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符合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2017-05-13张涵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生产力规律

张涵

摘 要: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将计划与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制度属性。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过程,这将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规律;商品经济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27-03

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探索的过程。自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我们党一直没有停止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由探索阶段走向深化阶段,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这个重大突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这一理论形成过程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与时俱进的政党。我们党对于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制定出合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政策。按照其认识的历史阶段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索阶段、突破阶段和深化阶段。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上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是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未来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是私有制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计划经济将取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是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比较发达的前提下。但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生产力落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客观情况下,我们党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必须对其进行限制,发展商品经济只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的客观条件下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在列宁时期的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未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忽视商品经济的作用,导致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危机,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否定商品经济,主张消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该政策的实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国内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是该政策违背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被严重降低,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并将一些企业租给外国投资,该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公有制。列宁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便可消除,其只是把商品经济看作一种过渡时期的工具,并未真正地认识其作用。

斯大林时期忽视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经济,推行计划经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排斥商品经济,用行政指令管理经济,这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项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激化,为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1956年,三大改造在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由此确立起来。我们党在对列宁时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犯错误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对商品经济进行有益探索。

在经济体制方面,1956年9月,在中國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云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方针。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在计划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是补充”这一论断的提出,实际上肯定了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是对商品经济的一个有益的认识。

1956年底,在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毛泽东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的思想。该政策主张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是可以允许存在的,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有益补充,并且通过竞争使企业充满活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该思想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商品经济。

根据中国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际情况和党内一些人担心发展商品经济会触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与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便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便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从毛泽东的话中可以看出,其已经开始认识到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并没有制度的属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起源,是对商品经济的一个重大认识。不久,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其认为,价值规律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律。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指出“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两个原则是社会主义阶段绝不能不严格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这进一步肯定了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

虽然我们党前期对商品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急于求成,忽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导致出现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从本质上来说,是我们党没有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导致的。

从上述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对商品经济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利用价值规律是由我国的客观状况所决定的。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社会产品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并且国家控制一切商品的时候,商品经济才可以消除。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计划经济,还要发展商品经济,运用价值规律这个商品经济的重要规律。虽然我们党在这个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仍然是计划经济,但是提出利用商品经济依然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遵循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虽然在探索过程中犯了一些“左”和右的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探索阶段,其一些观点为邓小平时期突破计划与市场的对立观念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来源。

二、突破人们传统观念,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党通过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商品经济的认识实现了重大突破。1976年10月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党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认识商品经济,以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產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突破原有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有计划的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发挥国家企业地方和劳动者个人四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说明我们党开始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重新定义商品经济的作用,以实现市场活力的激发,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了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时我们党已经开始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放在同一个维度下思考问题,承认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之后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根据邓小平相关论述,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原则,并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部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虽然是从属的次要,但是必要的有益的”。这时候我们党已经认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作为对计划经济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一步。

1984年,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决议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但当时的实际状况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无法跨过发展商品经济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和深化过程。生产力水平低的客观现实状况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商品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之后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体制”。这进一步增强了商品经济的作用,是将商品经济作为辅助作用的又一重大突破。

1992年初,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在南方谈话中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该论断的提出从根本上突破了人们认为计划和市场相互矛盾不可互存的观念,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发挥商品经济必不可少作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一个重要体现。为调整生产关系提供了基本原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这将市场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充分强调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对原有市场发挥辅助作用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自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将市场看作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阶段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邓小平南方谈话突破人们的传统观念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再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不断突破原有观念,并由理论走向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成就的取得,究其本质,是我们党不断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用市场来规范经济生活的微观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市场秩序不规范,存在一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现象;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产出不能达到潜在产出;企业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差;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更加符合实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党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商品经济的认识,并将理论付诸实践,实现了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基础作用到决定作用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五大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进一步深化了对市场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而且不能忽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由此看出,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市场的基础作用并没有改变,只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社会發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商品经济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变大。如何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该原则的提出,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由基础作用变为决定作用;二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变为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以提高有效供给,避免结构性失衡,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提出是我们党新时期在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使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大创新和发展。该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到邓小平时期突破人们认为计划和市场矛盾的观念。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虽然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左”和右的错误,但从总体来看,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深化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逐步认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重要反作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制定出一系列合乎中国发展实际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切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我们党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结果,这必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8.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5,23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5-1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

[9]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9.

[10]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7.

[1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5(2).

[12]毛传清.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5):71-79.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生产力规律
来不及生产力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差异分析
找规律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巧解规律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