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治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08-08戴建义苏菲非杨守峰等
戴建义+苏菲非+杨守峰+等
作者简介:戴建义(1974— ),男,副主任医师。复治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戴建义, 苏菲菲, 杨守峰, 蒋贤高(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复治肺结核由于治愈率低,已经成为结核病控制中的主要问题,亦是耐药(尤其是多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结核病是慢性细胞内感染的典型病症,它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威胁越来越严峻。结核免疫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细胞免疫应答中,T淋巴细胞亚群各自发挥自已的功能。我们通过对我院76例复治肺结核住院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复治肺结核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变。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76例复治肺结核病人来自我院住院部,均为痰菌阳性的病人,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为(46.3±4.5)岁,男性55人,女性21人。正常健康人的标本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为(45.5±6.7)岁,其中男性27人,女性13人。两组之间差异无论从年龄或性别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和试剂
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EPICS XL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CD45-FITC/CD4-PE/CD8-ECD/CD3-PC5采用原装进口试剂。
1.3方法
对2011—2012年期间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76例复治肺结核病人,在化疗前清晨空腹抽血2 mL作流式细胞学检查;同期随机抽取我院体检中心40份健康者血液标本作对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复治肺结核组和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表1。表1显示,复治肺结核组CD3+、CD4+、CD8+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x-±s)
项目复治肺结核组正常人群t值P值CD3+(×106/L)787.2±154.01458.0±365.011.1<0.01CD4+(×106/L)457.5±124.0658.2±269.74.5<0.01CD8+(×106/L)356.1±112.0486.2±145.24.9<0.01CD4+/CD8+1.5±0.31.6±0.30.2>0.05
3讨论
CD3+T淋巴细胞表面有6条肽链组成的CD3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不直接参与抗结核免疫中的抗原识别,但可通过信号转导作用激活T淋巴细胞启动细胞免疫。本组病例CD3+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说明在复治肺结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表现降低。可认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结核病得以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CD4+T淋巴细胞又称辅助性细胞,因其在表面表达CD4分子而得名,通过与MHC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递呈的多肽抗原反应而激活。一旦激活,调节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重点涉及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起到扩大免疫效果[1]。在复治肺结核病人中表现为巨噬细胞分辩出结核杆菌抗原,形成抗原复合物刺激CD4+T淋巴细胞,随后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如IFN-γ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从而控制结核病的发展[2]。细胞毒性细胞又名为CD8+细胞,其表面表达CD8分子,这类细胞可以通过MHCⅡ与抗原直接结合,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CD8+T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相似,也能产生IFN-γ细胞因子,它们通过杀灭受结核菌感染的靶细胞,使结核菌从免疫功能差的细胞转移至免疫活性强的细胞,从而达到有效杀灭结核菌[3-5]。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治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CD3+,CD4+T和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正常,从而证实了复治肺结核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文章编号:1004-9231(2014)04-0181-04
•感染病防治•
基金项目:宁波市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11C50043
作者简介:曹利君(1970— ),女,主任技师。宁波市镇海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曹利君1, 余斐2,陈晓2, 谢益君3, 黄瑛1, 邓晓宇1, 范正铨1, 刘海峰1
(1.浙江省宁波市第七医院, 浙江 宁波 315200;2.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5000;
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宁波 315200)
中国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地区。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种类甚多,而长期以来,临床实验室仅开展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或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病原学筛查。2011年德国爆发严重的大肠埃希菌O104∶H4疫情,给我们只注重部分病原的检测和防控策略敲响了警钟[1]。目前,国内多个地区均有报道感染性腹泻病原特征,但宁波地区缺乏相关数据。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特征可能存在独特性,本单位收集宁波市镇海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开展病原监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收集和运送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镇海区人民医院、镇海龙赛医院、镇海区中医院以及2个社区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腹泻定义: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大便伴有水样、黏液样和脓血样等性状改变。采样同时进行相关临床资料调查。采集的标本立即置于4℃冷藏。 标本运送采用Cary-Blair培养基,
基金项目:宁波市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11C5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