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年~2013年伊犁昭苏垦区冰雹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2014-08-08张绍云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变化特征冰雹

摘要:用2004年~2013年新疆伊犁昭苏垦区冰雹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日数为208天,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山地区域比平原区域下降幅度较大;降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单峰型,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10月;降雹主要发生在午后14:00~22:00,降雹时间多持续在5分钟以内。

关键词:冰雹;伊犁昭苏;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72-1

1 2004~2013年昭苏垦区冰雹天气变化特点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昭苏地区74、75、76、77团四个团场2004年~2013年4~10月份冰雹天气资料,并综合了农四师气象雷达站的观测资料和四个团场的灾情报告和防雹作业统筹报表等资料。

1.1 年际变化特征

从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图1)可看出,近十年来,昭苏地区降雹日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降雹高峰期在2005年~2006年出现,这两年平均年降雹数达到了28天,2007年~2008年趋于稳定,为22天,2009年迎来了第二次高峰,年降雹数超过29天,之后4年降雹日数出现了明显的减少,2011年~2013年,年降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2013年仅为8天。在2010年之后,昭苏垦区之所以冰雹天气出现如此明显的减少,除开气候变化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新疆人工防雹作业的全面展开,工作面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据昭苏垦区具有完整雷达观测资料和降雹资料的18次防雹作业统计,仅2004年~2005年,昭苏垦区的人工防雹作业有效率达到56%以上。

图1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

1.2 季节变化特征

从昭苏垦区2004年~2013年冰雹天气季节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昭苏冰雹天气初出现在5月,且呈单峰型,这与昭苏垦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月降雹日最多的月份是6月和7月,这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时期,也是山脉融水和冰雪水最丰富的时候,南天山和阿拉喀尔山山区的直流汇入特克斯河,特克斯河水位上升明显,地表水汽充足,而6月和7月全年最充足时间的日照也为强对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1.3 日变化特征

由昭苏垦区冰雹天气日变化曲线图可知,昭苏降雹主要出现在午后14:00~18:00之间,占到总频率的76.7%,其他时段几乎不会产生冰雹天气。尤其是14:00~16:00时间段,由于处于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日照强度最大,地表温度最高,这种情况下,地表强流现象最为明显,所以降雹概率最大。

1.4 冰雹强度变化特征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和地面积雹厚度三个要素,将冰雹为为轻雹、中雹和重雹三个等级。轻雹指的是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低于2厘米的降雹强度;中雹指的是冰雹直径在0.5~2厘米,降雹时间在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在2~5厘米的降雹强度;冰雹平均直径超过2厘米,降雹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超过5厘米的降雹称之为重雹,重雹往往带来重大的气象灾害。根据近十年昭苏垦区的降雹资料来看,轻雹占到所有降雹的78%左右,是最主要的类型。重雹的发生次数虽然很少,一般占到发生冰雹次数的3%左右,但造成的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其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往往对农作物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1.5 冰雹空间分布特点

昭苏垦区降雹在背风坡上占绝大多数,这一点符合一般山区降雹的特点。降雹高度主要集中在1800米左右,且有约1/3的降雹发生在山坡和山脚下,对农作物影响并不大。其余的降雹地点以特克斯河为中轴线,降在距离河北岸边数公里的地区。特克斯河是昭苏垦区农作物密集区,尤其当降雹区域从北岸向南移动时,往往易形成高大云体,降雹强度增大,对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

2 结语

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年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从2011年开始,年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象雷达技术的应用和人工防雹工作的不断推进,防雹工作逐步取得成效。昭苏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6月、7月降雹日数最多。午后14:00~18:00是冰雹的主要发生时间,冰雹直径低于0.5厘米的轻雹占所有降雹的78%,重雹虽然仅占3%,但易对垦区农业造成较大损失。昭苏垦区冰雹主要集中在山体背风坡向,降雹区域移动过程中易对农作物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应针对移动中的降雹云体加大作业强度。

