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因素:企业家能力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2014-08-09龚军姣

财经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用事业机会民营企业

龚军姣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 言

“进入”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起点,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影响企业进入行为的因素来看,Morschett、Schramm-Klein&Swoboda(2010),汪秀琼(2011)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面的制度因素、中观层面的产业因素、微观层面的企业因素(如企业资源与能力特性等)[1][2]。然而,Lumpkin&Dess(1996),李明(2010)认为进入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家的一种行为,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要决策者,对企业的行为起着绝对支配作用[3][4]。所以笔者认为研究民营企业进入行为,不能忽视企业家。关于企业家对企业进入行为影响的研究,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家或CEO的特征对企业进入行为有影响。如Smith&White(1987)考察了来自173家企业的CEO继任者的370个案例,探讨CEO个人的特征与公司战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工作经验越窄,越倾向于选择单一业务及纵向整合的战略,而CEO工作经验越多,越倾向于选择与大企业联盟或者采取非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国内学者田莉(2010)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的认知会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而影响进入行为[5]。二是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家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有影响。如Jenssen等(2002)、边燕杰(2006)、王栋(2010)等以不同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得出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进入行为有影响的结论[6]。关于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关系的直接文献相对较少,如Danel(2008)认为企业家的谈判能力会影响价格听证的结果和信息批露,从而影响企业进入行为是否发生[7]。乔立和金占明(2009)以110企业决策者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决策者关系能力会影响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具体来讲,决策者关系能力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控制程度和资源承诺程度更高的市场进入模式[8]。刘小玄(2004)、胡旭阳(2006)、罗党论和刘晓龙(2009)、谢琳、李孔岳、张景茹(2013)、龚军姣(2013)等均认为民营企业家能力,尤其是与政府构建关系的能力对于民营企业进入政府管制行业、高壁垒行业均有显著影响[9][10][11][12]。

可见,有关企业家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影响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这些都为本文的问题引入和深入研究做了铺垫。但是,已有研究以定性阐述为主,即使已有少量研究实证了企业家某方面的能力如谈判、关系等对企业进入行为有影响,但总体上讲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事实上,贾生华(2004)认为只有当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相匹配时,企业家能力才是有意义的[13]。另外,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过程中,行为主体——民营企业和行为客体——城市公用事业本身都具有独特性,假如我们完全借鉴已有的研究结论,可能会抹煞这种独特性,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对于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而言,企业家能力需求到底包括哪几个维度?这些维度又对企业进入行为如何产生影响?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此,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拓展,聚焦企业家能力对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机制,期望可以丰富战略管理理论及指导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实践提供一些支持和参考。

二、主要变量概念界定与维度划分

(一)企业进入行为的维度

企业进入行为可以分为地域转移和行业转移。通俗地讲,既包括对进入某一区域的战略选择,也包括对进入某一行业的选择。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行业转移,即民营企业对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做出战略选择。对于企业进入行为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企业是否进入和进入时如何选择股权结构(进入程度)两个维度来进行研究。关于进入程度的研究,Anderson&Gatignon(1986)以进入者的控制程度将企业进入行为分成三类:一是高控制类型,如独资与多数股权;二是中度控制类型,如均等股权与多元股权;第三则是低度控制类型,如少数股权或授权等[14]。

因此,本文将企业进入行为的维度分为是否进入和进入程度。

(二)企业家能力的维度

对企业家能力的内涵从来没有统一的认识。基于本文的研究问题,尽管民营企业家在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过程中,往往充当多面手的角色,但是根据杨俊(2004)的观点,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必须精通掌握各个职能领域的知识和技能[15]。这是因为进入战略的重点在于是否进入和如何进入,而不是关注基于职能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此外,企业家还可以通过吸纳合伙人、招募人才的方式来充实企业所必需的职能管理。所以我们将企业家能力界定为企业家通过对不确定环境的敏感性,挖掘具有市场价值的机会,并利用各种关系来获取企业所需资源的一组能力束。基于资源需求理论,只有当企业家拥有的获取资源或利用资源的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发生所需要的能力相匹配时,企业进入行为才可能发生。而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主要资源需求是信息、发现机会、资金、各种优惠政策等。企业要获得这些资源,企业家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如发现机会能力有助于企业家增强进入意愿和信心,与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同行等的关系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取资金、信息及优惠政策等资源,风险承担能力有助于企业抓住发现的机会,从而促进进入行为发生。

