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环保要借势、借刀、借力”
2014-08-08丁媚英
丁媚英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倒计时的开始,广大制造企业即将进入全新环保要求下的营商环境,面临更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公众创造宜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守法企业营造更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近日,“佛山环境保护暨绿色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召开,来自政府、企业、媒体、院校等各方代表围绕上述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形成共识——环保“紧箍咒”目的不在于“关停”企业,而是要致力于通过推动环保事业建立公平新秩序,提升企业、产业及城市的竞争力。
“环保与GDP并非矛盾体”
“如果只追求环保成绩,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这个环保局长也可以说是称职的,但这样的局长谁都可以干。我们追求的理念是,必须要环保和GDP一起考虑。”在研讨会上,佛山市环保局局长彭聪恩畅谈佛山环保工作思路。
据悉,今年佛山实施铁腕治污,不到半年时间,市环保局突击查处企业远超去年。对此,佛山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永泰介绍,“我们实施铁腕治污、出台了100项环保民生实事,目的就是要解决市民最关心的雾霾污染和河涌黑臭问题,还市民一个干净、美丽、健康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企业作为环保主体之一,也是GDP的贡献力量,有人提出,佛山加大查处力度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直接的影响。对此,彭聪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发展并非矛盾体。不久前,他曾组织有关负责同志专门到佛山市统计局进行了调研,通过查询因违法排污被处罚的企业经济数据,发现这些企业对GDP影响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佛山,真正污染的企业,基本不是大企业,绝大部分排污企业是无执照、无资金、无场地的‘三无企业,多数分布在村级工业园区。”彭聪恩表示,现阶段佛山执法的难点在村级工业园区,由于偷排成本低,环保部门需要经常突击检查,但即使断电、断水都没用,他们一搬迁就全都解决。相反,大型企业出于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考虑,在被查出有排污违法行为后,都会及时按要求整改。也因此, “污染整治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但主要影响的是少数集体经济的受益者,而非广大群众的利益,所以该打击。”
“环保工作要借势、借刀、借力”
尽管现阶段,佛山环保工作面临的压力、挑战仍比较大,但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关注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佛山的环保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彭聪恩说,“我们希望能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和《佛山绿色皮——佛山环境保护暨绿色发展调研报告(Ⅱ)》的发布,呼吁全市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为环保出谋划策。”
今年以来,全社会环保整治氛围越发浓厚。在这一背景下,彭聪恩用“借势、借刀、借力”概括了今年佛山环保工作的最大变化。
所谓“借势”就是,现在全国上下,政府、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前所未有,这是大势所趋。“环保部门要乘势而上开展环保工作,企业也要明确自身的环保责任。”彭聪恩说。
而彭聪恩所说的“借刀”,是指依靠近期出台或即将实行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两高”环境污染刑事犯罪的司法解释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等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环保执法的有力工具,环保部门要用好这把“刀”,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也要让所有企业感受到这一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到位。
而“借力”是指全社会合力。“其实环保局只不过是一个出标准、监督的部门,如果希望完整、彻底推动环保工作,就必须借全社会的力量。”彭聪恩认为,环保部门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在政府层面联合多部门依据各自职能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发挥媒体、社会组织、公众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将环保做到实处。
“环保高标准,对企业既是倒逼也是爱护”
“从2005年到现在最大的不同是,过去是人家逼着你去做环保,现在是你自己逼着自己去做环保,变被动为主动。过去环保是经济发展的左右手。如今,经济发展依旧是发展主题,而环保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左脑,上升到主管运动方向的重要位置。”杨永泰表示,佛山的环保工作走到现阶段,如果不能认清方向,无论对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企业家未来的发展,都将带来很大的问题。
而事实上,现在从政府到社会再到企业,各个层面都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尤其是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这自然没法形成优质的企业。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吴乾元认为,“对工业企业来讲,环保已成为一个制胜的底牌。随着国家环保工作更加严格,环保标准不断在提升,我们看到,在环保标准大幅度提升前提下,一些重视环保高标准的企业,上升成为行业中更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政府对环保的高标准谋划,对坚守环保高标准、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的来说,既是一种倒逼,也是一种爱护。”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铎表示,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各界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前期投入的成本可能会大于收益,要实现向收益大于成本转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但随着环保门槛的提高,环境执法的从严,企业要立足生存,寻求更好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践行社会责任,跟上绿色发展潮流。对此,佛山市三水佳利达纺织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颖颇有认同感,他说:“在环保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工业园区的环境没做好,配套设施没做好,是吸引不到好企业来投资的,我们先把环境做好了,企业自然会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