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易思想
2014-08-09王彦敏张其成
王彦敏,沈 艺,张其成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清代巴蜀名医郑钦安,博览群书,精研《周易》《内经》《伤寒论》,并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其医易思想集中体现于代表作《医理真传》(1869年)和《医法圆通》(1874年)。二书以易理阐发医理,将人身万象统归于阴阳二气消长、一元真气盈缩,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郑钦安医易思想
医易思想是以易理阐发医理的一种学术思想,郑钦安的医易思想是以易理阐发人身阴阳合一之道。郑钦安以易学理论为依据,将人身阴阳分为先天阴阳、后天阴阳。先天阴阳为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后天阴阳为元阴元阳在人身五脏、六腑、经络等各个部位运行的不同状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这些状态并将其重新命名,就有了五行、六经、三焦的概念,其实不过是元阴元阳作用于人体的具体表现。人身分而言之亿万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一阴阳,阴阳互根,合为一气,运动不息,统称一元真气。
郑钦安以乾元比拟人身真气,以乾坤两卦比拟先天阴阳,以坎离艮兑震巽六卦分配脏腑经络并配合五行学说、六经气化学说阐释后天阴阳,借易理阐述发明人身阴阳合一之道。现分述于下。
1.1 真气—乾元 阴阳合一的“一”即是一元真气、又称元气,郑钦安用《周易》中的乾元来象征。因乾元以龙为象故此真气又称为真龙,乾卦纯阳故又名火种,乾以象天,分一阳爻落坤宫成坎卦,天一生水,故又为立水之极、阴之根。用乾元比拟人身这一团真气,可将真气的形、质、运行规律贴切的呈现出来:1)形:真气无形,如神龙变化莫测。2)质:真气即元气,包含元阴元阳,二者密不可分,以元阳为主导,周流不息。乾元之龙,亦秉阴阳二性,虽外显阳性却处处与阴伴行。龙刚健不息,周流上下六位,阳也,然其在下则蛰伏水底,在上则云行雨施,终不离于阴。3)运行规律:人身这一团真气从子时发动,自下而中而上,上极复返于下,由上而中而下,循环出入,这其中的元阴元阳始终合而不分,不过此重彼轻、彼重此轻。以乾卦之龙喻之,“天开于子,而龙降焉,至巳而龙体浑全,飞腾已极,极则生一阴,一阴始于午,至亥而龙体化为纯阴已极,极则生一阳,故曰复一。”[1]1
1.2 先天元阴元阳—乾坤 郑钦安用乾坤二卦配属先天阴阳,以便更贴切的阐明元阴元阳的内涵。先天八卦以乾坤立极,乾坤颠倒,天地交泰,化生六子,五气顺布,万物化成,故万物皆禀赋天地之气,先天乾坤之气运行于后天万物之中。对人而言,先天元阴元阳源于父精母血,为立命之本,二气交感,化生后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后天血肉之躯已成,脏腑定位,上下剖分,元阴元阳之气即在其中运行周流。
1.3 后天阴阳—八卦五行 正如后天卦象是乾坤二气交感运行的不同状态,人身后天阴阳亦是元阴元阳在后天躯体运行时的不同状态。乾坤交媾,化生六子,乾道成男,震、坎、艮也,坤道成女,巽、离、兑也。郑钦安将八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卦,按其五行属性,与人身脏腑经络相配属,借以阐述元阴元阳在人体各部周流所呈现的不同气化作用。东方卦,木应春,巽配肝,震配胆;西方卦,金应秋,乾配肺,兑配大肠;南方卦,火应夏,离配心和小肠;北方卦,水应冬,坎配肾和膀胱;中央卦,土应四季,坤配脾,艮配胃。
郑钦安认为乾坤六子之中,惟代表中男中女的坎离两卦得乾坤性情之正,而人禀天地之正气而生,故坎离为人身立命之根。如其所述“阳之根在乎坎,天一生水,一点元阳含于二阴之中是也,阴之根在乎离,地二生火,一点元阴藏于二阳之内是也,水火互为其根,乾坤颠倒,各有妙用。”[1]68坎离为水火之象,在人身为气血,“夫人身所恃以立命者,惟此水火而已,水火即气血,即阴阳。”[1]68论天地,后天八卦以坎离立极,论人身,后天阴阳以气血为本,“天地以日月往来为功用,人身以气血往来为功用。”[1]29可见,在郑钦安的理论中,后天阴阳的概念宽泛,就阴阳的状态而言,可泛指八卦、五行,可特指坎离、水火,就阴阳的载体而言,可泛指五脏六腑、三阴经、三阳经、三焦,可特指气血。但无论后天阴阳的具体指代为何,都可归一为先天元阴元阳,即元气。如“五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不出五行之内”“全凭这二五合一,这一团真气呼吸运用,方是真机”“水火相依而行,虽是两物,却是一团,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胜合者,即以一杯沸水为喻”“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气、血两字,作一坎卦解之也,可,即作一离卦解之也,可,即作坎离二卦解之也,亦可。”[1]4
