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环境约束下哈尔滨市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09胡术阁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哈尔滨城镇化

胡术阁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快速的城镇化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资源环境问题也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市城镇化率为61.1%,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10年是哈尔滨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时快速发展的10年。城镇化和工业化均处于上升期,城市未来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由城镇化与工业化模式决定。

一、哈尔滨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一)哈尔滨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1.土地资源问题。哈尔滨市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全省主要农林牧业生产基地。全市土地面积5 306 165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7%。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哈尔滨市的土地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用地结构和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2011年全市人均耕地0.18公顷,低于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顷的水平,其中哈尔滨市区人均耕地0.07公顷,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人口高峰日益逼近,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全市人口预测达到1 2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65.0%。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这将对哈尔滨市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和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同时,随着生态市的建设,加大对各类保护区的保护力度,限制土地开发,严格禁止开垦林地、湿地,使全市补充耕地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浪费现象。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除市区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外,其他城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平均投入和产出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点中空心村较多,闲置土地较多,大部分农村宅基地面积超过黑龙江省规定标准。建设用地存在低效利用问题,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三是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哈大齐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北国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核心地区,又是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多,各类建设项目剧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加大,造成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水资源问题。来自哈尔滨市水务部门的资料显示,哈尔滨市的水资源总量较为贫乏,2010年全市人均水占有量只有1 350m3,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市区人均占有量更少,仅为228m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步增加,哈尔滨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更为突出。预计到2030年哈尔滨市将缺水约6.61亿m3,2030年的缺水量将是目前供水量的近2.5倍,需水量是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26倍。可见哈尔滨市水资源供需态势是极其严峻的。特别是哈尔滨市境内的河流污染程度相对较大,像三沟一河原来都是清澈的河流,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目前虽然经过10多年的治理,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流经哈尔滨的全国7大江河水系之一的松花江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之后经过国家、省、市政府不断治理,2012年松花江流域属于轻度污染。其中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轻度污染。

3.矿产资源问题。哈尔滨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种)66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7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3 000亿元。哈尔滨矿山数量虽然多,但矿业产值低。开发利用的矿产中,非金属矿山多,能源和金属矿山少;非金属矿山中,乙类非金属矿山多,甲类非金属矿山少;甲类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多,其他非金属矿山少;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产,中小型矿山多,大型矿山少。而且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矿产品“原字号”多,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低。

(二)哈尔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气候问题影响哈尔滨的城镇化发展。哈尔滨是我国最北边的也是冬季气温最寒冷的省会城市,地处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4℃,有漫长的多达6个月的冬季供暖期。空气质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冬季燃煤供暖期间,空气污染较重。中国环境监测网站公布的全国包括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直辖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74个城市每个月的空气质量排名,可以看出,哈尔滨7、8、9月份空气质量非常好,甚至在8月份闯进前10名,而在进入冬季供暖期以后哈尔滨的空气质量直线下降,10月份排名倒数第7。2014年1、2月份哈尔滨的空气质量排名在74个城市中分列62位和63位。

据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哈尔滨市集中供热13 014万平方米,占全部供热面积的81%,以民用建筑供暖能耗按标准煤计平均约为25kg/m2,仅此一项就用能3 200多万吨标准煤,占哈尔滨全社会用煤量的12%以上,而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城市供暖带来的煤炭消耗会越来越大,意味着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方式下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会越来越严重,根据哈尔滨市粗略的空气污染来源解析报告,冬季燃煤已占城市污染的33%。2013年严重污染天数达到18天,全部来自冬季供暖期。而哈尔滨要发展壮大冰雪旅游不仅需要冰雪,还需要清新的空气,这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总体的供暖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供暖用能的2~3倍,差距显著,说明我们在供暖用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方式及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意味着有很大的节能和减排的空间。

2.空气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工业、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煤的燃烧和机动车等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据哈尔滨市环保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按照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空气质量新规,2013年365个监测日中,达标天数为241天,占全年天数的66%。其中为优的是39天,为良的是202天;超标天数为124天,其中轻度污染53天,中度污染15天,重度污染38天,严重污染18天。

