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抽样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0朱剑飞侯春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250021
朱剑飞 侯春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21)
统计抽样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朱剑飞 侯春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21)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内控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普及运用统计抽样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合理地运用统计抽样技术,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提升人民银行内审整体工作水平。
一、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应用统计抽样技术实例分析
运用统计抽样方法是内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应用科学的统计抽样方法,可增强审计评价的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对基层央行而言,由于各部门的业务和职能存在较大差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抽样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研究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在人民银行业务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对人民银行的业务和工作进行分类,并结合不同业务工作探索统计抽样方法的应用。
(一)基于统计抽样视角的人民银行业务分类
本文根据人民银行业务特点及工作性质,对相关业务和工作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是业务量较大的涉外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指营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这两项业务既涉及外部金融机构、财税部门,又与内部职能部门关系密切,是人民银行的基础工作。审计时主要关注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和相关业务办理的合规性,同时需关注资金风险。
二是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主要包括征信管理、外汇管理、账户管理等。由于这部分业务工作量较大,一般不涉及资金风险,主要反映人民银行对外窗口服务情况,需要关注业务办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效果性。
三是人民银行本身的会计财务工作,包括固定资产、集中采购等工作实施及管理情况。审计时既需要评价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又需测试相关账户余额及数量的准确程度。
四是侧重安全领域的工作,主要涉及货币金银、保卫、科技等部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安全风险防范情况,需重点了解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五是其他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指工会经费、养老保险统筹、党费等。这类业务性质单一、业务量较小,审计时主要关注账户金额的准确性和日常业务操作的规范性。
六是各职能部门的内部管理和对外监督检查工作,主要涉及办公室、货币信贷、人事、纪检监察、反洗钱、国际收支等部门。此类工作基本不涉及具体业务操作,主要考察决策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内外部制度建设及对外监督情况等。
(二)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统计抽样方法探索
1.对于营业、国库等涉外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是评价其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审查相关业务办理的合规性,同时需关注资金风险。审计时可采用连续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结合使用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下面假设采用连续抽样方法及系统选样法对国库拨款业务进行审计。
第一,假如审计期内有1000笔国库拨款业务,审计时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量。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可容忍误差和风险水平这两个因素。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差异或者缺陷的最大程度;风险水平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可容忍误差越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越低,需要抽取的样本量越多。这里参考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假设可容忍误差为4%、风险水平为5%,通过查取“连续抽样初始样本量表”,确定初始样本量为75。
第二,审计人员采用系统选样法确定75个样本,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出抽样间隔,1000÷75= 13.33,确定抽样间隔为13。第二步对留存档案进行编号,从0001号至1000号。第三步审计人员首先在0001至0010之间选取一个随机点。从随机点样本开始,每隔13笔档案选取一个样本,抽出75个样本。为增强随机性,也可以选取两个随机点,则抽样间隔调整为26,分别从两个随机点抽取75个样本。
第三,如果审计人员在75笔业务中没有发现误差,通过查“风险系数表”得到风险系数为3,计算总体误差率=3÷75=4%,等于可容忍误差,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误差率超过可容忍误差率的风险较小,总体可以接受,审计人员不用增加样本量。
第四,如果审计人员在75笔业务中找出一个误差,通过查“风险系数表”得到风险系数为4.75,则总体误差率=4.75÷75=6.3%,大于可容忍误差4%。因此,不能接收总体,审计人员应扩大测试范围,增加样本量=4.75÷4%-75≈44,这时总体误差率约为3.99%,小于可容忍误差,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误差率超过可容忍误差率的风险较小,总体可以接受。
第五,如果对增加的44个样本检查又发现一个误差,则总体误差率=6.3÷(75+44)=5.3%,这时审计人员应该再增加样本量=6.3÷4%-119≈39。如果最后一次增加到初始样本的3倍左右,或增加样本次数达到6次时,就终止连续抽样,改用固定样本量抽样。
2.对于征信管理、外汇管理、账户管理等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由于业务量较大,个体之间差异较小,一般不涉及资金风险。审计人员在审查相关职能履行情况时,可以采用固定样本量抽样法确定样本量,使用简单随机选样法选取样本对业务办理情况进行审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下面假设采用固定样本量法对贷款卡发放业务进行抽样审查。
第一,审计人员根据审查贷款卡核准业务合规性的审计目标,确定审计期内5000笔贷款卡核准业务为审计对象总体,抽样单位为业务办理笔数,将“误差”标准定义为:人民银行经办人员未严格审核申领资料;经办人员未在5个工作日内为借款人发放贷款卡;未履行规定的行政许可手续等。
