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脉证研究
2014-08-09张志安
张志安
(郯城县中医院,山东 郯城 276100)
痛泻要方出于朱震亨《丹溪心法》卷二。由焦白术、炒白芍、北防风、广陈皮4味药组成[1]。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之效,用以治疗肝实脾虚所致的腹痛、腹泻,故名曰“痛泻要方”。明代张景岳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随触而发,此为脾胃二脏病也。”又曰:“以肝旺克于脾土,脾气受伤而然。”[2]因此,本证病变脏腑在肝、脾两脏。肝主疏泄,能够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肝为刚脏,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点;脾主运化水谷,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土气不升,故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即肝的疏泄通畅,气机畅达,能助脾气升发,使生化有源。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使肝体得以濡养,有利于发挥肝的疏泄功能。若肝脾失调,肝郁气逆横逆犯脾(胃)则症多见腹胀而痛以左少腹为重,腹痛必泻,泻后痛减,苔薄白,脉弦而缓。方中用焦白术健脾助运,陈皮理气和中,炒白芍缓急止痛,泻肝抑木,防风散肝舒脾,4药相合泻肝补脾、止痛止泻[3]。笔者收集整理大量临床病例,对痛泻要方的病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归纳出痛泻要方的主症、兼症、舌象和脉象以及诊断依据。
1 研究资料来源
通过查阅名医医案和1992-2012年间发行的医学杂志期刊,选取了94例以痛泻要方为主方的病案报道。为了更加明确该汤证的疗效,本文数据收集标准为:原方的4味药不缺少,所加的药味不能超过5味,所加药物的剂量亦不超过原方剂量。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痛泻要方治疗疾病的类型统计 笔者收集整理的94例病案中共涉及有5个明确记载病名的病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发现:痛泻要方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4例[4],慢性结肠炎36例[5-6],小儿腹泻6例,伪膜性结肠炎5例,胃溃疡3例,各占总病例的57.45%、38.30%、6.38%、5.32%、3.19%。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可见频数排在前2位的分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2.2 痛泻要方的症状统计
2.2.1 症状归类 在各病案记载中对相同或相近症状的描述比较繁杂,本文为了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在不违背病案本意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同或相近症状进行合并整理。如:腹痛、少腹窜痛、左腹痛重、里急后重归为腹痛;大便超过日行3次、大便稀溏、泄泻、泻出如水样都归结为腹泻;腹部胀满、痞满、痞闷不舒、少腹胀归为腹胀;黏液状便、脓便、水便、夹有未消化食物归为大便性状改变;烦躁、心烦、易怒、精神紧张、失眠归为烦躁易怒;舌质偏红、舌边红、舌质嫩红、舌质淡红等归为舌质红,以此类推[7]。
2.2.2 症状统计结果及分析 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发现在统计的94例病案中有44个不同的症状,各症状出现的总次数为476次;每个病案中症状平均个数为5.06个;每个症状平均出现次数为10.82次。统计数据中,出现频率大于15次的症状共有8个,具体症状如表1所示。
表1 痛泻要方的主要症状 例
为了归纳总结出痛泻要方的主症和兼症,本文采用χ2数据处理方法,对于频次排序最高的前8位的症状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χ2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痛泻要方症状的χ2检验(ν=1)
从表2可以发现: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性状改变、泻后痛减在2种主要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作为痛泻要方的主症,血便、排便不尽感、烦躁易怒等症状作为兼症。
2.3 痛泻要方舌脉情况统计
2.3.1 舌象统计结果及分析 舌质:在94例验案中有58例对舌质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舌质红35例(60.34%)、舌质淡13例(22.41%)、齿痕10例(17.24%)。对舌质进行χ2检验发现,舌质红在病例中的分布与其他舌色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舌质红为痛泻要方的主要舌色。
舌苔:94例总病例中对舌苔色和质描述共有62例,其中薄白苔37例(59.68%)、腻苔21例(33.87%)、黄苔4例(6.45%)。而薄白苔为痛泻要方的代表舌苔。
2.3.2 脉象统计结果及分析 脉象:在所选取的痛泻要方的94例病案中有脉象记载的69例,其中小儿指纹3例,单一脉象症状有16例,弦脉12例(包括7例有力、5例无力)、滑脉4例,单一脉占总脉的23.19%,其中弦脉占17.39%,滑脉占5.78%,复合脉象有50例,占总脉的72.46%,共有13类复合脉,其中弦细脉18例,占7.79%,弦滑脉14例,占12.99%,弦数脉11例,占28.57%,沉细脉7例,占5.20%。此外还有其他复合脉,比如沉弦脉、沉迟脉、濡缓脉等,因为其在病例中出现的次数较少,所以在这里不作详细分析;3例小儿指纹是淡红、紫和淡。由此可见,痛泻要方的脉象以弦脉及其复合脉象为主。
3 结语
笔者共整理了94例应用痛泻要方的验案,对其中主要诊断依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总结出痛泻要方的主症: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性状改变、泻后痛减;兼症(或然症):血便、排便不尽感、烦躁易怒;舌脉:舌红、苔薄白,弦脉及其复合脉象。痛泻要方主治肝强脾虚,肝旺乘脾之痛泻。若以泻肝为主则重用白芍;若以补脾为主则重用白术;若肝脾兼顾则白芍、白术等量。
[1]江克明,包明蕙.简明方剂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93-594,656,1133,251,1129,1144,293.
[2]朱震享.丹溪医集·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32.
[3]赵荣华,谢明.痛泻要方方证病机及其变化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83-184.
[4]孙学勤,王丽芸.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35.
[5]刘经州,马东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及用药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8):665-667.
[6]陈会芳.痛泻要方加味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89-390.
[7]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