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2014-08-07杨鑫君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重音语调语气

杨鑫君

摘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朗读作用;要求;训练形式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9-01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的再创造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感官活动对语言文字进行变音、认形、释义,及时地对文章中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连、语速、语调、节奏等作出判断,并用有声的言语生动形象地把语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表达出来。因此,朗读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 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1.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1.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1.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2.朗读方法的指点

任何朗读都受到读者心理状态支配,但它不等同于朗读技巧。朗读技巧主要包括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 语气。(1)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2)语调。语调不是字调,也不是声调。它的根本特征是"曲折",是根据语气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语气词"啊",声调是阳平,字义只表示惊疑或赞叹。但思想感情的变化却是多种多样的:犹豫、坚定、悲哀、兴奋、轻松、沉重、淡漠、热情等等。(3)顿连。它是朗读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所以,也必须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根据读物内容和语句目的来安排。(4)重音。重音是为了实现朗读目的,而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等。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见慢,也可以重中见轻,还可高低相间。 (5)节奏。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比如紧张型、轻快型、高亢型、低沉型、凝重型、舒缓型等等。它随着朗读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我们要从具体读物来确定节奏类型。

3.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3.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3.2评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3.4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4.边读边思,激发兴趣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音语调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