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函数图像的变换
2014-08-07
●
(余姚市实验学校 浙江余姚 315400)
函数图像的变换主要是指平移、翻折(轴对称)、旋转(含中心对称)、伸缩等,这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有充分的探索与应用.函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广泛性决定了它又是学习的重点,而图像的直观性可以降低理解的难度.数形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函数的本质.
本文通过剖析几个以函数图像变换为背景的例题,把散碎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进行列举、归纳和提炼,在解决个案的基础上,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函数图像的变换,更加接近函数的本质,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1定义{a,b,c}为函数y=ax2+bx+c的“特征数”.如:函数y=x2-2x+3的“特征数”是{1,-2,3},函数y=2x+3的“特征数”是{0,2,3},函数y=-x的“特征数”是{0,-1,0}.
图1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自主招生试题)
(3)二次函数为
即
综上所述,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
评注函数图像的平移可以通过关键位置的点的平移来实现控制.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只需2个对应点的平移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实践中,往往采用“平行直线斜率相同”的结论,选择1个对应点的平移,这个点常选在坐标轴上,比如本例中第(1)小题,从点A(0,1)到点B(0,-1).若是抛物线,则根据二次项系数不变,抓住顶点的平移,求得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
例2我们知道:将二次函数y=-3x2的图像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
y=-3(x-2)2+1.
将一次函数y=3x的图像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
y=3(x+2)-1.
类比以上函数图像的平移:
(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重点高中推荐生面试试题)
评注本例的设计意图是将平移规律从熟悉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平移,类比到双曲线的平移,从特殊点上升到一般点.通过观察、类比,得到结论:函数图像向上平移a(a>0)个单位长度时,常数项加上a;函数图像向下平移a(a>0)个单位长度时,常数项减去a;函数图像向左平移b(b>0)个单位长度时,自变量加上b;函数图像向右平移b个单位长度时,自变量减去b.渗透着更一般的表达形式:把y=f(x)上下平移得y=f(x)+a(当a>0时向上平移,当a<0时向下平移);把y=f(x)左右平移得y=f(x+b)(当b>0时向左平移,当b<0时向右平移).
例3将二次函数y=-2(x-1)2-1的图像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沿x轴翻折到第一象限,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沿y轴翻折到第二象限,……,以此类推,如果把“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一条坐标轴翻折一次”记作一次变换,那么二次函数y=-2(x-1)2-1的图像经过2 010次变换后得到的图像的函数关系式为
( )
A.y=2(x+3)2+1 B.y=2(x-2)2+1
C.y=-2(x+2)2-1 D.y=-2(x-1)2-1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自主招生试题)
分析平移和翻折不改变抛物线的形状、大小,但关于x轴翻折时改变开口方向.开始时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1,-1),第1次操作后顶点为(2,1),其图像解析式为
y=2(x-2)2+1;
第2次操作后顶点为(-3,1),其图像的解析式为
y=2(x+3)2+1;
第3次操作后顶点为(-2,-1),其图像的解析式为
y=-2(x+2)2-1;
第4次操作后顶点为(1,-1),其图像解析式为
y=-2(x-1)2-1.
回到了起点,从而发现规律:每4次一个循环变化,2 010=4×502+2,应与第2次结果重合.故选A.
评注顶点是抛物线的要点,求抛物线的轴对称图形转化成确定顶点的轴对称点.抛物线y=a(x+m)2+k的顶点为(-m,k),其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m,-k),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m,k).因此它关于x轴的对称抛物线为
y=-a(x+m)2-k;
关于y轴的对称抛物线为
y=a(x-m)2+k.
更一般地,函数y=f(x)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
y=-f(x);
函数y=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
y=f(-x).
例4若函数y=|x+1|+|x-a|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则a的值为
( )
A.3 B.2 C.1 D.-1
(2009年浙江省余姚中学自主招生试题)
分析设f(x)=|x+1|,g(x)=|x-a|,它们都可以由m(x)=|x|的图像平移得到.因为y=f(x)+g(x)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f(x)与g(x)一定关于直线x=1对称,关键点(-1,0)与(a,0)关于直线x=1对称,因此a=3.故选A.
评注函数图像关于直线x=m对称,同样可以利用特殊点的对称来处理.当然也可以运用以下结论:若f(x)=f(2m-x)或f(m+x)=f(m-x),则f(x)的图像关于直线x=m对称.特别地,当m=0时,图像关于y轴对称.
(2012年江苏省海门中学自主招生试题)
图2
分析如图2,先求得点A(6,0),B(0,8),C(-4,0),再求得点D(0,3),因此CD的解析式为
点D坐标的求法列举如下:
方法1由AD平分∠BAO得
从而
方法2设OD=m,则
CD=BD=8-m,
由勾股定理得OC2+OD2=DC2,
解得
m=3.
其实,还可以这样求得CD的解析式:由∠DCO=∠ABO可得2条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再把点C(-4,0)代入即可.
评注函数图像关于斜直线对称,运算量要增加很多,针对题设,寻找关键点,核心在于充分利用轴对称的对应相等关系,求出对称点的坐标,从而确定新图像的解析式.如果是关于直线y=x或y=-x对称,可参考如下结论: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f-1(x),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f-1(-x).
例6点P为抛物线y=x2-2mx+m2(m为常数,m>0)上任意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G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新图像与y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上方),点Q为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
(1)当m=2,点P的横坐标为4时,求点Q的坐标;
(2)设点Q(a,b),用含m,b的代数式表示a;
(3)如图3,点Q在第一象限内,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OD的中点,QO平分∠AQC,AQ=2QC,当QD=m时,求m的值.
(2011年云南省玉溪市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图3 图4
分析(1)如图4,作PE⊥x轴于点E,QF⊥x轴于点F,联结GP,GQ,易证△PEG≌△GFQ,从而FQ=GE=2,FG=PE=4,故点Q(-2,2).
(2)类比第(1)小题的解法,得P(m+b,m-a),代入原抛物线的解析式y=x2-2mx+m2,得a=m-b2.
图5
(3)如图5,延长QC至点E,使CE=QC,易证△OCE≌△DCQ,△AQO≌△EQO,得
AO=OE=QD=m.
把A(0,m)代入第(2)小题的结论a=m-b2,得0=m-m2,故m=1或m=0(不合题意,舍去).
评注从第(1)小题的特殊值到第(2)小题的一般式,再到第(3)小题的应用,较好地体现了核心数学思想.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题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旋转中的相对不变量,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相等,建立对应点坐标的联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妨引导他们尝试平移纵坐标,使点O与点G重合.
例7已知抛物线l1:y1=ax2+x+m,抛物线l2:y2=(a+1)x2+x+n,且l1与l2互相经过对方的顶点,则a的值为______.
(2014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九年级试题)
分析设l1,l2的顶点分别为(p,q),(s,t),分别代入直线l1,l2得
y1=a(x-p)2+q,
y2=(a+1)(x-s)2+t,
从而
t=a(s-p)2+q,
q=(a+1)(p-s)2+t.
2个式子相加,得
(a+a+1)(s-p)2=0,
评注通过对特殊点(2个顶点)与函数解析式的代数运算,求得l1与l2是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是它们顶点连线段的中点),从数的视角推理形的存在.
综合上述各例解析可知:函数图像的平移、翻折、旋转常常通过研究特殊点的平移、翻折、旋转,来把握其变换规律,计算结果.作为优秀的学习者,可以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做个有心人,结合图形直观与代数计算,努力从对特殊点的考察升级到对一般点的研究,逐步上升到对规律性进行概括的高度.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成为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