由此可见,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是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决策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以发现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作为企业家能力的构成维度。

三、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

Penrose(1959),Shane(2000)指出,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将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因为这种能力并非人人均等地享有,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正确地预计到一项投资的事后价值与事前获取资源的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来创造理查德租金,除非他足够地幸运,否则那些对机会判断失误的经济活动者往往只能为企业带来亏损[16][17]。朱吉庆(2008)、李明(2010)认为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投资机会或者收益的[18]。

根据这样的逻辑,企业绩效除了财务绩效之外,当然也包括合法性绩效,如民营企业进入政府管制型行业,获得进入合法性等。在中国,城市公用事业原先主要是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经营的,属于政府管制、对民营企业家来说相对陌生的行业,所以不可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认为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是有价值的,而只有那些对机会非常敏感,而且敢于在非均衡市场寻找机会的民营企业家,才可能主动寻求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联盟伙伴等的帮助,从而获取民营企业在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金、政策支持等稀缺资源,具备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条件,增强进入意愿和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加进入程度。也就是说,企业家对于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机会识别及运用能力将影响企业进入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进入程度的高低。

综上分析,企业家关系能力越强,越容易成功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进入程度越高。因此我们假设:

假设H1a: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

假设H1b: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

(二)企业家关系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

企业家关系能力至少从两个方面为企业进入行为奠定了资源基础:一是由关系形成的资源优势产生的隔绝机制加大了模仿难度、增强了竞争能力;二是通过关系组合了进入行为所需要的资源。首先,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民营企业家积极获取并使用各种信息以谋求竞争优势的倾向。由于政府拥有城市公用事业的配置权,民营企业要想获得与城市公用事业进入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政府政策等环境因素的认识,与政府搞好关系必不可少。一般来说,企业家与政府关系越密切,就越有可能掌握有关复杂多变的环境的信息,也就越有可能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或进入程度越大。其次,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遇到的歧视性待遇已被广泛讨论。虽然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获得合法身份,但却一直受到银行信贷的歧视。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抱怨融资有困难①转引自YashengHuang&Tarun Khanna.印度能否超越中国?[EB/OL].http:∥guancha.gmw.cn.html,2003-12-30.。龚军姣,王俊豪(2011)认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融资数量和降低融资成本两个方面,从而获得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必要资金,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19]。最后,与行业协会、同行以及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以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这是因为,企业家与行业协会,同行及公众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成功经营城市公用事业的信心,从而增加民营企业进入机会。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拥有关系能力的企业家更容易成功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提高进入程度。因此我们假设:

假设H2a:企业家关系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

假设H2b:企业家关系能力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

(三)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

Zimmerer&Scarborough(2006)认为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表现为他们不仅有创新的想法,更有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的行动力和胆量。识别低成本地进入机会,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还不能最后决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进入风险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对于民营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进入政府管制的行业(如城市公用事业)与进入非政府管制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中国,总体上讲,政府自由裁量权还比较高,法治还不是很健全,进入政府管制行业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城市公用事业具有投资大、资产专用性强等特征,对民营企业而言,经营更是充满着风险。这就使得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更加复杂、风险评估更加不确定及收益更加不稳定。

一般说来,企业经营风险会随着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加。如果一个经营者只看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就很可能会放弃进入决策。真正的企业家在面对风险时不仅注意到有风险的一面,更关注其带来的机会。因而,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越强,越擅长抓住所发现的机会,所以,对于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这一既充满机会,又充满风险的行为来讲,企业家可以更多地看到机会,更有可能在理性分析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有胆量、有勇气放手一博。

综上分析,企业家的风险承担能力会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提高企业的进入程度。因此,我们假设:

假设H3a: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

假设H3b: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首先,根据笔者参与的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课题调研,在2000多家企业样本中,燃气企业一共有545家,其中非国有企业进入数达198家。本文就是以这198家作为初选样本,挖掘浙江省进入城市燃气的民营企业的信息,为了获取足够样本量,笔者选择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知名高校的EMBA班级、直接走访企业家、寻求家人和朋友、浙江省燃气协会、温州市燃气协会以及温商发展研究会等的帮助,最终得到218个有效样本。