2 郑钦安医易思想渊源
2.1 《周易》一元论的本体说 《周易》探究天地之道,将万物万事的规律用至简至易的形式模拟和表达,故而概括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万物生成模式,将太极作为阴阳浑一的本体,万物化生的本源。
乾元即太极。《周易》以一元本体贯穿终始,因具体立论角度不同,对本体有太极、乾元两种称谓。对此,历代易学家早有论述,虞翻注《周易·系辞》“太极是生两仪”时,曰“太极,太一也”,注“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时,又曰“一谓乾元。万物之动,各资天一阳气以生,故天下之动贞乎一者也”,可见太极、太一、乾元、天一,原本相同。清·李道平作《周易集解纂疏》为虞注作纂疏亦云“太极太一者,太一即乾元也”。一物两名,因其所指不同,太极言其体,乾元言其用。太极者,宇宙本体之名,寂然无形,乾元者,大化流行,彰显其用,体用合一,二者实为一物。
代表《周易》一元本体论的乾元,具有如下特征:1)万物之本源(万物资始)《说文》注“元,始也,从一从兀”。《春秋繁露·重政》曰“元者为万物之本”。乾以一元资始,千变万化,由此而出,为天地万物之大本大原。2)大用流行(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元的“大用”以乾坤交感为显现。乾元显则为乾,隐则为坤,乾坤实为一体两面,不可分离。乾坤交媾,感而遂通天下之情,化生出后天万象。3)存在于万物之中(群龙无首)。乾元不是脱离万物而高高在上的造物主,而是内化于宇宙万象之中。收摄一元归藏于万物,于一一物中皆可见乾元,以龙表征,则为群龙无首之象[2]。
郑钦安的一元思想即来源于此。对人身而言,此乾元本体即是人体内运行不息的一团真气,郑钦安称其为元气、先天一气、祖气、真龙、火种、命根、坎中一阳、水中天。如同乾元本体内含乾坤,人身真气亦内蕴阴阳,真气的大化流行以元阴元阳的交感盈虚为体现。正所谓“一元至理,二气盈虚消息”。乾元内化于万物之中,万物皆禀乾元之性,人身真气亦是如此,真气周流,化生血肉之躯,又以此血肉之躯为载体,不可分离,离则神机灭化,生命枯萎,故人身上下四旁处处有真气。不仅如此,郑钦安进一步认为“天地即我身,我身即万物之身,万物、我身、天地,原本一气也。”故而推论出“食物之真气,皆禀诸先天、先地之真气,与人身之真气,本同一气也,借食物之真气,以辅人身之真气,故人得食则生,不得食则死”“邪气之来,无论内邪外邪,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气,不与人身之真气相合,身即不安,故曰病。必待邪去,而天地之真气与人身之真气,仍旧贯通合一,始言无病。”[3]郑钦安的这一认识可谓真知灼见,人身的真气并不是封闭的运行于人体内部,而是时刻与宇宙相通。“如果生命之圆是封闭的,那么就必然与外界隔离,后天之精气神就不可能输入,就是阴阳离绝、天人离绝状态,生命也就不可能得以存活”。[4]
2.2 先天易学 将易学分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始于北宋著名思想家邵雍。邵雍认为伏羲之易属于先天易学,为易之本体,文王之易属于后天易学,为易之运用。邵雍的先天易学集中体现于四张易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图以太极一气分阴阳,在阴阳两仪上又以阴阳次第相加成四象,四象上再以阴阳次第相加成八卦,由右向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依次排列。
“文王八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以《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依据,形象的描述了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的生成过程,用以说明宇宙的基本生成模式。
