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

2014-08-08李建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外,还应该对其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用,其中,筹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筹资方式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上市公司,筹资是其核心的财务问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筹资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阻碍着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113-03

一、筹资方式概述

(一)筹资方式的重要性

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运用筹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筹集资金是指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决定资金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企业筹资决策涉及筹资渠道与方式、筹资数量、筹资时机、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筹资成本等。其中,筹资渠道受到筹资环境的制约,外部的筹资环境和企业的筹资能力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筹资方式;筹资数量和筹资时机受到企业筹资战略的影响,反映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筹资结构受制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企业筹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筹资政策必须在宏观筹资体制的框架下作出选择,因此受到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约束。由此可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筹资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1.按筹资性质分可分为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股权筹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它归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对股权资本依法享有经营权,无需支付固定利息采用投入资本、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债券筹资,债券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它归债权人所有,有使用年限,并且需要支付固定利息。可采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商业本票、商业信用和租赁筹资方式取得。

2.按期限长短分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短期筹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主要弥补营运资金不足以流动负债方式取得资本的筹资方式;长期筹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主要用于固定资产,以长期负债或筹集股权资本的筹资方式。

3.按筹资方向分可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内源筹资是指将企业的盈余、税后利润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减少企业现金流出而进行筹资,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因此筹资成本低;外源筹资包括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和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一种方式—可转换债券,外源筹资成本较高。企业优序融资理论,企业的融资优序为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而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择优顺序却截然相反。

二、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筹资偏好

1.股权筹资成本较低。在中国股权筹资成本低于债权筹资成本。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股权资金因股东收益不稳定而要求较高的回报,且只能在税后支付股利,使筹资成本上升,股权筹资的成本高于负债筹资。然而由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没有严格的股利分配限制,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因此造成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缺乏债务融资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在业务经营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还会造成股权的稀释,引起每股收益的下降,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弱化了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导致经营管理者不会珍惜筹集的资金,对其随意使用和闲置,甚至投入股市进行投机,造成投资的低效率。

2.为了改变不合理资本结构。上市公司在为了改变上市前所具有的过度负债的不合理资本结构,在上市后便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降低其过度负债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也就越有动机利用股权再融资途径充实自有资本。如果利用债务融资,不但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恶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且债务融资还会使上市公司整个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同时也会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甚至使上市公司面临破产。因此,相比而言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这样的资本结构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和行为,致使公司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融资的盲目性使上市公司筹集到巨额资金后,往往显得准备不足,更谈不上有效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市场和公司自我约束力太弱,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经营短期化行为,偏离主业,盲目进行了多元化投资,使资金使用效率出现下滑的现象。

3.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是指独立于股东或者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个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地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收到侵害,“内部人控制”造成了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缺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但由于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缺位,造成国有产权虚置,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机制难以建立,很容易产生公司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而滋生出“内部人控制”问题。此时,经理人员拥有超强控制权,在选择融资模式时自然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股权融资。为减少经理人行为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偏离,委托人可以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将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的利润挂钩,促使经理人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选择符合股东利益的融资行为。然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的收入不仅数额较少,而且与企业效益的高低没有多大联系。对于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说,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单纯的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对经理的激励措施毕竟作用有限。经营者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外部股东的投资策略,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不利于公司成长和治理。这种激励机制的缺乏和由于“内部人控制” 造成的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强化了经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股权融资偏好。

4.市场运作机制不规范。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市场监管和约束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证券市场上,对股权融资的投向审批不严,上市公司可随意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而政策的调整和宽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这是导致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外部筹资中债券筹资比重偏小

1.债券筹资风险较高。债券性筹资不同于股权性筹资,股权性筹资虽有股权控制问题,但它最大的优点是筹资不用归还本息,不至于让企业负债;而债权性筹资,只要发生就使企业面临着还本付息问题,在企业无法还本付息时,企业要承担违约风险和企业破产的命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券筹资的风险更大,债券筹资具有一定限度,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债券筹资的成本不断上升,加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和最后清算。公司债券通常需要抵押和担保,而且有一些限制性条款,这实质上是取得一部分控制权,从而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和进一步的筹资能力。

2.债券市场的本身约束。国家对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债的潜在需求,比如,累计债权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筹资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同时,企业债券市场交易远没有股市活跃,甚至出现有行无市的现象,使得债券的流动性降低,影响了投资购券、持券的积极性。因此造成了上市公司外部筹资中债券比重偏小的现象。

endprint

(三)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1.信息的不准确性。有些公司不重视投资者的权益,对其所发布的信息不经过仔细的校对,而有些公司则有意发布不准确信息,操控股票市场价格,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些都将对投资者权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筹资情况。