(二)变量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1.因变量:进入行为

进入行为包括两个维度,即是否进入和进入程度。对于是否进入,我们采用二分变量,进入定义为1,没有进入定义为0;对于进入程度的测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将企业进入行为以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所持有的股权程度划分为三种类型:少数股权1(股权少于50%)、同等股权2(股权等于50%)、多数股权3(股权大于50%)。选择这种分类标准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类似于穷举的分类标准涵盖了其他类型的分类标准,且不失其内在属性,并便于数据分析。

2.自变量:企业家能力

对于企业家能力的测量,我们将参照舒尔茨(2001)和Bird(1995)的观点,通过企业家的行为来推断其能力。本文的自变量由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对于发现机会能力的测量,本文主要借鉴了Eren ozgen(2003)、李志能(2004)和张焕勇(2007)等实证研究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式,形成问卷。在预试问卷中,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由7个项目构成,将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主要从四个方面,即未涉及领域、思维方式、行业相关性和主动性,来测量发现机会能力。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最终采用3个项目来测量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Cronbach's a值为0.700。

对于关系能力的测量,我们参照边燕杰(2000)和石军伟(2007)的研究,将企业家的关系分为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社会关系。相应地,对于企业家关系能力的测量,我们也借鉴Man(2001)、贺小刚(2007)等的研究量表,参考Kizner(1973),Perose(1959)、边燕杰(2000)、石军伟(2007)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访谈的方式,形成问卷。首先,对于纵向关系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及相关部门的关系来度量企业家动员政治资源的能力;其次,对于横向关系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企业家与同行、上下游企业和无关的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度量;最后,对于社会关系的测量,本研究主要采用企业家与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媒体之间的关系来度量。在预试问卷中共由11个项目构成,分别从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企业家的关系能力进行测量。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最终采用7个项目来测量企业家关系能力,Cronbach's a值为0.943。

对于风险承担能力的测量,本文主要借鉴了奈特(1921)、Hamel(2000)、张焕勇(2007)、段晓红(2010)等实证研究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式,形成问卷。在预试问卷中共由8个项目构成,分别从企业家风险承担的意愿、对不确定性的态度、自信程度、对工作安全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测量。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最终采用3个项目来测量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Cronbach's a值为0.846。

3.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本文设定了以下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选用企业进入时的员工数作为测量指标;(2)行业经验:采用在进入燃气行业前,企业家是否具有相关行业经验来测度,如果具有相关经验,则为1,如果没有,则为0。(3)企业家学历:按照学历的高低分为1、2、3、4、5。本文各研究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变量定义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进入行为,其中进入决策结果有进入和没有进入两种情况,为二元选择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进入程度结果有三种情况,是有序分类变量,采用Ordeded pr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五、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讨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通常要先检验变量的相关关系,以揭示变量间统计关系的强弱。我们列出了各个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一般认为,如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5以上,则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吴明隆,2010)。从表中的各个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均小于0.75,可以初步判断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性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3给出了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在模型1中,我们只保留了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经营经验、企业家学历),而模型2、3、4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

在模型1中,我们检验了所有控制变量。我们发现,模型的CR2和NR2分别为0.257和0.343,表示控制变量与因变量有低强度的关联,HL检验的显著性为0.011,说明模型的整体适配度不是很好,在3个控制变量中,只有企业规模和企业家学历与企业进入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企业经营经验与企业进入决策的关系不显著。模型2、3、4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之后,CR2和 NR2分别为0.514、0.551、0.420和0.686、0.734、0.560,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强度明显提高,HL检验的卡方值分别为6.495、10.247、7.318,显著性Sig分别为0.592、0.248和0.503,均不显著,表明模型的整体适配性很好。变量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3.275、3.103和1.940,且检验值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可见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对企业进入决策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1a、H2a和H3a通过检验。

表3 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表4给出了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的Ordered Probit Model极大似然估计结果。模型5只保留了控制变量投资规模、经营经验和企业家学历,模型6、7、8在模型5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

拟R2是模型拟合优度,表示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度。对Ordered Probit Model而言,主要考察极大对数似然比,在模型5、6、7、8中,其极大对数似然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它们的构造是合理的。而拟R2的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增加不同因素后,能否显著提高模型的解释力。通过比较模型5、6、7、8的拟R2指标可以发现,我们在模型5的基础上分别加上企业家关系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发现机会能力后,模型整体解释力明显增强了。

在模型5中,我们检验了所有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在三个控制变量中,投资规模的回归系数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经营经验的回归系数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为负。

