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437在甘南州的产量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4-08-08萧琴曹钧
萧琴+曹钧
摘要:介绍了春小麦新品种高原437在甘南州试验、示范和推广中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春小麦;高原437
中图分类号: S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31-1
1 品种来源
高原437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甘南州于2007年引进后,经过2007~2009年试验、示范种植,2012年推广面积达到1520公顷,是目前生产上丰产性最好的一个品种。
2 特征特性
春性,幼苗直立,芽鞘白色,叶向上举。株高适中,植株高度10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穗大粒多,穗长方形、无芒、颖壳白色、无茸毛。穗长8.3 厘米,穗粒数29.9个。籽粒卵形,红色,腹沟较深,冠毛少,全角质、透明,千粒重39.4 克,为优质中筋小麦。该品系田间表现茎秆清秀,条锈病高抗到免疫,中抗秆锈,中感叶锈。全生育期125~147天。耐旱性较强,耐青干,抗落粒。
3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在甘南州夏河、临潭、卓尼三县进行品比试验,折合产量5013公斤/ 公顷,比对照增产19.5%。2008年在临潭县、夏河县、卓尼县进行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95 公斤/ 公顷,比对照增产24.3%。2009年该品种在临潭、夏河、卓尼三县示范种植5.33公顷,平均产量为5457 公斤/ 公顷,较对照增产13.5%。2010~2012年在夏河、卓尼、临潭、迭部四县推广种植1520 公顷,平均产量4554公斤/ 公顷,在示范推广种植中,最高产量达到8250公斤/ 公顷。
4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甘南州春麦区种植,特别适宜于临潭、卓尼、夏河三县种植。
5 丰产栽培技术
5.1 精细整地、轮作倒茬
前荐收获后及时深翻,有条件的地方需进行冬灌,播前耙耱整地。在耕作制度上要重视合理倒茬,小麦前茬以豆类、马铃薯、玉米和油菜作物为佳。
5.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是夺取小麦丰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平均温度稳定在1℃~3℃,土壤解冻5~6 厘米时抢墒播种,甘南州春麦区适宜播期在3月中上旬。高密度种植是长期以来影响甘南州小麦产量的重要原因,高原437种植密度应控制在450~525万株/ 公顷。
5.3 精量播种、科学施肥
在播种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撒播法,提倡采用机械条播,播种量控制在225~300 公斤/ 公顷,播种深度4~5厘米,土壤墒情差时可适当加深。在施用肥料上要重视基肥、巧追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5~60吨/ 公顷;化肥折合纯N 112.5 公斤/ 公顷,P2O5 60~75 公斤/公顷,做基肥一次施入。根据田间长势,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20公斤。
5.4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中心环节,要做到“三早”管理,即早拔草、早追肥、早浇水,苗期中耕除草1~2次,抽穗后拔高草1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各浇一次水。甘南州小麦病虫害主要为小麦锈病,发生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900克、加水562.5~1125 公斤喷雾防治,或用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稀释250倍液喷施。麦黄期间田间去杂保纯,腊熟期及时收获,脱粒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混杂。
作者简介:萧琴,甘南藏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农艺师,研究方向:新品种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