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安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2014-08-08孙晶

金融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西安市

孙晶

摘要: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加快,基于这种前提下西安市拉近城乡发展距离,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必须条件,决定着新时期战略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推动着历史文化特色国际性现代化都市的建立新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文章基于西安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开展,分析研究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存问题以及问题诱因,探索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前进方向。考虑到日益凸显的城乡矛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途径是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中国现状;城乡一体化;西安市

长期以来,城市和乡村都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风俗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异。目前国内城市人口众多,依靠现代化工业实现经济循环,而乡村主要依靠农业,尚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为城市和工业提供便利。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即现代化工业生产城市经济与典型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并存。但城市和农村在对立的同时也彼此影响,存在内在联系和要求。目前这种二元结构越来越难以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进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联系也更加紧密,改变二元结构格局,减少城乡差距,密切城乡联系和彼此作用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国内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整体构建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也是潜移默化中扭转城乡二元经济布局,从根源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1、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至今,西安市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据相关数据显示,西安市1978年至2010年生产总值从25.35亿元增长至3241.69亿元,经济总量增长幅度十分惊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2.1%,较全省平均增长率高1.7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2.3个百分点。本世纪伊始,西安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增长速度超过13%,增长速度快速增长,且更加稳定。

基于另一种角度而言,西安市城乡二元结构更为明显。就西安市人口分布而言,农村人口数量小于城市人口数量,但占比较大。2010年统计中西安市总人口数为847.41万人,405.17万人为农业人口,占比47.8%,近总人数的一半。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西安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比较大,该年西安市城镇居民单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元,而农民总年收入不到八千元,城乡差距明显。

总体来说,西安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和乡镇居民生活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工业有所发展,表明该市已逐渐达到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物质基础和外在条件。城乡一体化的进步能够推动世界性现代化大城市进程,促进西安城镇化和小康社会的构建。

2、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西安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很大程度提高,为缓解城乡差距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石。但受到城乡二元体制格局限制,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反而越来越大,给进一步西安城乡一体化造成阻碍。

2.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开展城乡一体化是为了缓解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但就近几年西安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来看,距离不缩反增。城乡产业、收入差距大致表现出扩大趋势,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涨幅程度第一次超越城镇居民。这种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究其根本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彻底摆脱,还没有建立健全农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有机联系,从而减弱了城市发展与工业进步对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带动力。

2.2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可以在建筑、教育、就业、医疗、保险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城市与农村拉开很大一段距离。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还要归结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布局的限制,不可否认这是对农业部门制度性歧视。二元结构体系不仅是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更是从根本上区别了城市居民和乡镇居民,在社会身份上定义了二者的不同,乡镇居民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社会福利制度。另外,就社会保障方面,如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等,乡镇居民也受到歧视对待。每年国家投入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可达上千亿,而农民则几乎得不到任何实际保障。

2.3存在对农村的歧视性政策

中国政策很长一段时间上都重视城市、歧视农村,对其实施歧视性政策,并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国家财政投资更侧重于城市。如公共设施建设、教育资金投入、医疗保险投入、社会保障多个方面,都侧重城市忽略农村,占比较大的城乡居民得不到与之匹配的资源数量。其次,国家金融政策更倾向于城市,忽视农村。乡镇金融单位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合作对象更偏好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大多是城市企业,从而促使农村资金朝城市金融体系流动,进而难以满足农村信贷支持;再次,受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影响,乡镇价值有很大一部分被城市吸收,拉开了城乡居民经济水平的距离,也使城市发展更加快速,乡镇发展更加缓慢;另外,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居民土地被廉征贵买,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2.4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长期对农村的忽视导致其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在设施功能、布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无法实现良好的设施共享。大部分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都较为落后,如能源供给、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商业服务、环境绿化等。现代化水平较低,已有的水利工程也基本上存在老化现象;乡镇基础设施不足,排水、绿化、资源供给等相关设施比较匮乏,难以提升其居住环境,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虽然大致上实现了公路的普遍性,但近1/5的行政村仍然没能摆脱砂石路面主干道的窘况,基础设施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资源的共享,减弱了城乡的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

