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疏风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小气道功能减退的影响

2014-08-09孙子凯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气肺气证候

刘 辉,孙子凯,朱 佳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中较为常见的症状,长期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益气疏风方对治疗慢性咳嗽合并小气道功能减退患者有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病例60例,全部来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53岁,病程9~15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2~64岁,病程12~21年。2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9年颁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1)咳嗽时间≥8周;2)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慢性咳嗽的证候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学》(第6版)[1]等相关证候标准制定,分为肺气亏虚证和肺脾两虚证。

1.3.1 肺气亏虚证 1)咳嗽或伴喘息、气短,动则加重,咯痰量少清稀色白;2)神倦、乏力或自汗;3)畏风、易感冒;4)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具备1)、2)、3)、4)中的3项即可诊断。

1.3.2 肺脾两虚证 1)咳嗽或喘息、气短,稍劳即重,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状;2)怕风易汗,倦怠乏力;3)畏风、易感冒;4)纳少;5)脘痞或腹胀或便溏;6)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质偏淡,苔薄白或腻,脉细或滑。具备1)、2)、3)中的2项,加4)、5)、6)中的2项。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肺功能评定标准的患者。

1.5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或同时患有慢性传染性疾病,正在服用其它中药组方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基本方药:黄芪25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防风6 g,苏叶6 g,紫苏子10 g,法半夏10 g,紫菀6 g,炒白芍12 g,炙麻黄4 g,川桂枝6 g,炙甘草3 g。气虚夹湿,舌苔白腻者,加苍术10 g,川厚朴5 g;便溏、纳少者加干姜4 g,炒薏苡仁20 g,淮山药15 g;痰多味咸者加当归10 g,熟地黄10 g;痰黄者加瓜蒌皮10 g,黄连3 g,金荞麦15 g。对照组予以克咳胶囊,0.3 g/粒,由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益气疏风方,1剂/d,凉水浸泡1 h,武火煎开,文火30 min即可。第2遍武火煎开后文火30 min即可。2遍药液混合,每次服250 mL,2次/d,早晚服。对照组予克咳胶囊口服,3粒/次,2次/d。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文献[2]内咳嗽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2组FEV1/FVC%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FEV1/FVC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2.3 2组FEF25%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2组FEF25%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4 2组FEF50%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2组FEF50%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5 2组FEF75%变化比较 见表5。

表5 2组FEF75%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经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FEF25%、FEF50%、FEF7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FEF25%、FEF50%、FEF75%也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和FEF25%、FEF50%、FEF75%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大气污染的影响,慢性咳嗽呈逐年增多趋向。在呼吸科门诊中,慢性咳嗽的比例高达10%~38%[3];西医的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常见病因包括:CVA、UACA、EB和GERC,这些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4]。临床常见慢性咳嗽肺功能提示小气道功能减退,出现小气道病变,小气道病变是指吸气末管径≤2 mm细支气管的炎症、充血水肿及平滑肌痉挛,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常见于长期吸烟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小气道炎症是气道反应性发生的部位所在[5];曾有研究表明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能预测气道高反应性,而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高反应性均为哮喘的主要特征。小气道病变可能是COPD的早期、可逆的病变,也是导致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小气道功能的改变在疾病早期是可逆的,可能由炎症、黏液栓塞引起;后期小气道出现纤维化、变形、狭窄甚至闭合,此时其功能已不可逆。小气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被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气流受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及时早期干预治疗小气道病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慢性咳嗽合并小气道功能减退临床常见久咳不已,咽痒,遇风受凉易咳,闻异味易咳,话多则咳;或有胸闷气短,晨起咯痰黏白不黄;或饭后痰多,怕风,畏冷;或有鼻涕、喷嚏,容易感冒,易感疲劳,大便易溏。中医辨证多属肺脾气虚范畴。慢性咳嗽患者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遭外邪乘袭,导致肺气失宣,发为咽痒、咳嗽、鼻涕、喷嚏等症。脾居中州,而主运化,有运输水谷精微之功能。

本病肺脾气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故治从益气补肺健脾治其本,疏风宣散化饮治其标。张石顽论治咳嗽云:“然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益气而佐以和解”,此论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方药用党参、生黄芪、白术等补益肺气、固护卫阳。《本草正义》提出“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麻黄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加入白芍以增养血润燥镇咳之力,同时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缓麻桂辛散太过。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肺脾同治,标本兼顾。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柳州医学,2006,32(1):55-61.

[3]Postma D S,Kerstjens H.Characteristics of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in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8,158(5):187-192.

[4]金忠富.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34):18-20.

[5]Currie G P,Jackson C M,Lec D K.Determinants of airway hyper-responsivenseein mild asthma[J].Annals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Asthma,& Immunology,2003,90(4):560-566.

猜你喜欢

小气肺气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摊上了个小气妈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