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高校课程管理系统中的运用研究

2014-08-1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任课教师子系统

胡 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PDCA循环在高校课程管理系统中的运用研究

胡 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质量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是能够使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它不仅成功地应用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也为现代高校课程管理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探讨建立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课程管理系统,提高课程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PDCA循环;课程管理系统

教育教学是高校活动的主体,教学管理的核心是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必须建立一套脉络清晰的课程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完备的数字化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校教学管理和课程维护服务.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在企业界盛行,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须遵循PDCA循环,即质量管理活动要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的顺序进行,形成从制定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实施、检查效果和总结提高的管理过程.本文运用这一基本方法,对教学管理中的课程管理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分配进行详细计划,依据分配计划实施课程体系的运行,在运行中检查漏洞,找出问题和原因,对其进行修订和处置,把遗留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计划的依据,将成功的经验作为课程体系标准,使得课程管理系统在持续改进下得到推行和发展.

课程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CMS)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1 PDCA循环的内涵和模式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即PDCA循环.PDCA循环可以概括成: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企业的每项任务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在高校教学领域,课程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计划,包括明确目标、策划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第二阶段是实施,即执行.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执行具体的内容.第三阶段是检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判断第一阶段的计划是否完备,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并肯定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其上升为管理体系的标准.对于检查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为下一轮循环的计划阶段提供依据.处置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它的重要性是与下一轮循环紧密相连、承上启下、巩固成绩、克服缺点.

八个步骤是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措施、执行计划、检查效果、纳入标准、遗留问题.最后两步是总结经验并形成制度.将解决的问题带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这是课程管理系统形成并完善的关键.

PDCA循环有独特的工作特点.第一,四个阶段一个不能少.PDCA循环反映了一项工作、一个过程的逻辑思路,它虽发源于质量管理领域,也可用于高校的课程管理.第二,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按照PDCA循环的理念,无论组织规模如何,整个组织就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部门分别是独立的PDCA循环,直至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职能、每个人又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轮PDCA循环是下一轮PDCA循环的依据,下一轮PDCA循环是上一轮PDCA循环的具体落实.通过持续往复的循环把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二级学院本身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课程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PDCA循环轨迹,课程管理的各项内容也需制定各自的PDCA循环.第三,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都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达成新的目标.课程管理将会在每一轮PDCA循环中得到完善.第四,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在处置阶段.该阶段是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处理遗留问题,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从原有的循环带入新的循环,承上启下,保持PDCA循环的运行不息.课程管理的关键也要落在第四阶段,无论是学院层面还是教师个人在课程管理系统中都需要对实时情况进行总结,对系统循环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纳入标准或带入下一轮循环.

2 课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二级学院课程管理

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提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1].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课程管理来保障课程实施.

课程管理系统是针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整合了课程申请、培养方案、选课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和教学任务管理等功能模块的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中的顺序性也在系统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

2.1 系统使用功能需求

系统管理及使用人员包括分管教学的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以及任课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级别和职能分配不同的权限.

教学秘书需将教学计划输入课程系统,根据教学计划分配每学期的开课计划以及排定课程.排定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关联教师账号.教学秘书可以实时监测每门课程的教学进展.

分管教学的院长具有本系统的最大权限.主要功能是监控和追踪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课程的进度,实现系统内的实时有效互动.

教研室主任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计划,监管所属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情况,审核作业的布置与批阅,以及教师出卷和阅卷情况.

任课教师登录本人账号只能看到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所教课程,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材料.教师需在教学当日及时输入当天的教学进程、所授章节及内容简介、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布置的作业以及作业批阅情况.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入课程管理系统,及时输入当天所上课程的内容以及所布置的作业,并将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如实上传.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问,教师回复,实现师生在线互动.

2.2 系统运行预期效果

整套课程管理系统的实施都依照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进行,四个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子系统,依照顺序承担不同阶段的任务.

教学计划编列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完备的数据,并能够做到及时更新.每门课程按照周次自动匹配教师输入的教学进度表,便于检查实际进度的进展情况.系统能够根据每次数据自动生成汇总表格,反馈该门课程的教学状态.

课程管理系统中设置课程运行子系统,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教师除个人备课外,还可在线进行线上集体备课.教师输入授课内容和作业等情况,学生录入所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完整体现该门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

课程管理系统中设置考务子系统,每门课程下设考务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考试大纲和要求、考试时间地点、补考安排.任课教师在试卷批阅完成后可上传试卷和参考答案的扫描件,做出试卷分析报告并录入成绩.

课程管理系统中设置课程评教子系统.在课程节点,比如期中和期末,进行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各层级评教结果相关联,自动生成分析数据.

