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研究
2014-08-08张妮佳
张妮佳
摘 要: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一种类型,其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质和鲜明的特点。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186-02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探索,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观导致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繁荣,对我国创业教育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在社会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教育部的政策推动之下,己经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近20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新的潮流。美、英、法、日等国的创业教育均已推广到初中甚至小学。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2005年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前,美国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振兴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强国富民的时代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强调高等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時,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有关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求重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中华职教社等组织都对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教育部还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已建立高教司、科技司、高校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联动机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指导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怎样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文件的指示精神,满足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须研究并取得突破的重大课题。而从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切入,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既缘于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典型意义,更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次全面审视和全新探索。创新创业是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突出特色。2006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从浙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部署,对加快浙江省发展步伐,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浙江高校加强青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育创造了新的机遇。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勃兴是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近几年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和调整。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经济转型同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设置专业,高度参与了浙江的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浙江制造”、“长三角制造”乃至“中国制造”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调研,进行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正迅速向各层次教育领域延伸。教育部于2002年4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重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2007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浙江省财政厅在2008年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高职院校拨付专款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2009年扶持对象扩大至企业口所有高职院校。总体而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要务。
当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破除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竞赛、实施一些创新创业活动的偏颇认识,从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若干问题,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应体制机制和支撑体系。
二、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推动学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有效就业率。在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重视下,在相关专项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的带动下,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创新、创新性师资团队建设以及学生技能(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体包括:
1.完善管理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了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部分高职院校还率先开展了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中心专家和教育部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并以此开展了以学生课程综合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为主的创新创业活动,开了高职院校之先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还有若干所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了“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资金”,并拨专款支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为了进一步协调创新创业工作,需要在原有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操作制度的基础上对相关工作制度重新进行整合、梳理和完善。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学生管理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人事处、科研处、计财处等相关人员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在此基础上,还要按创新创业类别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四个工作组。即:管理创新类项目工作组,技能(科技)创新类项目工作组,创新型师资建设类项目工作组,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组等,以便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分院工作职责,并落实专人负责创新创业工作。其中,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的统筹管理和各项目会计核算工作;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改革研究、实施、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综合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专业技能竞赛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负责跨专业、综合性的技能竞赛、项目工作;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创新型师资团队建设工作,从而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创新创业基本职责,理顺工作关系,使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2.规范工作流程。在完善各类工作制度的前提下,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工作流程不够清晰、执行不够到位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学生课程及专业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创新项目,从“管理创新”、“技能(科技)创新”、“创新型师资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归属分类,规定创新创业项目的内涵范畴、边界范围、资助标准、申报流程、评审要求和成果的鉴定等,从工作流程上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规范。
3.落实项目资金。项目资金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予以重点落实。创新创业经费作为学校部门预算的组成部门,实行专款专用。财务部门要按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按大类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当然,创新创业经费的使用期限和各创新创业子项目立项与完成项目任务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尽管项目的申请立项每年分二次(上半年和下半年),但为与教学活动衔接,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时间大部分安排在学年初(即9月份),需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三、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学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需要不断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1.做好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建立教师聘用、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各课程要结合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标准和教师职业岗位任职标准,不断加强行业、企业、学校“三结合”的创新创业型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学历进修、职称晋升和举办参与各类建设研讨会议等方式和途径,对现有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进行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依托行业引领性企业强大的产业背景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将团队教师下到企业锻炼,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2.深化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行业、产业的先进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工作过程、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建立专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三标一系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并以此不断更新题库试题和增加试题库套数,以及对技能鉴定考核题库进行更新等,各课程组在教学实施中紧密围绕本课程能力标准,领会各模块教学内容和应知应会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和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自主开发的《自动变速器诊断与维修》,采用故障案例教学,故障案例在理论和课件上基本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从改革学生实训实践入手,试行能力本位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专业综合实践。各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创新创业项目,设立综合实践项目资源库,以项目为导向,由学生自由选择实践项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如对一、二年级学生试行每学期二周的创新创业课程综合实践,三年级学生试行一个学期的创新创业专业毕业综合实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通过校团委、学工部、教务处、二级分院等平台,在“校—分院”二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综合技能竞赛”。同时,配合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开展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共有42个校内项目立项。2009年第一批共立项30个,第二批70个也即将立项,每个立项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按照类别给予1500-3000元的资助经费。在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学联主办的2007年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上,我院七件作品经过激烈的角逐,取得了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的佳绩。人文科学部李燕等同学更是凭借高水平的发挥,摘得了比赛公开答辩中唯一的一个“最佳表现奖”。学校还被授予组织工作奖,并被确定为第二届高职高专挑战杯的发起单位。在2008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中,我校申报7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获得了立项资助,位列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R].高等教育司,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叶映华,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4]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志永.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6]Alberti,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Notesonanongoingde-
bate.Paperpresentedatthe14#AnnualIntEntConference,http://
www.intent-conference,com,2004.
[7]徐小洲,李志永.我國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8]辜胜阻,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
[9]曹威麟,李德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