作者简介:张绍云,伊宁市第四师气象雷达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分析。

摘要:用2004年~2013年新疆伊犁昭苏垦区冰雹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日数为208天,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山地区域比平原区域下降幅度较大;降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单峰型,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10月;降雹主要发生在午后14:00~22:00,降雹时间多持续在5分钟以内。

关键词:冰雹;伊犁昭苏;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72-1

1 2004~2013年昭苏垦区冰雹天气变化特点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昭苏地区74、75、76、77团四个团场2004年~2013年4~10月份冰雹天气资料,并综合了农四师气象雷达站的观测资料和四个团场的灾情报告和防雹作业统筹报表等资料。

1.1 年际变化特征

从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图1)可看出,近十年来,昭苏地区降雹日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降雹高峰期在2005年~2006年出现,这两年平均年降雹数达到了28天,2007年~2008年趋于稳定,为22天,2009年迎来了第二次高峰,年降雹数超过29天,之后4年降雹日数出现了明显的减少,2011年~2013年,年降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2013年仅为8天。在2010年之后,昭苏垦区之所以冰雹天气出现如此明显的减少,除开气候变化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新疆人工防雹作业的全面展开,工作面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据昭苏垦区具有完整雷达观测资料和降雹资料的18次防雹作业统计,仅2004年~2005年,昭苏垦区的人工防雹作业有效率达到56%以上。

图1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

1.2 季节变化特征

从昭苏垦区2004年~2013年冰雹天气季节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昭苏冰雹天气初出现在5月,且呈单峰型,这与昭苏垦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月降雹日最多的月份是6月和7月,这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时期,也是山脉融水和冰雪水最丰富的时候,南天山和阿拉喀尔山山区的直流汇入特克斯河,特克斯河水位上升明显,地表水汽充足,而6月和7月全年最充足时间的日照也为强对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1.3 日变化特征

由昭苏垦区冰雹天气日变化曲线图可知,昭苏降雹主要出现在午后14:00~18:00之间,占到总频率的76.7%,其他时段几乎不会产生冰雹天气。尤其是14:00~16:00时间段,由于处于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日照强度最大,地表温度最高,这种情况下,地表强流现象最为明显,所以降雹概率最大。

1.4 冰雹强度变化特征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和地面积雹厚度三个要素,将冰雹为为轻雹、中雹和重雹三个等级。轻雹指的是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低于2厘米的降雹强度;中雹指的是冰雹直径在0.5~2厘米,降雹时间在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在2~5厘米的降雹强度;冰雹平均直径超过2厘米,降雹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超过5厘米的降雹称之为重雹,重雹往往带来重大的气象灾害。根据近十年昭苏垦区的降雹资料来看,轻雹占到所有降雹的78%左右,是最主要的类型。重雹的发生次数虽然很少,一般占到发生冰雹次数的3%左右,但造成的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其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往往对农作物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1.5 冰雹空间分布特点

昭苏垦区降雹在背风坡上占绝大多数,这一点符合一般山区降雹的特点。降雹高度主要集中在1800米左右,且有约1/3的降雹发生在山坡和山脚下,对农作物影响并不大。其余的降雹地点以特克斯河为中轴线,降在距离河北岸边数公里的地区。特克斯河是昭苏垦区农作物密集区,尤其当降雹区域从北岸向南移动时,往往易形成高大云体,降雹强度增大,对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

2 结语

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年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从2011年开始,年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象雷达技术的应用和人工防雹工作的不断推进,防雹工作逐步取得成效。昭苏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6月、7月降雹日数最多。午后14:00~18:00是冰雹的主要发生时间,冰雹直径低于0.5厘米的轻雹占所有降雹的78%,重雹虽然仅占3%,但易对垦区农业造成较大损失。昭苏垦区冰雹主要集中在山体背风坡向,降雹区域移动过程中易对农作物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应针对移动中的降雹云体加大作业强度。

作者简介:张绍云,伊宁市第四师气象雷达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分析。

摘要:用2004年~2013年新疆伊犁昭苏垦区冰雹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日数为208天,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山地区域比平原区域下降幅度较大;降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单峰型,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10月;降雹主要发生在午后14:00~22:00,降雹时间多持续在5分钟以内。

