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肺心病的中西治疗与发展

2014-08-11阿米娜阿布拉

关键词:肺胀中西医结合疗法肺心病

阿米娜?阿布拉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临床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方法: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辨证,运用不同的药方、方法。结果: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效治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效果明显,值得及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肺心病;肺胀;中西医结合疗法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危重病。根据调查,我国患肺心病患病率为0.4~0.47%,好发于东北以及华北地区,肺心病病死率高,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庭严重的负担。本文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48.3±2.7)岁,平均病程为(7.3±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进行治疗,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呼吸病学·喘证》标准拟定[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①选择标准:所研究的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2h以内。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h死亡者。

治疗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标准进行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慰剂进行口服治疗,每日3次,治疗周期为两周。②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的治疗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以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桔梗汤(麻黄12g,杏仁15g,全瓜蒌30g,薤白15g,法半夏15g,桔梗30g,甘草10g)为主要药方,采用韩国东华牌煎药机进行煎熬,每日三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痰湿壅肺为基本证型,包括阳虚水泛、肺脾气虚等证型,因此方剂的选择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

观测指标: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咳嗽等症状进行评分,每1项从好到差分为5级分别计分为0~5分。中医症状指标:对患者的体征与症状进行记录,了解治疗前后的评分状况,主要包括咯痰、咳嗽、气喘、哮鸣音、神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喘证明显减轻,水肿消失,心肺功改善为显效;患者的肺心病症状减轻,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为有效;患者的病症与体征无明显改善病情恶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需要统计治疗后14d、180d患者的存活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服药前后与组间对比主要采用t检验。讨论

中医表示,肺肾气虚外感证则肺难行“朝百脉”之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即不畅,发生血瘀。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停聚为痰,痰阻气机,郁阻肺气,气机不利,加重血瘀[3]。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肺心病主要病理基础是肺组织器质性改变,支气管粘膜增厚与肺泡组织结构破坏,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肺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刺激红细胞变多,血液粘稠度增高,纤维蛋白原生成加剧,其表面电荷密度上升,导致血流阻力加大,流动缓慢,从而有了“血瘀”。当肺循环阻力持续变大最终引发右心功能衰竭时,重要脏器淤血加剧,使得微循环代谢障碍,则会“血瘀”更明显。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引发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4]。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能够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改善病症,促进康复的目的。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中西联合治疗的患者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斌,张晓云,王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3(19):372-373,411.

[2]杨黎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3,(20):662-663.

[3]高蓉,柳涌,廖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宣肺化痰法的运用及其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10):72-74.

[4]杨家合.自拟涤痰定喘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3):221-222.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临床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方法: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辨证,运用不同的药方、方法。结果: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效治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效果明显,值得及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肺心病;肺胀;中西医结合疗法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危重病。根据调查,我国患肺心病患病率为0.4~0.47%,好发于东北以及华北地区,肺心病病死率高,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庭严重的负担。本文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48.3±2.7)岁,平均病程为(7.3±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进行治疗,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呼吸病学·喘证》标准拟定[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①选择标准:所研究的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2h以内。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h死亡者。

治疗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标准进行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慰剂进行口服治疗,每日3次,治疗周期为两周。②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的治疗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以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桔梗汤(麻黄12g,杏仁15g,全瓜蒌30g,薤白15g,法半夏15g,桔梗30g,甘草10g)为主要药方,采用韩国东华牌煎药机进行煎熬,每日三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痰湿壅肺为基本证型,包括阳虚水泛、肺脾气虚等证型,因此方剂的选择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

观测指标: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咳嗽等症状进行评分,每1项从好到差分为5级分别计分为0~5分。中医症状指标:对患者的体征与症状进行记录,了解治疗前后的评分状况,主要包括咯痰、咳嗽、气喘、哮鸣音、神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喘证明显减轻,水肿消失,心肺功改善为显效;患者的肺心病症状减轻,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为有效;患者的病症与体征无明显改善病情恶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需要统计治疗后14d、180d患者的存活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服药前后与组间对比主要采用t检验。讨论

中医表示,肺肾气虚外感证则肺难行“朝百脉”之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即不畅,发生血瘀。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停聚为痰,痰阻气机,郁阻肺气,气机不利,加重血瘀[3]。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肺心病主要病理基础是肺组织器质性改变,支气管粘膜增厚与肺泡组织结构破坏,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肺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刺激红细胞变多,血液粘稠度增高,纤维蛋白原生成加剧,其表面电荷密度上升,导致血流阻力加大,流动缓慢,从而有了“血瘀”。当肺循环阻力持续变大最终引发右心功能衰竭时,重要脏器淤血加剧,使得微循环代谢障碍,则会“血瘀”更明显。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引发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4]。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能够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改善病症,促进康复的目的。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中西联合治疗的患者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斌,张晓云,王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3(19):372-373,411.

[2]杨黎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3,(20):662-663.

[3]高蓉,柳涌,廖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宣肺化痰法的运用及其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10):72-74.

[4]杨家合.自拟涤痰定喘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3):221-222.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临床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方法: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辨证,运用不同的药方、方法。结果: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效治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效果明显,值得及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肺心病;肺胀;中西医结合疗法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危重病。根据调查,我国患肺心病患病率为0.4~0.47%,好发于东北以及华北地区,肺心病病死率高,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庭严重的负担。本文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48.3±2.7)岁,平均病程为(7.3±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进行治疗,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呼吸病学·喘证》标准拟定[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①选择标准:所研究的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2h以内。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h死亡者。

治疗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标准进行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慰剂进行口服治疗,每日3次,治疗周期为两周。②研究组治疗方法:研究组的治疗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以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桔梗汤(麻黄12g,杏仁15g,全瓜蒌30g,薤白15g,法半夏15g,桔梗30g,甘草10g)为主要药方,采用韩国东华牌煎药机进行煎熬,每日三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痰湿壅肺为基本证型,包括阳虚水泛、肺脾气虚等证型,因此方剂的选择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

观测指标: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咳嗽等症状进行评分,每1项从好到差分为5级分别计分为0~5分。中医症状指标:对患者的体征与症状进行记录,了解治疗前后的评分状况,主要包括咯痰、咳嗽、气喘、哮鸣音、神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喘证明显减轻,水肿消失,心肺功改善为显效;患者的肺心病症状减轻,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为有效;患者的病症与体征无明显改善病情恶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需要统计治疗后14d、180d患者的存活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服药前后与组间对比主要采用t检验。讨论

中医表示,肺肾气虚外感证则肺难行“朝百脉”之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即不畅,发生血瘀。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停聚为痰,痰阻气机,郁阻肺气,气机不利,加重血瘀[3]。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肺心病主要病理基础是肺组织器质性改变,支气管粘膜增厚与肺泡组织结构破坏,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肺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刺激红细胞变多,血液粘稠度增高,纤维蛋白原生成加剧,其表面电荷密度上升,导致血流阻力加大,流动缓慢,从而有了“血瘀”。当肺循环阻力持续变大最终引发右心功能衰竭时,重要脏器淤血加剧,使得微循环代谢障碍,则会“血瘀”更明显。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引发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4]。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能够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改善病症,促进康复的目的。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中西联合治疗的患者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病死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斌,张晓云,王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3(19):372-373,411.

[2]杨黎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3,(20):662-663.

[3]高蓉,柳涌,廖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宣肺化痰法的运用及其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10):72-74.

[4]杨家合.自拟涤痰定喘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3):221-222.

猜你喜欢

肺胀中西医结合疗法肺心病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肺胀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