2.信息的不完整性。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控股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投资人权益,故意隐瞒有效信息,使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不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准确衡量公司业绩,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

3.信息的不及时。有些公司信息发布延误,影响了投资者决策的及时性,进而影响投资人权益,信发布越远离发生期,说明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上市公司的筹资产生影响。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偏重会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其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任职期间被冻结而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关心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具体价格。为了支配更多的经济资源,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股权再融资前持有的股份越多,则越会倾向于股权再融资。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不高,而事实上“内部人控制”现象又比较严重的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为外部股权融资的偏好,因为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管理层的任职好处和在职消费自然会降低或是被取消,所以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角度分析,他们有着厌恶长期债务融资的倾向。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外部股权再融资行为决定以及与股权再融资成本密切相关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决策都是由上市公司的管理控制。既然股权资本可以几乎是无代价地取得和支配,上市公司管理层自然会产生股权再融资偏好。从而尽可能充分地享受任职的诸多好处。所以要改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互相制衡的机制,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员的监督激励机制,使股东利益和经营者利益得到均衡发展。当公司真正形成互相制衡的治理机制时,投资的随意性和资本使用的无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司的整体发展与价值的提升。

(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强法制建设

1.放宽审批条件,降低债券筹资门槛。政府要减少或逐步取消对债券市场发行的额度和规模控制,降低公司债券的发行成本,增加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促使企业主动自愿地进行债务筹资,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2.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放宽对公司债券发行的利率管制,逐步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使公司债券利率尽快市场化,从而提高公司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刺激公司债券的投资需求,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公司债券的二级市场,提高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建立公司债券投资的风险转移机制。

3.加强法制建设。除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还应抓紧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补充法规中有关筹资投向的条款,同时尽快制定具有严密性、可操作性的规范上市公司筹资投向变更的法规细则,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引导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逐步走向理性化和规范化轨道。

(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1.使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中国应构建起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相结合的的立体监管框架,切实改善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监管不力的现状。在政府监管方面,政府可以给予行业监管机构相应的权利,无需事必躬亲,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树立起证监会的权威地位,使证监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执法机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权限,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作用,加强证券交易所专业监察队伍的建设,完善监察技术系统。在社会监督方面,应切实加强其独立性地位,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筹资信息的质量,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质量的民间监督者。

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政府监管部门应加重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应制定明确的执法判定标准,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于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理,应加大司法部门的介入力度,并建立健全证券民事责任赔偿制度,鼓励民事诉讼,行政、刑事双管齐下。

(四)要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

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中自创性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充自有资金;增资扩股、出售股份或吸纳新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经营利润滚动投入。企业应加大力度解决自身资信水平,提高信用意识市场经济本身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信用看成成长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提高信用意识。

中国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的利益驱动,以及股权融资成本低等都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企业的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负债筹资,同时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起赖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环境、制度环境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此外还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外为我用”,以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上市公司的筹资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志珊.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选择与结构优化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0,(3).

[2]王黎.浅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J].北方工业,2010,(11):40-41.

[3]朱敏.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J].财经视点,2010,(2):50.

[4]韩道琴,乔旭敏.上市公司筹资与投资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44-46.

[5]李瑞.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偏好的成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0,(7):25.

[6]安伟洁.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J].科技创业,2010,(8):23-24.

[7]吴文森.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3-67.

[8]许艳芳.上市公司筹资新方式—分离交易可转债[J].财会学习,2008,(7):20-21.

[9]邹丽.论企业筹资和筹资方式[J].中国商界,2009,(12):44.

[10]赵迅舟,张建群.中国上市公司筹资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J].财经论坛,2005,(5):118-119.

[11]邹剑峰.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因素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7,(4):171-172.

[12]陈英新.对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模式的理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5,(10):60-61.

[13]关明坤,牟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股东权益及市场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3):63-65.

[14]朱文,毕秋香.民营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股权融资效应[J].特区经济,2011,(3):119-121.

[15]吕梦瑶.中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之浅析[J].商业文化,2011,(3):252.

[16]任明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改进建议[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9-51.

[17]Shaw K.W.Corporate Disclosure Puality,Earnings Smothing,and Earning s Timelines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4-09

作者简介:李建辉(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总会计师,从事会计准则及税收筹划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