当前我国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PM2.5的来源主要有工业生产、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等。我们将这三大因素结合哈尔滨市实际逐一分析。

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生产,而当前哈尔滨市的产业结构还是以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为主,如表1所示,2012年发达国家以低污染、低消耗的第三产业为主,占到70%,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只占44.6%,还是以高污染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为主,哈尔滨的三次产业经过不断的调整,有了一定的升级,第三产业占到52.8%,但高污染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高耗能的重工业又占据较高比例。

表1 2012年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表2所示,重工业所消耗的能源占工业总能耗的74%以上,而产值却只占55%左右。在制造业内部也是以能源强度比较大的行业为主,而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小且污染小的行业所占比例非常小,只占1.7%,所以哈尔滨的城镇化要注意发展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还要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低能耗的食品加工业。

表2 哈尔滨市近二年工业产值及能耗分析

PM2.5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能源消费结构,当前哈尔滨的能源消费主要是以高污染的煤炭为主,如表3所示,近几年煤炭在哈尔滨的能源消费中始终是在69%左右,据相关职能部门的预测在2013年有可能达到71%,空气污染势必加重。所以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要探讨更多地使用包括天然气、风力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清洁能源的可行性。

表3 2012至2013年哈尔滨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各能源消耗量及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汽车尾气是PM2.5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截至2013年4月30日,哈尔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 002 253台辆,其中私家车近80万台,并且平均每天以397辆左右的速度在增加,3年后将达到150万辆。而在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中能耗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民航运输、公路运输(公共汽车∶小汽车=0.084∶1)、铁路交通和水运。为了减少污染,哈尔滨应该在城市内部大力发展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在城际发展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运输。低能耗、低污染的地铁在城市的发展中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

3.水质量堪忧。水是生命之源,是发展之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多,经济不断发展,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水也在不断增多。水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对水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环境状况趋于恶化,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松花江水尽管经过了多年的治理,水质在恢复,水生态环境有所恢复,但沿江而建的众多的石化化工企业使水污染危机的发生概率大增。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镇居民不断增加,居民向松花江排放的生活废水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2012年松花江流域废水排放量达到23.9亿吨,其中生活废水占66%以上;松花江流经包括内蒙、吉林、黑龙江三省,排放废水最多的就是黑龙江省,占整个排放的60.3%;据环保部2013年6月公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 松花江流域属于轻度污染。8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8.0%、36.3%和5.7%。其中干流水质良好,支流为轻度污染。在哈尔滨市民中耳熟能详的臭水沟(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以及阿什河经过多年的治理仍然是没有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水质仍然是以五类及劣五类为主。

4.固体废弃物污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加之其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已经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固体废弃物得不到分解,就会对大气、水、土壤产生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市2006年到2011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而当前哈尔滨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有83.1%和85%,意味着将有大量垃圾污染土地和河流。

此外,哈尔滨市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土壤污染,因为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会影响到土壤的质量,哈尔滨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排放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导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积、土壤酸化、肥力下降, 土壤污染严重。除此外还有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生物污染等,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质量,威胁着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二、建设生态和谐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哈尔滨市的城镇化发展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的,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资源的开采也会不断深入,我们原有的资源优势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我们的环境承载力也到了极限。所以必须要选择一条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转变城市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首先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走上可持续的道路。因此,更新思想文化体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这种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中。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应该改变以往的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考核指标和政绩考核机制,要强化城市发展中生态和谐理念,把建设生态和谐城市放在首位;作为城市普通一员的居民,要通过培育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来改变以往热衷消费攀比的不良习惯,要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杜绝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勤俭节约的榜样。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每张贺年卡平均需要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需要木材5.5立方米,需要消耗近30棵10年生的树木。生产过程中要用电、用水。如果1 000万人平均每人寄1张贺卡,就要砍掉近3 000棵10年生的树木,耗电10 000度,排放废水30 000吨。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二)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

