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杆菌病126例流行病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2014-08-10孙美艳马臻鲍琢

疑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布鲁布病布鲁氏菌

孙美艳,马臻,鲍琢

论著·临床

布鲁杆菌病126例流行病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孙美艳,马臻,鲍琢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防止其慢性化进展。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布鲁杆菌病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布鲁杆菌病流行呈逐年增加态势,流行高峰集中在4—6月份(60/126,47.62%),21~60岁为高发年龄(87/126,69.05%),发病以密切接触牛羊者居多(111/126,88.10%),无接触史散发者逐年增多。布鲁杆菌病在临床上以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为主要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神经损害、睾丸肿痛等为次要症状,极少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极度减少。结论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使多器官受累,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应及早诊断及治疗,防止其慢性化。

布鲁杆菌病;临床特征;流行情况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既往称波浪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范围广泛,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有多种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各地区畜牧业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牲畜数量大幅增多,牲畜及畜产品频繁流动,该病发病率逐年回升,尤其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布病慢性化发展,以减轻对人类的损害。现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26例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126例布病患者均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1]:(1)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2)有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乏力、神经损害等;(3)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

1.2 流行病学特点

1.2.1 发病季节及年发病: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组126例患者中,1~3月发病24例(19.05%),4~6月60例(47.62%),7~9月31例(24.60%),10~12月11例(8.73)。发病高峰在4~6月,占总发病人数的47.62%。126例患者中,2007年发病12例(9.53%),2008年17例(13.49%),2009年21例(16.67%),2010年23例(18.25%),2011年27例(21.43%),2012年26例(20.63%),年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见图1、2。

图1 发病月份分布

图2 年发病情况

1.2.2 布病患者地区分布及职业特点:126例患者中乌兰察布市38例(30.16%),鄂尔多斯市26例(20.64%),锡林郭勒盟23例(18.25%),乌海市14例(11.11%),包头市11例(8.73%),呼和浩特市11例(8.73%),巴彦淖尔市3例(2.38%),阿拉善盟0例(0)。职业分布牧民36例 (28.57%),半农半牧者28例(22.22%), 兽医及防疫员26例(20.63%),皮毛工12例(9.52%),挤奶工9例(7.15%),市民15例(11.91%)。有明确牛羊接触者111例(88.10%),其中农牧民、兽医防疫员、皮毛工及挤奶工均在无任何防护情况下直接接触活的牛羊及其肉制品、分泌物、排泄物及皮毛。吮吸羊羔吮吸过的奶嘴幼儿5例,小学生5例在假期有与羊羔玩耍的经历。无明确牛羊接触史的15例患者曾食用涮羊肉、羊肉串、饮用鲜牛奶等感染。见图3、4。

图3 地区分布

图4 患者职业特点

1.2.3 发病人群性别、年龄分布:126例患者中男79例,女47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年龄2~81岁,其中≤10岁13例(10.32%),11~20岁9例(7.14%),21~60岁87例(69.05%),>60岁17例(13.49%),可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发病率远高于儿童和老人。见图5。

图5 发病年龄分布

1.3 临床表现 126例患者中发热103例(81.75%)体温波动在38~41℃,呈弛张热或热型不规则,多在午后至凌晨发热明显。体温变化与患者就诊时间有关,发病早期体温最高。发热前无明显寒战,少部分患者口服普通退热药物无效;单纯发热无明显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及无布病相关临床表现9例,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经过血培养布鲁杆菌阳性确诊3例、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例。多汗95例(75.40%),发热后大汗(多在服退热药之前)。关节痛93例(73.81%),以全身大关节痛为主,如髋、骶髂、膝、肩、肘、腕关节等。疼痛的关节皮温增高,局部有压痛,无波动感。病程3~6周后固定于1~3个大关节,进行放射学检查,关节腔内无积液。关节病变2~5年后出现关节畸形9例,活动受限。感觉乏力89例(70.6%),其中8例女性患者以乏力、心悸就诊,以牛羊接触史及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出现神经系统损害76例(60.32%),主要表现为腰骶、坐骨神经痛,其中18例患者出现跛行。 5例入院时出现瘫痪(脑脊髓膜受损),4例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受损)。4例脑膜炎患者中的1例头颅MR检查发现同时伴脑出血。头痛37例(29.37%),全身症状特别是高热时头痛加重,以额枕部为主。生殖系统损害51例(40.48%),以单侧或双侧睾丸肿痛者41例,彩色超声显示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有鞘膜积液。6例男性患者经彩色超声诊断单侧精索炎、输精管炎,4例女性患者因下腹部坠痛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通过询问接触史及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浅表淋巴结肿大45例(35.71%),以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分别为0.7~1.0cm及1.5~2cm,质地相对韧,无明显触痛。双下肢瘀点7例(5.56%),追问病史发现5例患者为奶牛场挤奶工,2例患者家中养奶牛,无羊及猪接触史。见图6。

