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求最佳策略 优化学生思维
——“称球问题”的教学课例及反思

2014-08-07

中学教研(数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次品个球正品

(秀州中学分校 浙江嘉兴 314000)

数学经典问题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对数学的发展、应用和教学等方面起过或仍起着重要作用的问题.数学经典问题往往由于其深刻性、趣味性,让学生充满新奇.通过数学经典问题的研究,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深刻领悟数学思想.

“12球称重问题”是一个适合初中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习和领悟分类讨论、转化化归、代换等数学思想的好素材.在数学竞赛课堂上,笔者经过研究,决定从2个球的称重开始引导学生研究,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地挑战中探索称球的方法.

1 课堂实录

1.1 巧妙铺垫,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在数学中,我们可以比较2个数的大小;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比较2个量的大小.现在有2个球,如何比较它们的轻重?

生1:用手来掂量,用天平,用弹簧秤……

师:如果A球重于B球,B球重于C球,如何比较A球和C球的轻重?

生2:A球重于C球.

师:我们有没有用到天平啊?

(全体学生笑了.)

师:要比较若干个球的轻重,除了用到天平等衡器外,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方法,比如刚才就是用到了不等式中的“传递性”,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现在有外观相同的若干个球,其中有1个次品球,重量与正品球有细微的差别,手头有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我们来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次数来寻找次品.

(教师板书课题“称球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问题,2个球中有1个次品,且已知次品偏重.(问题1)

生3:称量1次,天平向下倾斜的一方为次品.

师:好.若3个球呢?(问题2)

生4:1次.

师:如何称量?

生4:先任意称量2个球,若平衡,则第3个球为次品;若不平衡,则向下倾斜的一方为次品.

师:很好!若不知次品的轻重呢?(问题3)

生5:2次.

师:如何称量?

生5:先任意称量2个球,若平衡,则第3个球为次品,将次品和正品称量1次即可知次品的轻重;若不平衡,则说明第3个球为正品,将正品和前2个球中任意一球称量1次,便可分析出结论.

1.2 适度拓展,拾阶而上

师:很好!下面我们讨论的问题都需要指出次品的轻重.下面看第4个问题,若有6个球呢(问题4)?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6:2次不行,至少3次.

师:说说你的方案.

生6:分3组,每组2个.把2个球放天平左边,另2个球放右边,若平衡,则次品在剩下的2个球中,再称2次一定可找到次品并知轻重;若不平衡,则次品在已比较的4个球中;第2次称时,可以分别拿下1个球,再分别放上2个正品,若平衡,则次品在拿下的2个球中,否则就在另外2个球中,再称1次,必能找到次品并知轻重.

生7:我把6个球编号,分别记为1,2,3,4,5,6.把1,2号球放天平左边,3,4号球放天平右边,若平衡,则次品为5或6号球,再称2次一定可找到次品并知轻重;若不平衡,将3,4号球分别换成5,6号球:(1)若平衡,次品为3或4号球;(2)若不平衡,次品为1或2号球,再称量1次,可以找到次品并知轻重.

生8:生7的方法就是把2个球捆绑在一起,在解决问题3的基础上,再称量1次就可以了.

师:这3位同学都很棒!他们采用了“代换”的思想,生7还将球进行编号,这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方便,生8将这个问题和问题3联系起来,这引导我们解决问题要学会“转化化归”.“转化化归”,就是将一个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或者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师:我们再来思考,能否减少称量次数,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减少次数?

生7:在我刚才的称量方法中,若平衡,则似乎不能减少次数;若不平衡,可能可以减少次数……

生9:可以的,不妨设3,4号球的一侧向下倾斜,将3号球取下,1号球移到右侧,5号球放左侧.若平衡,则说明3号球为次品且偏重;若左侧向下倾斜,则说明1号球为次品且偏轻,若右侧仍向下倾斜则说明2号球偏轻或4号球偏重,需称量第3次.

师:很棒!求最不利情况下的次数,也就是求得的次数必须能够保证问题解决,充分运用数学思想以减少称量的次数(包括局部减少称量的次数)是我们所追求的.生9采用这种创造性的方法在局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讨论中再接再厉.

1.3 认知冲突,体验过程

师:下面我们来看“12球称重问题”,12个球中有1个次品且不知次品轻重,称几次可以找到次品并知轻重?(问题5)

生10:4次.

