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学模式探讨
2014-08-08兰小红
兰小红
摘 要: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经济状况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分析经济贫困制约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助学管理工作的角度探讨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教育公平;贫困生;全面发展;助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37-02
一、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教育公平缺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显,贫困生已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截至2014年2月,张家港校区共有在校生2 821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为859人,占在校生总数约30%,特殊困难学生285人,占总学生数的10.1%;民办高校的贫困生人数也有扩大的趋势,苏州理工学院(张家港)共有在校生2 844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有500人,占学生总数的17.6%。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成为高校的焦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教育不公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结果不公平。其中教育机会不公平最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贫困生入学难,完成学业更难[2]。可见,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凸显出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二、经济状况制约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设立了一系列奖助贷政策,各高校也不断加大助学力度,帮助了很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走入大学。但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经济上的拮据导致了贫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经济状况窘迫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业。贫困生相比不用操心生活费的学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勤工俭学,凑学费和生活费,据调查显示:40%的贫困生需要靠勤工俭学来补贴生活费,一大半的贫困生都认为经济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被贫困牵扯了更多的精力,造成了一定的身心负担。同时贫困生还没有能力花钱购买课外学习资料或参加课外培训班,这使他们缺乏一定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习效果[3]。
由于贫困牵扯了很多精力,贫困还会使他们在组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缺乏锻炼机会。贫困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挣钱,只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从而忽略了自身其他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大一部分贫困生都会担心影响学习而不愿担任学生干部,对于他们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为班级同学服务。调查显示有20%的贫困生因为经济状况限制而不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这使他们欠缺了很多锻炼机会,在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欠缺,不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影响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表现
(一)容易萌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贫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生,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在当地教育、经济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导致了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使他们的文化基础、爱好及特长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同学有一定的差距。有一些贫困生将这种差距认为是伤自尊的比较,因而常常表现出沮丧、自卑的心理倾向。
(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通常表现为紧张、不安等多种心理状态。贫困生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觉得处处笼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每年都要为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忧愁,经常会觉得不安。一部分贫困生在学习、生活条件较为拮据的情况下感到自卑,从而身心受损感到压力巨大,学业上也会感到吃力,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并且一旦学业不顺,这种心理特征会更加明显,并有可能因为焦虑过度导致心理崩溃,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容易产生自闭行为
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贫困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或社团活动。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生活费里没有社交活动的预算;另一方面是能力方面的原因,不少贫困生由于埋头读书,无暇顾及学习以外的文化生活,因此他们在文化活动等方面缺乏实践和体验,由于技不如人而自卑,并逐步淡化了这些兴趣。所以,多数贫困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4],给人自闭、不合群的感觉。
四、构建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学模式
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的美好理想。教育公平应该包括: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此,助学工作者要围绕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
(一)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要让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并正视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并不是都和高等教育相关,高等教育有着其积极的功能,它可以协调矛盾,但不能完全解决矛盾[5]。
其次要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贫困生一般都有着普通学生不曾有过的人生经历,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可,这就需要助学工作者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最后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高校突发事件都是心理问题造成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由于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所以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不容忽视。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给予具体指导,多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肯定他们的优点,通过激励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同时动员广大同学主动与贫困生交往和交流,使他们克服自卑、焦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状态。
(二)构建“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助学工作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但这项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学生、银行、学校等多方的密切配合。其中“贷”,目前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还应实行贷款方式和品种的多样化,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实现还款方式多样化。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避免还贷拖延等情况。作为高校助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落实好政府的各项资助政策,还要大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筹措资金,推行好资助制度,以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6]。
1.完善资助体系,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就目前来看,总体的资助体系是为以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形式为辅。可是在助学贷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还贷期限短、贷款门槛高、手续烦琐等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助学贷款政策等资助体系,真正起到助学的作用。
2.各级政府加大资助力度。近年来,国家大力投入国家助学金、推行“绿色通道”等方式,切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问题。2007年开始,在原普通高校资助的基础上,大力扩大了资助范围,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奖励和资助标准最高达到每生每学年5 000元;2010年开始,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了资助额度,国家奖学金达到每生每年8 000元,国家助学金也分别由每生每年3 000元、2 000元和1 000元提高至每生每年4 000元、3 000元和2 000元;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年6 000元,在校期间全部免息;同时设立了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7]。在2011年由于物价上涨还向贫困学生发放了临时生活补贴。这些措施对于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学校扩大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帮贫助学。要提高资助额度,给贫困学子提供更多的资助机会,切实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一起来支持高校贫困生工作。目前社会各界在贫困生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关注,正是学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学校要实事求是地加强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宣传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不畏贫困、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也可以宣传企业人士热心助学的感人事迹等,以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8]。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作为高校的助学管理工作者,我们的目的是“物质上扶贫,精神上扶志”,要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并鼓励他们将贫困作为向上的动力。我们不仅要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2]徐华.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其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3]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4]阮碧辉.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5]周洁敏,等.普通高校招生制度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6]华婷,等.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7]冯建军.制度化教育中的公正:难为与能为[J].教育科学研究,2007(2).
[8]曾琴.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公平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
[9]施永红.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结构分析与援助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02(2).
[10]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