我们要在城市现有的生物、能源、淡水、耕地以及矿产等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选择具有城市特色,体现城市优势和生态功能的绿色发展道路,对城市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城市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及制度选择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安排,并将之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在为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有计划按步骤的科学合理的推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基于当前哈尔滨的城镇化率达到61.1%,人均耕地、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现实,我们在城市发展战略上要彻底摒弃以往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集约化经济发展道路。另外,由于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很明显的气候环境制约因素,所以城镇化发展战略上要充分的分析这个因素所带来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应对寒冷气候的城镇化方案,包括城市供暖方式的选择、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居民生活消费的模式,等等。

(三)选择集约型的小城镇化发展模式

哈尔滨的城镇人口已高达650万,属于特大型城市,但由于其属于高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气候因素影响非常大,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是没有如此大型的城市的。综合分析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因素,哈尔滨并不适合建成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所以哈尔滨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城镇化中,应当根据8区10县不同的城镇化率选择走集约型的小城镇化发展模式,避免城市的分散化、郊区化,在土地利用上采取紧凑型的模式,高效建设和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通过节约土地和维护生态平衡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目的;在土地使用功能上讲究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摊大饼式”的盲目发展;在城市发展理念上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力争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四)调整经济结构,确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应该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低碳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市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在三次产业中,要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紧围绕“生产、生活、旅游、商贸、外包”等在内的五个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的发展。

二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要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三是充分发挥哈尔滨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粮食资源以及山特产品优势,加快绿色生态农产品及森工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体系。

四是依托哈尔滨特有的大生态、大冰雪的旅游资源,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和生态旅游新模式,加快培育北国风光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开发具有国际化、地域化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态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

第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利发电以及生物质能发电,使能源结构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哈尔滨市应按照“循环、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延长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来发展循环经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3年10月20日的那场哈尔滨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成因不仅是因为冬季供暖,还因为农民烧秸秆,农民烧秸秆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为在我国利用率不大必须焚烧掉的秸秆找到了包括制作饲料、乙醇、建材、秸秆发电多种用途。所以我们还是要依靠科技支撑,积极探索研发秸秆的有用因素,并且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政策,使农民改变千百年来露天焚烧秸秆破坏环境的做法,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使之变废为宝,成为农民增收的法宝之一。

(六)加强节能减排,大力提高能效

节约能源是我们长期优先坚持的方向,应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工艺设备、技术革新、加强节能管理、实施节能工程、综合节能等措施来加大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力度,当前主要是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重金属、产能过剩行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来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

(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通过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等措施来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

第一,通过对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原有建筑降低电耗来加快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第二,通过发展新型供暖技术、更换供暖方式、采取新型供暖计量方法、改善管网系统的调节、提高热源效率等措施来实施城市民用供暖节能改造。

第三,通过奖惩机制来引导民众降低除供暖外的城市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

第四,通过规模化推广和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建立绿色建筑新理念来推行绿色新建公共建筑,打造住宅新模式。

(八)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第一,建立环保、安全、舒适、便捷的城市公交系统。在城市中推行城市公共交通(地铁、轻轨)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

第二,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尽量减少交通需求量。

第三,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

第四,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

第五,依托哈飞汽车的赛豹纯电动轿车项目、哈光宇集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及哈工大、哈理工大学在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方面的全国领先水平的优势,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联盟,加大交通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第六,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小排放量汽车。

第七,建立节能型的城际公共交通体系。哈尔滨地域广阔,县域间间隔大,城市内运距长。而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和小长假城市周边短途旅游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在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省内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快运网络的同时,还要兼顾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路的提速改造工作。

第八,出台政策鼓励推广各种类型的汽车租赁、自行车租赁业务,通过提高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来促进能源节约减少碳排放。

(九)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重视运用适当的政策、制度等手段对符合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行为加以引导和鼓励,对以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为代表的经济行为加以惩治;通过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从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有效利用角度上,从环境、安全性、质量、市场秩序等方面来加强政策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区域内要素的合理、均衡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标。同时要加大绿色、环保、节能项目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贷担保等手段,推进绿色产业的加快发展。

(十)打造城市森林,建设绿色城市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草原、湿地和农耕地等这些生态系统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所以我们的城市一方面要对城市原有的湿地、森林等碳汇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使其生态效益得以发挥;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城市内的园林绿化,通过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优化绿地结构、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来充分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哈尔滨城镇化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家乡的城镇化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