课程管理系统下设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独立成体系,流程清楚、分步准确.各子系统需相互关联,数据互通,完整呈现教学状态和效果,以便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为课程设置调整提供依据.

3 运用PDCA循环构建课程管理系统

应用PDCA循环理论,我们可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组织实施课程管理,适时分析、及时纠正,不断完善课程管理系统,促使教学活动持续改进,确保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图1

3.1 Plan(计划阶段)

几何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是读书﹑说话﹑识图和书写。几何中的概念多,文字叙述多,用语高度简明严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时要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概念的含义,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识图时教师需要求学生从基本图形入手,后研究复杂图形,多动手制作,多动脑思考,并掌握基本图形变位,如翻﹑转﹑移等;掌握一些图形分析方法,如遮(遮盖无关部分)﹑拆(拆成基本图形)﹑标(标示符号)﹑添(添加辅助线)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上述内容进行直观演示。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课程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规划、配备教学资源,依据培养目标,设立课程规划子系统.在课程规划子系统里,完成各专业本科四年教学计划,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以及需要教师提交教案和PPT课件材料.教研室主任对所上传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系统需设立一个互认的环节,当达成共识后,进行下一步骤.任课教师将教师的基本信息,授课期间的教学成果、学生作业成绩、考研就业等数据上传并分析.教学秘书根据师资配备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维护,包括院系课程查询、设置教学任务、排课、课表生成、教师工作量统计等.

课程规划子系统也承载着由上一循环A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信息,找出问题原因,纳入到起始环节,作为本轮P阶段的计划依据,重新归还本轮循环.因此在整个课程管理系统里,该系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身就具备了PDCA循环的功能.

3.2 Do(实施阶段)

依据课程规划系统的部署,落实到实施阶段,即实现规划内容.实施的重点是课程运行子系统,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子系统.教学秘书依据课程规划中的教学计划排定当前学期各专业的开课计划,经院长审核通过后,发送给每位任课教师开课任务书.任课教师录入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任课教师在每次课后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和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确认是否与教学进度相匹配,若出现偏差备注原因,以备查实.学习委员(或学生信息员)课后须录入当天学习内容,包括章节名称、课堂练习和老师授课内容概要,每位学生可录入疑难问题,以待教师答复.

在实施阶段需要加入质量控制节点,确定关键的控制人员,比如院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等,他们需要在不同的控制节点,完成控制作用.院长能够了解所有班级的课堂动向,教研室主任能够了解本教研室教师授课状态.

课程运行子系统本身就是一个PDCA循环,即教学秘书的前期准备工作(Plan)——任课教师授课(Do)——关键节点控制(Check)——院长或教研室主任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予以处置(Action).

3.3 Check(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的任务就是检查实际工作的效果.在本系统中设置考务子系统和评教子系统或其他能够有效鉴别课程运行效果的模块,对一轮课程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控制.

考试环节作为本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是就考试后的各种数据分析为检查手段,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考试结束将考题、评分标准、考生成绩和试卷分析上传,与课程规划子系统(Plan阶段)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教案等一些课前准备材料相关联,检测出具体差异和存在问题.对同一课程群的数据仔细分析,发现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以便作出调整.

评教子系统的检查功能最直接.该子系统设有各层级的考评模块,领导评审、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等,分别录入主观建议和客观分值.院级领导可在某一节点抽查教师备课、授课等情况,列出具体标准作为考核,评判出具体分值,作为关键控制点的实时信息.任课教师收到数据反馈后可以进行反思和改进.

3.4 Action(处置阶段)

这个阶段任务是对成功经验的吸收以及遗留问题的处理.处置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其任务最为繁重.

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检查阶段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将肯定的部分纳入标准,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不必带入下一轮循环,需要改进和重新规划的内容录入课程规划子系统,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课程管理系统遵循PDCA循环,各子系统是依据课程管理的业务流程而创建的,各子系统之间紧密关联,实现整个系统的可跟踪性和可维护性.以上每个子系统本身就能构成PDCA循环,并具备各自持续改进的功能.任课教师须录入教学过程的各类信息并接受审核和评价反馈,始终跟随课程管理系统的PDCA循环,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也就形成了完整的PDCA循环,备课(Plan)——授课(Do)——作业和考试反馈、评教(Check)——自我改进(Action).课程管理系统的有效循环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课程管理系统的运用,也是加强学院课程管理规范化的有力手段.院系在课程管理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确保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1]黄怡,林燕,王廷丽.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菲利浦·泰勒.课程研究导论[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周 璇)

2014-09-03

胡 丹,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秘书,硕士.

G473

A

1671-1696(2014)11-0029-04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任课教师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