师:说说你的方案.

生11:将12个球分为3组,每组4个,按问题3的解决方法,称2次可找到次品在哪一组并知轻重,再把4个球分2组,分别运用问题1的解决方法即可,共4次.

(生11的回答博得一片掌声.)

师:2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他们不但用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也充分运用了前面的方法,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能否再减少次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

1.4 创生智慧,水到渠成

生12:我能够在平衡的时候减少称量次数,第2次称量(1,2,3)与(9,10,11).若平衡,则12号球为次品,再通过第3次称量可知与正品的轻重;若不平衡,则次品在(9,10,11)中且知次品的轻重,用问题2的解决方法确定次品.

生13:在不平衡时,不妨设(5,6,7,8)一侧向下倾斜,将5,6,7号球取下,1,2,3号球移到右侧,9,10,11号球放左侧.若平衡,则说明5,6,7号球之一为次品且偏重,还需称量1次;若左侧向下倾斜,则说明1,2,3号球之一为次品且偏轻,也还需称量1次;若右侧仍向下倾斜则说明4号球偏轻或8号球偏重,再需称量1次即可.

生14:老师,我的方案与生13不一样,在不平衡时,不妨设(5,6,7,8)一侧向下倾斜,将左侧球调整为(3,5,9,10),右侧球调整为(1,2,6,7).若平衡,则说明4号球偏轻或8号球偏重,再称1次即可;若左侧向下倾斜,则说明1,2号球之一偏轻或5号球偏重,将1,2号球再比较1次即可;若右侧仍向下倾斜则说明3号球偏轻或6,7号球之一偏重,将6,7号球再比较一次即可.

生15:老师,在不平衡时,不妨设(5,6,7,8)一侧向下倾斜,接下来,我只需在天平2侧各放3个球.将左侧球调整为(3,4,5),右侧球调整为(1,2,6).若平衡,则说明7,8号球之一为次品且次品偏重,再称1次即可;若左侧向下倾斜,则说明1,2号球之一偏轻或5号球偏重,将1,2号球再比较1次即可;若右侧仍向下倾斜则说明3,4号球之一偏轻或6号球偏重,将3,4号球再比较一次即可.

1.5 反思总结,举一反三

师:太好了!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有了多种解法,在这些解法中,涉及到分类讨论、转化化归、代换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值得同学们用心去体会.

(学生谈体会与感想.)

师:12个球改为39个球,又如何呢?留作同学们课后思考.称球问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就一般的n个球深入研究.

2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思维实验课,以称球问题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领悟了数学思想,提升了数学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1 激发兴趣,开放问题引入

本节课从一个开放性问题出发,激起学生思考.对于“如何比较2个球质量的大小”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学生往往从“衡器”的角度回答,但教师巧妙地将话锋一转,从“传递性”——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加以说明.如果仅仅从“衡器”的角度回答,这样的课堂也许不是数学课了,数学课的关注点应该是数学,教师在使学生思维“急转弯”的同时集中到“数学的课堂上”.

2.2 由易到难,体现螺旋上升

根据范德维尔的理论,好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也是可以达到的.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从5个环环相扣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到最后还是以问题结束,这些问题的设置,呈螺旋上升趋势.这些问题既为学生解决“12球称重问题”作好了铺垫,又有利于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升华思维,提高能力.

2.3 适时引导,探求最佳策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求最佳解题策略,在学生思维受挫的情况下,教师巧妙地将解决问题的难点逐步化解,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从无解法到有想法,从有想法到具体落实,从局部优化到整体优化的过程中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有效地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4 体验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从2个球的问题出发,进而探索3个球、6个球到12个球的问题,最后布置了39个球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同时提出n个球的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在称量过程中,要根据天平的倾斜进行分类讨论;球由少到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将6个球分3组,转化为3个球的问题体现了化归的思想;称12个球,第一次8个球不平衡,将天平左右盘上的部分球与正品球进行轮换对调,体现了代换的思想;从球的数目增加到n个球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后续学习归纳法思想做好准备.

2.5 师生合作,转变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课内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主探求、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发挥他们思维的潜能,竞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中成功地解决“12球称重问题”,真正做到了“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次品个球正品
怎 样 找 次 品
“找次品”方法背后的道理
找次品
找次品
冬虫夏草鉴别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