图6 主要临床表现与体征

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WBC<4.0×109/L 42例(33.33%),PLT﹤100×109/L 35例(27.78%),<15×109/L 7例(5.56%)。生化学检查:肝功能异常69例(54.76%),其中8例幼儿肝功能均异常。腹部B型超声:肝肿大40例(31.75%),脾肿大29例(23.02%)。发热>38.5℃患者51例,血细菌培养阳性16例。126例患者布鲁杆菌凝集实验虎红平板试验(RBPT)及试管法(SAT)均阳性。

1.5 治疗与转归 126例中<8岁患儿8例给予头孢噻肟钠、利福霉素静脉滴注,3~8d体温降至正常。≥8岁患者给予利福霉素静脉滴注加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口服,>18岁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左氧氟沙星口服。肝功能异常69例在保肝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布病药物后肝功能得以恢复正常。结果:<18岁组均治愈,>18岁组,随访3~5年仍有21例患者感乏力,肩关节、膝关节、腰骶部疼痛,在季节交替或感冒受凉后明显,其中18例出现消瘦、反应迟钝,肘关节、膝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2 讨 论

自1905年Boone在重庆首次对布鲁杆菌做正式报道以来,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畜中已发现存在布病。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4~6月份为布病发病高峰季节,高峰季节过后,从7月份至次年1月份有下降的趋势,3月份开始回升。这种季节性发病高峰与羊产羔季节密切相关,羊的产羔季节多在春季,而人群发病的高峰在产羔季节后的2~3个月[2]。在我国布病疫情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得到了较好的控制[3],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疫情又明显回升[4]。1993年以来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人畜布病疫情,牧区及半农半牧地区尤为严重,2004年布病发病率较2003年增加87%[5]。2002—2006年内蒙古报告布病发病率升高近10倍,特别是2003—2005年发病率呈直线上升[6]。本资料中所见布病在2007—2012年呈逐年升高态势,且2010年后发病人数明显增高,布病疫情愈演愈烈。地区分布以乌兰察布市发病人数最多,阿拉善盟无发病情况。布病发病逐年增加及地区性分布不均可能与布鲁杆菌感染途径、人群易感性、牛羊接触几率等密切相关。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以下三类人群高发:牧区的农牧民和兽医、饮食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制品及未经煮沸病畜肉类或接触病畜皮毛的人群、与含菌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7]。近年来城市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多因进食乳制品或涮羊肉所致,成为食源性疾病[8,9]。通过饮食传染者及儿童患者比接触病畜而致病者症状轻且不典型,与报道一致[10]。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牛。布病传播途径广泛,接触被布鲁杆菌污染的牛羊及其分泌物、皮毛或饮食其肉制品及乳制品等可感染布鲁杆菌。吮吸羊羔吮吸过的奶嘴及与羊羔玩耍也可发病。布病由于职业关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由于女性职业的转变,接触牲畜几率增高而女性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发病率远高于老人和儿童。青壮年为家中主要劳动力,接触牲畜几率远高于家中其他成员[11]。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牧区留守老人及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牛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肉制品等,发病人数即增多。相关报道中也提示老年、青少年以及儿童的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12]。由此可见布病受侵人群除职业人群外,非职业人群发病率也不容忽视。

布鲁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因抗生素与抗体不容易进入细胞内,所以出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3]。本研究中,发热、多汗、关节痛及神经损害为布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单纯发热及多汗症状而普通抗生素无效应考虑此病。关节痛患者病情加重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类患者多见于诊断不及时、因对疾病不了解不规律用药的慢性化患者。布病乏力症状也较多见,且有明确牛羊接触史、单纯乏力、心悸症状时应进行布鲁杆菌凝集实验除外此病,以免误诊。神经系统损害以腰骶、坐骨神经痛为主,少数累及脑膜、脑脊髓膜,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布病次要临床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损害、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PLT减少等。布病以多系统损害表现为主,典型症状有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损害,除此之外还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小板下降等生化学及血细胞的改变。临床医师应提高布病临床诊疗知识,避免将咳嗽伴发热、关节痛等症状的患者简单地误诊为呼吸道感染、风湿病、骨病[14,15],延误治疗,使病情慢性化。