2.5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

目前西安城乡二元结构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城乡产业联系性较差,没能实现有效融合,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良性产业循环。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类型不同,前者为劳动密集型,后者为知识、资金密集型,二者很难形成彼此依赖的关系,从而也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另外长期以来既定的思维模式和政策习惯将城市发展产业定位与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则是促进农村产业化进程,这种不全面的观念和政策阻碍了城乡联系性的增强,减弱其互动性,增加一体化发展难度。

3、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城乡一体化建设并非单一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多项内容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应点面结合,围绕西安市城乡一体化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联系国内外发展现实,进一步探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保障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

城乡一体化是围绕城乡经济一体化开展,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其发展进程和实现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强化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合作,逐渐形成二者的联系和依存关系。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更有效的实现城市的极化和扩散。实现城市带动乡村,以工业促进农村发展,以城市带动乡镇进步,充分发挥城市的引导作用,借鉴城市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周边乡镇发展,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减小城乡差距。另外,城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探究产业集约发展体系,打造特色模块,探寻地域式合作联动机制,快速进入城市群经济圈。摸索城乡合作共同发展的新途径,调动城乡经济发展活力。落到实际,充分利用城乡发展活力,加快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有效流动,真正落实城乡经济一体化。

3.2实施城乡空间结构优化

城乡一体化的显著特征还表现在城市与乡村空间布局的重组和优化。城乡间充足的城市网络、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和空间组织优化均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要求和标志。城镇和农村都不是单一的体系,因此在促进二者逐渐形成有机统一体的同时,必须在区域内部促进要素流动并进行有效的人为干涉,实现城乡间社会、经济、生态和空间的有效结合,快速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体质下,受城市规划观念影响,均围绕城市开展,空间结构并不完全客观科学,没有考虑到城乡空间的有效调整和其发展的统筹兼顾,阻碍了城市带动能力的发挥。且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划,彼此难以统一,布局更为混乱。所以,编制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密切联系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维持城乡空间的演变秩序,逐渐形成产业梯度布局和集群发展,贯彻城市的带动功能,逐渐形成构架合理、能力互补、彼此促进的良好空间结构,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3.3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一体化的另一显著特征还在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府的主导下,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减小城乡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就农村卫生、文化、技术、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都面临着不足或缺乏的情况,调整财政投入构成,加大乡镇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促使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方面加大力度。首先是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基础性服务,包括就业服务、养老服务、救助服务等;其次是完善城乡一致的公共服务体质。例如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有关公共教育资源更侧重于落后山区,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格局,使教育资源分配更为有效,保证城乡居民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设置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制度、救助制度,保证基层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再次健全公益基础性服务,包括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提高农村公共设施资金投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另外,编制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制度,包括资金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等多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逐渐构建基础性服务多元提供的良好模式。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中十分重要的价值理念。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全面考虑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持续性的城乡生态环境,不仅要从生态中获取利益资源,还要保持生态的碧水蓝天。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与日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外来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质量,更加关注这一方面。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越来越高,从而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这么说,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资金加大力度,不但能为诸多年后的子孙后代谋福,更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4、结束语

在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客观实际。我国应通过尽快建立和健全城乡规划,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进步,促进城乡相关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构建等措施,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借助同时具备技术和公共政策两种属性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对其展开全面表达,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规划模式的形成,城乡一体的构建奠定基础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茜.推进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 ].理论导刊.2011(10):81-83.

[2] 张峰.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目标评价体系与发展路径[J].江淮论坛.2011(6):41-45。

[3] 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1(1):13-15。

[4]王小林.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探讨[J].数字与缩微摄像,2010(3):18-20.

[5] 郝仕龙,曹连海,李壁成,乍态位瑚论及在上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以同原上黄试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0(3):35-37

[6] 白永秀,赵伟伟,王颂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J]重庆社会科.2010(10):51-57.

[7]段禄峰,张鸿.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的西安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析[J].生态经济,2011(8):75-76。

[8] 张沛,段禄峰.从主体功能区建设审视西部城镇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2):93-96.

[9] 王实峰.对目前“逆城市化”现象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l(1):l l.

[10]蔡屏.对社交网络工具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0(6):136-138.

[11]温家宝.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J].求是杂志,2012(2):3-10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西安市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研究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