与《柳宗元集》所收同一文章,文家稍有差异。

今按:柳子厚任柳州刺史。主持修复孔庙,宣传孔子思想,柳州社会风气和舆论大变。这当然与柳子厚治柳州的功德有关,上文的摘录删去了有关柳州刺史新修文宣王庙的文字。“夫子尝欲居九夷,门人犹有惑圣言”的意思,读者可以从《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节看到。据说本来属于蛮夷之地的柳州在唐代发生了变化,到柳柳州任上尤其有大变化,居然如同中州之地,如同中州之士,“人去其陋而本于儒”,礼乐之风大兴。“旋辟唯诺”,“孝父忠君”,柳河东当柳州刺史,治理柳州带来了如此局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欣慰是可笑而知的。

以下请从柳河东的吊祭诔文中举出有代表意义的一篇作品以供欣赏。柳子《祭弟宗直文》之大半如次:

维年月日,八哥以清酌之尊祭于亡弟十郎之灵。吾门凋丧,岁月己久。但见祸谪,未闻昌延……一门嗣续,不绝如线。仁义正直,天竟不知。理极道乖,无所告诉。汝生有志气,好善嫉邪,勤学成癖,攻文致病,年才三十,不禄命尽。苍天苍天,岂有真宰?如汝德业,尚早合出身;由吾被谤年深,使汝负才自弃。志愿不就,罪非他人。死丧之中,益复为愧。汝墨法绝代,识者尚稀,及所著文,不令沉没……以慰汝灵。知在永州,私有孕妇;吾专优恤,以俟其期。男为小宗,女亦当爱,延子长大,必使有归。抚育教示,使如己子。吾身未死,如汝存焉。炎炎万里,毒瘴充塞,汝巳久病,来此伴吾……一寐不觉,便为古人。茫茫上天,岂知此痛!……饰以殡引,寄于高原。死生同归,誓不相弃。庶几有灵,知我哀恳!*《全唐文》正文卷五百九十三,第2655页。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卷四十一,第1100页-1101页。

用祭文的格式,致以无尽的哀痛。依当时的礼制,以宗族的嗣续为重。被谤横祸,竟引咎自责。祭奠亡灵,并且作出极限的承诺。此种承诺实亦从礼制出发,亦以礼制为依归。“男为小宗”,那是因为只能是小宗,“八哥”的儿子怎么会是大宗呢?“吾身未死如汝存焉”,则宗直虽死犹生,地下有知,应该心满意足了。

柳河东的礼文学作品,既多又好。他是大手笔,各体都写得很专业。他又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即使写向人求情的文章,也很动人。然而一诗一文,他都是从礼制出发的。

传统五礼除了军礼,柳宗元的诗文都有反映。由于特殊的经历,柳宗元的礼文学作品向读者传达了他对于某些传统礼制(譬如宗法与师道)的特殊的感情。而这就是他的礼文学创作思想与艺术水平为一般人所不及的重要原因。

Theory of Liu Zongyuan of Rite's LiteratureCreation and its Achievements

CHEN Shu-guo

(Yuelu Acadmy,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In liu zongyuan's poems have representative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with specific traditional etiquette,etiquette and appreciation to know liu zongyuan's literary cre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Liu zongyuan;Rite;Literary works

2013-11-10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58);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7)

陈戍国(194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礼制史.

F106

A

1008—1763(2014)05—0079—06

猜你喜欢

礼制柳宗元柳州
柳宗元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江雪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近代中国礼制变革与文化传统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