布病患者初次发病后在院外已经应用各种抗生素及退热药物,从而影响布病的热型、体征及血培养结果,延误患者的临床治疗,使患者的病情慢性化。本组随访3~5年患者中21例(16.67%)仍有症状,18例患者劳动能力降低。也有报道布病反复发作丧失劳动能力[16]、精神抑郁、失眠等[17],生命质量下降[18,19]。

为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扩散流行及防止其慢性化,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宣传布病防治知识,加强动物检疫和免疫工作。对农牧区高发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对兽医、皮毛工、挤奶工、一线防疫员等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给予免疫接种,工作场所进行消毒,发放防护用具、降低工作中感染布病的几率。对幼儿、学生的家长进行布鲁杆菌病宣教,减少儿童发病率。对牛、羊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病畜及时隔离治疗,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规律、足量、足疗程抗布病治疗,同时监测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在一线工作的临床医师应向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其症状,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针对高度怀疑病例及发热原因不明患者及时采取血培养、血清布鲁杆菌凝集实验,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时规律治疗,减少患者病痛,防治疾病慢性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EB/OL].[2011-10-25].http://www.moh.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zw-gkzt/s9491/38807.htm.

2 张义士,朱岱,冮森林.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 50年回顾[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3,18(5):275.

3 尚德秋.布鲁氏菌病再度肆虐及其原因[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1,16(1):29-34.

4 云秀梅,刘树涛,郝富,等.预防医学新进展[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264-273.

5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2004年12月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J].疾病监测,2005,12(1):3.

6 郭卫东,迟海谊.内蒙古自治区2002~200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04-606.

7 邓国华.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1.

8 谢秀丽,徐迎春,王辉.血培养对布氏杆菌病诊治意义[J].中国处方药,2005,5(39):62-63.

9 张晓梅,陈英娜.神经性布氏杆菌病12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6):548-549.

10 蔺长明,刘向辉.通过饮食传染布氏杆菌病的分析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杂志,2001,17(2):58.

11 赵正华,刘凤仙,封杨.布氏杆菌病24例报告[J].中国人畜共患病学报,2006,22(7):695.

12 高福仁,关丽梅.布氏杆菌病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58.

13 潘孝彰.布氏杆菌病//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7-490.

14 荣大为,石梅,刘忠文,等.急性期布氏杆菌病26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2):41.

15 杨涛,吴兵.布氏杆菌病22例误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6):29-30.

16 郭正印,吕家瑞,郝宗宇等.71例复发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2):57-59.

17 B osilkovsk i M,k rteva L, D im zova M,et al.H um an byucellosis in M acedon ia-10years of clin ical experience in endem ic region[J].Croat Med J,2010,51(4):327-336.

18 尉瑞平,范蒙光,米景川,等.布鲁氏菌病对慢性患者影响的调查[J].医学动物防治,2013,29(4):420-421.

19 巨立中,耿秀萍,黄志诚.布鲁杆菌病15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5):14-16.

Brucellosisepidemiologicalandclinicalfeatures: 126casesanalysis

SUNMeiyan,MAZhen,BAOZhuo.

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AffiliatedHospit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01005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brucellosis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event chronic progress.Methods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December 2012, collected and analyzed patients clinical data of 126 cases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as Brucella.ResultsInner Mongolia Midwest area, brucellosis prevalence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eak of the epidemic concentrated in April to June (60/126,47.62%), 21to 60years of age for the high incidence population(87/126,69.05%), who were close contact with cattle and sheep(111/126,88.10%), no history of exposure to the distributor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rucellosis presented with fever, sweating, joint pain, fatigue is the main symptom, swollen lymph nodes, liver and spleen enlargement, nerve damage, testicular swelling and other secondary symptoms, rarely in some patients, the platelet was extremely reduced.ConclusionBrucellosis with the feature of diverse and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ulti-organ involved, causing great damage to the patient's body,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prevent chronic progress.

Brucellosis; Clinical features; Prevalence

010059 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3.018

2013-11-12)

猜你喜欢

布鲁布病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梅里埃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在布鲁氏菌鉴定中的局限性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