关键词:冰雹;伊犁昭苏;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72-1

1 2004~2013年昭苏垦区冰雹天气变化特点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昭苏地区74、75、76、77团四个团场2004年~2013年4~10月份冰雹天气资料,并综合了农四师气象雷达站的观测资料和四个团场的灾情报告和防雹作业统筹报表等资料。

1.1 年际变化特征

从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图1)可看出,近十年来,昭苏地区降雹日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降雹高峰期在2005年~2006年出现,这两年平均年降雹数达到了28天,2007年~2008年趋于稳定,为22天,2009年迎来了第二次高峰,年降雹数超过29天,之后4年降雹日数出现了明显的减少,2011年~2013年,年降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2013年仅为8天。在2010年之后,昭苏垦区之所以冰雹天气出现如此明显的减少,除开气候变化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新疆人工防雹作业的全面展开,工作面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据昭苏垦区具有完整雷达观测资料和降雹资料的18次防雹作业统计,仅2004年~2005年,昭苏垦区的人工防雹作业有效率达到56%以上。

图12004年~2013年昭苏垦区降雹日数统计图

1.2 季节变化特征

从昭苏垦区2004年~2013年冰雹天气季节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昭苏冰雹天气初出现在5月,且呈单峰型,这与昭苏垦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月降雹日最多的月份是6月和7月,这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时期,也是山脉融水和冰雪水最丰富的时候,南天山和阿拉喀尔山山区的直流汇入特克斯河,特克斯河水位上升明显,地表水汽充足,而6月和7月全年最充足时间的日照也为强对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1.3 日变化特征

由昭苏垦区冰雹天气日变化曲线图可知,昭苏降雹主要出现在午后14:00~18:00之间,占到总频率的76.7%,其他时段几乎不会产生冰雹天气。尤其是14:00~16:00时间段,由于处于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日照强度最大,地表温度最高,这种情况下,地表强流现象最为明显,所以降雹概率最大。

1.4 冰雹强度变化特征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和地面积雹厚度三个要素,将冰雹为为轻雹、中雹和重雹三个等级。轻雹指的是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低于2厘米的降雹强度;中雹指的是冰雹直径在0.5~2厘米,降雹时间在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在2~5厘米的降雹强度;冰雹平均直径超过2厘米,降雹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超过5厘米的降雹称之为重雹,重雹往往带来重大的气象灾害。根据近十年昭苏垦区的降雹资料来看,轻雹占到所有降雹的78%左右,是最主要的类型。重雹的发生次数虽然很少,一般占到发生冰雹次数的3%左右,但造成的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其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往往对农作物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1.5 冰雹空间分布特点

昭苏垦区降雹在背风坡上占绝大多数,这一点符合一般山区降雹的特点。降雹高度主要集中在1800米左右,且有约1/3的降雹发生在山坡和山脚下,对农作物影响并不大。其余的降雹地点以特克斯河为中轴线,降在距离河北岸边数公里的地区。特克斯河是昭苏垦区农作物密集区,尤其当降雹区域从北岸向南移动时,往往易形成高大云体,降雹强度增大,对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

2 结语

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年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从2011年开始,年雹日数稳定在20天以下。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象雷达技术的应用和人工防雹工作的不断推进,防雹工作逐步取得成效。昭苏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6月、7月降雹日数最多。午后14:00~18:00是冰雹的主要发生时间,冰雹直径低于0.5厘米的轻雹占所有降雹的78%,重雹虽然仅占3%,但易对垦区农业造成较大损失。昭苏垦区冰雹主要集中在山体背风坡向,降雹区域移动过程中易对农作物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应针对移动中的降雹云体加大作业强度。

作者简介:张绍云,伊宁市第四师气象雷达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分析。

猜你喜欢

变化特征冰雹
小诸葛漫“话”天气之冰雹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冰雹的优点
夏日冰雹
NDVI在禄劝县植被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务川县气候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对太原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
快跑啊,下冰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