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及营养状况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14-08-08毛晶晶胡斯明
魏 魁 毛晶晶 刘 尹 胡斯明
嗜酸性粒细胞及营养状况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魏 魁 毛晶晶 刘 尹 胡斯明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营养状况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脂、白蛋白等指标,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60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4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与正常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54.0%(P<0.05);贫血与非贫血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0.8%和61.8%(P<0.05);营养不良者与未发生营养不良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1.4%和56.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BMI、白蛋白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益于改善预后。
肺癌;嗜酸性粒细胞;营养;预后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4,29:1595~1597)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恶液质状态及化疗等出现消化道反应,临床常合并有营养不良[1]。目前研究认为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治疗不利,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延长住院时间[2-3]。恶性肿瘤由于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常伴有神经肌肉症状。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营养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41~77岁,中位数年龄57.3岁。病理分型:鳞癌17例(28.3%),腺癌43例(71.7%)。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21例,Ⅲ期23例,Ⅳ期14例。排除有严重脏器器质性疾病、消化道溃疡及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情况者。所有纳入病例预计生存期超过6个月,KPS评分≥60分。
1.2 治疗方法
参照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化疗方案包括长春瑞宾联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紫杉醇联合顺铂等。对营养不良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加强肠外营养支持。
1.3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时接受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脂、白蛋白等指标检测,并对上述因素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项实验室指标,生存期是指患者确诊至死亡或者末次随访终止日期。采用体质指数(BMI)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标准:①营养不良:BMI<18.5;②正常:18.5≤BMI<24.0;③超重:24.0≤BMI<28.0;④肥胖:BMI≥28.0。贫血标准:血红蛋白<110 g/L。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例(16.7%),正常50例(83.3%),其中Ⅲ~Ⅳ期肺癌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例,与Ⅰ~Ⅱ期1例比较,χ2=4.075,P<0.05。贫血26例(43.3%),无贫血34例(56.7%);营养不良14例(23.3%),营养正常46例(76.7%)。
2.2 疗效
全组患者均得到随访,截止到2014年3月,随访时间为2~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60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4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与正常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54.0% (P<0.05);贫血与非贫血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0.8%和61.8% (P<0.05);营养不良者与营养正常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1.4%和56.5% (P<0.05)。
2.3 患者2年生存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BMI、血脂、白蛋白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BMI、白蛋白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见表1。
表1 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营养不良、白蛋白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见表2。
表2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合并营养不良,其原因可能由于食欲差、能量代谢变化、手术、放化疗及负性心理等引起[4-5]。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复发转移的几率,影响治疗效果。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预后差。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措施,由于疾病自身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均可以引起营养不良[6]。放化疗对细胞的分化、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但也增加了患者机体功能的伤害,增加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本组肺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者14例(23.3%),因此肺癌患者为正常体重者较为常见,低体重患者比例并不多见,纳入病例大部分并未发生显著的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这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Ⅲ~Ⅳ期肺癌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比例显著增多(P<0.05);60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4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BMI、白蛋白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临床分期更高,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嗜酸性粒细胞在消化道和气道固有结缔组织中较为常见,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肿瘤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均见有报道[7],但恶性肿瘤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并不多见,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1.0%。肺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比例为8.4%~16.1%,本组发生率为16.7%,与文献接近,且均排除血液病、寄生虫等原因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目前有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提前于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对于嗜酸性粒细胞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曾淑英[8]报道了对肺癌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患者肺癌确诊后曾多次检查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末次入院时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而此时患者已发生了远处转移,因此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陈凯等[9]报道了对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在Ⅳ期肺癌患者比例显著升高,但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1年生存率及KPS显著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者,因此认为嗜酸粒细胞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良好。有研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3及白细胞介素-5等炎症介质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转移,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促进了恶性肿瘤的进展。当患者手术进行肿瘤切除后,患者炎症介质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恢复正常。也有研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EOS阳离子蛋白、碱性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良好。本组研究结果支持嗜酸性粒细胞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本组结果还显示: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相关,其中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常合并贫血,肺癌发生贫血的原因包括手术出血抑制了骨髓造血及肿瘤晚期恶病质状态等。贫血导致的肿瘤细胞缺氧可促进癌细胞基因改变,导致基因组及蛋白质组变化,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引起病情进展。白蛋白水平是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评估指标[10],低白蛋白往往提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11]。恶性肿瘤患者机体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使机体对氨基酸需要增加。如果患者食欲不佳或进行放化疗出现消化道反应,机体则会增加骨髂肌的分解,提供氨基酸,临床出现营养不良。白蛋白下降往往提示患者肝脏合成能力下降,临床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给予肺癌合并营养不良者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12]。
综上所述,嗜酸性粒细胞及白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益于改善预后。
[1] Sбnchez—Lara K,Turcott JG,Juбrez E,et al.Association of nutri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J〕.Nutr Cancer,2012,64(4):526-534.
[2] 甘燕青,刘 伟.肺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1,1(6):544-546.
[3] 赵冰封,秦 侃,范鲁雁,等.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12,16(1):112-116.
[4] 赵素清,李玉菊,赵艾君,等.营养支持对老年肺癌患者化学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17):71-72.
[5] 韩东景,沈艳丽,赵 楠,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化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3325-3328.
[6] 高小荃.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的比较〔J〕.临床荟萃,2013,28(3):309-311.
[7] Caruso RA,Parisi A,Quattrocchi E,et al.Ultrastructural descriptions of heterotypic aggregation between eosinophils and tumor cells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s〔J〕.Ultrastruct Pathol,2011,35(4):145-149.
[8] 曾淑英.肺癌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95-96.
[9] 陈 凯,杨拴盈.嗜酸粒细胞增高在晚期肺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5):43-46.
[10] 陈 瑶,张中伟,王 波,等.早期血浆白蛋白变异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37-241.
[11] 罗泉芳,朱世为,廖 东.白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和预后的指导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5):396-398.
[12] 王兴盛,田振伟,储宏博,等.肺癌病人营养状况与预后因素〔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80-182.
(编辑:甘 艳)
The Relationship of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ith the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WEIKui,MAOJingjing,LIUYin,etal.
HospitalofShouxian,Lu’an,2322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ith the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Methods 60 cases with lung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Eosinophile granulocyte,hemoglobin,blood lipid and albumin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urvival time were studied.Results 60 patients
follow up.The follow-up time was 2~30 months,and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2.8 months.The 1-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58.3% and 48.3%.2-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and normal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were 20.0% and 54.0%(P<0.05),2-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nemia were 30.8% and 61.8%(P<0.05),2-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alnutrition were 21.4% and 56.5%(P<0.05).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eosinophile granulocyte,hemoglobin,BMI and albumin were related with survival time;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and albumin were independence factors influencing 2-year survival rates.Conclusion Eosinophile granulocyte and albumin are independ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Improve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are benefitial to prognosis.
Lung cancer;Eosinophile granulocyte;Nutritional status;Prognosis
232200 安徽省寿县县医院(魏 魁,毛晶晶,刘 尹);215000 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斯明)
10.3969/j.issn.1001-5930.2014.12.027
R734.2
A
1001-5930(2014)12-1595-03
2014-05-23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