伏羲八卦方位图是对伏羲八卦方位的说明。此图以乾坤定天地上下之位,坎离定日月出入之门,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左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右行,将日行寒暑、月行晦朔的踪迹涵盖其中。
以上2张方位图以《周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为依据,体现了日月运行、阴阳消长的宇宙规律,古人测日晷以定节气、观月相以定晦朔,均不出此二图。邵雍提出的先天易学对后世影响深远,郑钦安的几个核心观念均源于此,分述如下。1)万物归元,即元气本体论。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逐层演绎太极化生卦象的机制,充分的诠释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郑钦安正是在此认识上提出人身全在一元真气、一点真机的实质。2)先天为体、后天为用。邵雍首先提出先后天易学的概念,并认为先天为本体,后天为运用。郑钦安将易学先后天的观念引入人体,认为胎儿未出生时为先天,出生以后为后天,人体的先天阴阳称元阴元阳,为阴阳之本体,可化生后天形体。胎儿出生以后,脱离母体,靠自身脏腑呼吸运化维持生命,此时的脏腑阴阳、六经阴阳等为后天阴阳,是先天阴阳在其化生的有形躯体中的运行状态,为先天阴阳的具体应用和体现。3)先天以乾坤立极。先天八卦方位图以乾坤分列上下,定天地之位,天地既定,则风雷相搏、山泽通气、水火既济,万物有所出入。郑钦安禀此乾坤立极之说,认为人体的先天状态(母腹中的胎儿)亦以乾坤立极,元阴元阳即是人身乾坤,阴阳已判,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由是而出。
2.3 后天易学 后天易学主要体现于邵雍所传的文王八卦次序图和文王八卦方位图。
文王八卦次序图,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反应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的次序规律。此说本于《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文王八卦方位图以坎离居南北,震兑居东西,分列四正之位,以艮居东北,巽居东南,坤居西南,乾居西北,分列四隅之位,用以表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此说本于《周易·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郑钦安吸取后天易学精髓,将其融入医学,形成2个重要的学术观点。1)后天阴阳为先天阴阳所化生。文王八卦次序图将乾坤两卦赋予父母之称,认为坎离艮兑震巽六卦为六子,是乾坤父母阴阳交感所生。郑钦安认为,对人体而言,元阴元阳为乾坤父母,二气交感互藏,化生后天阴阳,故后天阴阳均禀赋元阴元阳之气,实则是元阴元阳交感流行的体现。2)后天以坎离立极。文王八卦方位图将坎离置于上下,取代了伏羲八卦方位图中的乾坤之位。郑钦安认为人自脱离母体后即是后天,人之后天亦以坎离立极,“后天以坎离代乾坤”“乾坤六子……惟中男中女独得性情之正……此坎离所以为人立命之根也”,在郑钦安的学说中,坎离即气血,气血即人出生以后立命之本“人身所以立命者,惟此水火而已,水火即气血”“天地以日月往来为功用,人身以气血往来为功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郑钦安以易学一元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为立论核心,并引入易学先后天的概念和关系,借用易学语言构建了一套“人身阴阳合一”的学说,将后天亿万阴阳合为先天元阴元阳,进而合为一元真气。该学说探求“一元真气、阴阳盈虚消息”作为洞悉人身万象的法门,认为人身脏腑、经络、三焦,分则数阴阳乃至亿万阴阳,实则一阴阳,一团元气而已,病有万端,亦发于一元,一气盈缩而已。
[1]郑钦安.中医火神派三书医理真传[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郭丽娟.熊十力乾元本体思想探析[J].周易研究,2008(6):60-64.
[3]郑钦安.中医火神派三书医法圆通[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34-235.
[4]张其成.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