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剩余价值理论视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现象分析

2014-08-08张鹏

2014年11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

作者简介:张鹏(1989-),男,汉族,山西晋城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摘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而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转向了“市场”,计划和市场已不再成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发展的前提下,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它那能够生产比自身价值大的独特的使用价值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即“G——W——G”(G>G)。资本家运用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收回原来投入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用其手中的货币从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拥有者,也是劳动产品的占有者。

马克思把雇佣工人的劳动过程分为了恢复自身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劳动和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资本家获得剩余劳动的方式也分为外延式的绝对剩余价值和内涵式的相对剩余价值。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人维权意识的增强,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已然落后,而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方式则倍受青睐。而相对剩余价值也只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出于追逐利益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单个资本家不得不不断提高自身生产力使自己的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比同行更多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超额剩余价值。为了掩盖其剥削的本性,资本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工资的形式。为了正大光明地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把利润、利息和地租看作是自己资金、贷款、土地投入的应有回报。在这些华丽外衣的包装之下,资本家追逐利润的丑陋本性表露无遗。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引用托•约•登宁所描述的“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存在剩余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神话。与此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腐败滋生、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人们不禁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不存在剥削,有没有剩余价值?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并在我国经济学界引发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的范畴,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剩余价值。当然,社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有着质上的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剩余价值的范畴是专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剩余价值是打开西方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钥匙,是推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武器。对于剩余价值应以净增价值来替代,它在性质和结构上都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仅指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的部分。相比较而言,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符合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可知,剩余价值的确客观地存在着,不容忽视。剩余价值理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而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也认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离不开流通领域,资本家只有将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卖出变成货币才能真正获得剩余价值。由此可知剩余价值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其一,要有一个自然基础,即一定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亦即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其二,要有一种社会关系,即商品交换关系,只有存在商品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才表现为价值,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也才表现为剩余价值。”②市场经济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完全具备了剩余价值实现的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因此剩余价值理论仍然适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③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多种要素又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专利等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下,不管是非公有制经济、还是各种生产要素都会参与其中,既然商品、价值、价格、资本等概念都为我国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那么资本所要追逐的剩余价值也理应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剩余价值理论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三、从剩余价值理论的视角来看待当前我国的不公平现象

当我国国门打开的那一刻,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雄厚的资金如潮水一般纷涌而至。当人们从耻谈利益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走向承认合法追逐利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久被压抑的利益观在外来文化的催化下迅速膨胀。人们拿起经济全球化这把利刃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然而人们在收获丰厚利益的同时也斩掉了生态环境,斩断了淳朴民情,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当我们从剩余价值理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时,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明朗。

(一) 利益驱动下造成的环境不公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大部分为国家和人民所有,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就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就是都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手段,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提高经济增长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与同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仍然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只能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这种经济的增长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是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沉重的环境污染,是对自然环境的极度不公。

(二)剩余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就业不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无论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还是公有制经济的企业都必须参与市场竞争、都存在资本积累的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出于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驱使,企业必然会引进先进技术、改进陈旧设备,朝着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前进。而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以自动化、信息化为依托,以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基础,注重脑力劳动,这必然会提高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失业人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并非人力资源强国,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必然会导致相对剩余人口增加,因此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成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在工作岗位的供给无法满足人们上岗的需要时,就会出现许多工作岗位的市场化,就会出现拉关系、走后门、买岗位,“拼老爹”的现象。企业高管在招聘时,往往会出现任人唯亲、兜售岗位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增大就业难度,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

(三) 剩余价值的分配中不公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律、政策等的不成熟、不完善,往往会滋生腐败,而腐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剥削,是剩余价值在分配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的集中体现。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一些政府官员不顾法律约束,不理人民疾苦,腐败形式隐蔽多样。大体可以分为搞形象工程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性腐败、官商勾结的寻租腐败、暗箱操作的地下经济腐败、偷吃皇粮的税收流失腐败。胡鞍钢博士曾对腐败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这四种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比重在13.2%-16.8%之间,其中各种税金流失额在5700-6800亿元之间,国有经济投资和财政支出流失在2575-3410亿元之间,垄断行业租金在1300-2020亿元之间,走私等非法经济‘黑色收入在300-340亿元之间。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实际经济损失远比这一估计大得多。” ④这些流失的资金从本质上来说是全国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在分配中的不公平、不透明,导致大量资金最终流入损公肥私的腐败官员、投机倒把的非法经营者和独断专行的垄断行业人员的腰包里。腐败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民众的心态失衡,是分配领域的严重不公。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4]邹海涛.也要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5]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6]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理论.2004年第5期.

注解

①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23卷,829页.

②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理论.2004年第5期,第3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④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第34,60-62页.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
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论商品经济与金融史的关系及发展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论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接地气”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探微
商品经济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