在模型6中,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对企业进入程度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因而假设H1b通过检验;在模型7中,企业家关系能力对企业进入程度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因而假设H2b通过检验;在模型8中,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对企业进入程度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因而假设H3b通过检验。

表4 Ordeded probit模型回归结果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通过假设H1a和H1b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此结论与Penrose(1959)和Shane(2000)等研究观点趋于一致,即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可以给企业带来进入合法性绩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方面,尽管有新36条背景,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原先主要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经营,在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政府又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情境下,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对民营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是一个非均衡市场。而在非均衡市场里面发现机会和价值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所以只有那些拥有发现机会能力的民营企业家才有可能进入政府管制的城市公用事业,当这种能力越强时,其以更高程度进入的倾向就越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的调研问卷集中在浙江省,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主要以企业为主导,而不是政府为主导,在这种情形下,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是否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是否值得,主要由企业家自已判断,因此,企业家自身发现机会能力的大小就直接影响企业进入行为。

其次,企业家关系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通过假设H2a和H2b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家关系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此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许多企业家为了获得进入政府管制行业的机会,往往积极构建与政府官员、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同行的各种联系,通过这样的联系来获取关键性资源,由此,优先获得了进入机会。

最后,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通过假设H3a和H3b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与民营企业是否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正相关,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程度正相关。此结论与Zimmerer&Scarborough(2006)和张福辉、郭玉芹(1997)等的研究结论相似。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对于民营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进入政府管制的行业(如城市公用事业)与进入非政府管制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进入政府管制行业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城市公用事业本身具有投资大、资产专用性强等特征,对民营企业而言,进入时可能遭遇各种进入壁垒,进入后产品或服务是不是真正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诸多要素,使得经营更是充满着风险。这就使得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民营企业的管理更加复杂、风险评估更加不确定及收益更加不稳定。因此,企业家的风险承担能力成了企业进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

六、结 语

本文以浙江省218家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111家为进入燃气行业的民营企业,107家为随机抽取没有进入政府管制行业的民营企业,考察了企业家关系能力、发现机会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对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并运用SPSS19.0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是影响企业进入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们都对企业进入决策和进入程度有积极正向影响。即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越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可能性越大,且进入程度越高。

本文对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拓展了企业进入行为的研究视角,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回忆式填答问卷的偏差。本文要求被试通过回忆来提供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时的信息,因此被试回答难免存在一些偏误,如答卷人如果不是企业家本人,可能无法准确记得企业在进入时的主要情形。但是由于无法收集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大量项目的时间序列数据,涉及回忆的调查是收集和分析大样本数据的唯一可行的办法。第二,研究效度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研究对象固定在浙江省,而浙江省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域,所以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否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低的中西部地区也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样本选择可能存在偏差。为了使研究更为完整,本研究对进入企业和没有进入企业的企业家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是很难找到跟进入者一起竞争而进入失败的企业,所以本文对于未进入的民营企业采取随机抽取的原则,这本身会存在偏差,因为被试有可能根本没有意愿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而跟企业家自身能力无关。

[1]Morschett,D.,Schramm-Klein,H.,Swoboda,B.Decades of Research on Market Entry Modes: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External Antecedents of Entry Mode Choi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0,16(1):60-77.

[2]汪秀琼.制度环境对企业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Lumpkin,G.T.& Dess,G.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35-172.

[4]李明.企业家国际经历对企业国际化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全球胜任力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6]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 [J].学习与探索,2006,(2):39-40.

[7][美]丹尼尔.F.史普博,余晖译.管制与市场[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8]乔立和金占明.关系对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战略选择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109-113.

[9]刘小玄.成功的民营化:选择企业家和实现利益均衡[J].上海国资,2004,(5):47-48.

[10]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J].管理世界,2006,(5):107-113.

[11]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5):97-106.

[12]龚军姣.政治关联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成长——基于首家基于首家公交民营企业案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95-104.

[13]贾生华.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匹配 [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1-23.

[14]Anderson,E.,Gatignon,H.Modes of 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6,17(4):1-26.

[15]杨俊.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31-37.

[16]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17]Shane,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nization Science,2000,(11):448 -469.

[18]朱吉庆.国际新创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9]龚军姣,王俊豪.企业家能力与城市公用事业进入壁垒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35-42.

猜你喜欢

公用事业机会民营企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没机会下手
公用事业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研究
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特许经营项目的定价机制探讨
兵团新建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发展思路探讨
公用事业的经济效率及交易成本最小化问题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