第二,在固定样本量抽样方法中,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置信系数、预计误差率和样本误差范围3个因素。根据对有关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估和以前年度检查了解情况,确定可靠程度为95%(查表1得置信系数为1.96),预计差错率(p)为2%,样本误差范围(d)为2%。
第三,将以上得到的各项数值代入公式,得到样本量n的数值。
第四,根据确定的样本量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样本。
第五,如果抽查188个样本没有发现错误,则有95%的把握确信总体误差率为不超过1.6%(查风险系数表得风险系数为3,3÷188≈0.016),小于可容忍误差4%,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误差率超过可容忍误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如果在188个样本中有3个误差,则总体误差率上限为4.13%(查风险系数表得风险系数为7.76,7.76÷ 188≈0.0413),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误差率超过可容忍误差率的风险较大,因而不能接受总体,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扩大抽样范围,追加审计程序。
3.对会计财务及固定资产、集中采购等业务,需测试部分账户余额及数量的准确程度,可将属性抽样、变量抽样结合起来,既进行符合性测试又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践中,需根据各类资产、负债的性质,按照审计重点区分不同收支事项,采用不同抽样方法,在选取样本时可根据金额大小注重分层选样法的使用。
下面假设在审查财务支出情况时采用分层选样法、比率估计法进行审计。
第一,按照金额的大小将日常财务开支项目(人员工资、日常水电费等支出除外)分为3层,并根据各层的重要性确定样本选取比例(见表1)。
表1:分层抽样表
第二,根据审计对象特点、风险评估情况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等因素,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为50000元;在第一层次对12项财务支出进行详细审查,在第二层次36项支出中选取18个样本进行审查,在第三层次380项支出中选取38个样本进行审查(见表2)。
表2:样本误差汇总表
第三,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审查结果,利用比率估计法对总体误差进行推断,计算出误差总额为31107元,低于可容忍误差50000元。同时,审计人员调查了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确定它们是因经办人员计算错误和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导致的,未发现额外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推断审计对象财务开支发生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的风险较小,总体可以接受。
4.对于货币金银、保卫、科技等侧重安全领域的部门,查看录像监控情况是审计中常见的重要审计手段。但由于录像资料太多,审计查看耗费时间较长,审计人员可以结合使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方法。一方面根据审计经验有选择地对特殊时点进行非统计抽样;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计抽样方法中的固定样本量抽样方法,结合简单随机选样法进行统计抽样。
5.对于工会经费、养老保险统筹、党费等会计核算业务,由于业务量较小、业务性质单一,主要审查账户金额的准确性和日常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可结合审计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查或非统计抽样。
6.对于各职能部门内部管理和对外监督检查工作,主要考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由于审计总体数量较小,审计内容分散,审计时主要采用全面审查的方法。
二、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运用统计抽样技术的进一步思考
从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来看,尽管近年在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风险导向审计,但无论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还是审计手段、辅助系统以及客观审计环境上对统计抽样的运用都还存在着一定制约。切实做好统计抽样技术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需进一步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抽样参数体系
审计抽样需要确定样本量,而样本量的确定依据主要是重要性标准、可靠程度、可容忍误差、预计总体误差等参数值。参数值不同,抽样结果和推断的整体结论就不相同。目前,确定参数值能够参考的国际通用标准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在人民银行系统运用统计抽样技术缺少相关参数的参考标准,主要靠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审计经验来确定。因此,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需要探索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审计抽样参数参考体系,以科学确定抽样规模、选取样本及评价抽样结果,确保审计抽样工作的质量。
(二)注重统计抽样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正确运用
审计人员开展具体审计业务时,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灵活运用不同的统计抽样方法。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对每种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熟练掌握,清楚各自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业务特点,结合审计实践经验,判断被审计部门的主要风险集中区域,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统计抽样方法,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依据。
(三)探索抽样程序的开发应用
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应用数学模型。通过开发统计抽样程序或模块,可以有效降低对审计人员专业抽样知识水平的要求,在抽样程序中输入不同的参数,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模块自动计算,可以使审计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统计抽样技术,并且在提高审计效率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样本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强化对审计人员抽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科学、合理使用统计抽样方法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数理统计、概率方面的专业知识。实践中,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数理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对统计抽样方法的应用掌握不够,在应用中会出现偏差,影响了统计抽样的效果和质量。随着内部审计在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增强,通过应用统计抽样技术实施审计项目,已经成为审计人员的共识。因此,应加强对基层人民银行审计人员统计抽样知识培训,强化对抽样技术的实践探索,不断积累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