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比较研究
2014-08-11王鑫
○王鑫
(新乡学院商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河南与山东是我国北方的两个相邻省份,两省面积、人口相当,均是农业大省,然而两省农产品出口存在很大差异。
一、河南与山东两省农产品出口概况比较
山东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其农产品出口额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出口额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2012年山东的出口额为150.2亿美元。河南虽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额却相对较小,2012年河南农产品出口额为10.1亿美元,仅为山东出口额的6.7%。表1列出了2008—2012年各年度河南与山东各自的农产品出口额。
表1 2008—2012年各年度河南与山东各自的农产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二、两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ness,TC)是衡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表示某一时期i产品的出口额,Mi表示该时期i产品的进口额。
贸易竞争力指数介于-1和1之间,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其值为0,表明该产品的竞争力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当。如果该指数大于0,则该国是i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i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该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越强;如果该指数小于0,说明该国是i产品的净进口国,表明该国i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数值越接近于-1,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劣势越大。
将2009—2012年各年度河南与山东农产品出口与进口的数据分别代入TC公式,可得出两省各自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近年来河南与山东各自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近年来一直在(-0.22,-0.14)区间内波动,说明河南的农产品贸易长期逆差,出口小于进口,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弱,处于不利地位。而同期山东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有正有负,但每个年度的数值都大于河南省的数值,说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相对于河南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两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下面运用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等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入手,对河南、山东农产品出口进行比较分析。
1、要素条件比较
要素禀赋是一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基础,尽管科技进步以及新型种植、养殖和加工模式的不断出现使得这种依赖度有所降低,但就实际国情以及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而言,要素禀赋状况在形成优势方面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然资源。河南省的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河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状况日趋严重。由于受复杂的地貌、过渡性的气候以及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河南土地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山东省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山东是沿海省份,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具有发展海水养殖、渔业捕捞的天然优势,2012年,其水海产品产量为686.1万吨。
(2)劳动力。河南和山东都是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截至2012年末河南总人口达10543万人,居全国第二,其中农村劳动力4800万。河南与山东相比,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有一定差距。河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农业生产成本高;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农村富余劳动力3200万人,导致劳动效率、效益低下。
山东也是人口大省,约有9500万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及河南相比,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山东省农民受教育程度的特点是:初中以上劳动力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和小学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小,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拥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新观念、新经营方式的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这也部分解释了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全国第一的原因。
(3)现代生产要素。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水利条件等,而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
根据两省各自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末,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09亿千瓦,山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20亿千瓦。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稍逊于山东省,这在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方面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河南与山东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差异。
2、需求条件的影响
农产品的地区需求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一,地区需求的性质。比如细分的需求、前瞻性的需求等;第二,地区需求的大小。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地区内部对一种农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那么该地区很容易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在该产业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从地区市场需求转化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
据统计,2012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2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3元,人均消费支出13733元。同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5元,人均消费支出15778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山东省,河南省的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均较少。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居民对肉禽蛋奶等高营养食品及精深加工食品农产品的需求会显著增加,也会对食品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山东省居民对本地生产的高品质、高附加值食品农产品会有更多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山东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为何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比较得出的启示
1、河南应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战略立足于全球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着力于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因此,只有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才能确保河南省出口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鉴于河南省人多地少这一基本省情,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河南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同时,通过对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测算发现,河南省目前在农产品出口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河南不应固守已有的比较优势,应积极促使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调整改善农业结构,增强河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长期来看,河南应逐步让出一部分劣势农产品市场,在农业产业品种的选择上与山东等优势省份形成错位竞争。
2、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河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想把河南农业做强做大,河南省各级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河南应强化全省统筹扩大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理念。鉴于河南农产品出口额远远落后于山东的现状,河南省各级政府应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高度,真正形成发展立足国际市场、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的观念,并学习山东省的先进做法。其次,河南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在省级政府涉农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健全地级市涉农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扩大扶持对象。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与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世界各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产品进口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信息。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展会,到国外开展农产品市场需求调研、宣传推介等活动。
[1]沈俊霖:山东食品农产品出口200亿美元 连续14年领跑全国[EB/OL].http://sd.ifeng.com/zbc/detail_2014_02/17/1856823_0.shtml.
[2]张键、杜晓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4(1).
[3]魏琦: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