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英语口译课程的探索
2014-08-07朱莉莉尹燕伟沈佳琪
朱莉莉 尹燕伟 沈佳琪
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英语口译课程的探索
朱莉莉 尹燕伟 沈佳琪
国内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但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掌握口译技能的人才十分稀缺,医学领域更是如此。医学英语口译需要扎实的英语能力、翻译技巧和医学知识,缺乏医学背景者很难胜任。文章探讨了医学英语口译员应具备的能力,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案。
医学英语口译;能力要求;课程设计
医疗卫生行业集技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在医药类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一些相关场合,医学口译员十分紧缺。现在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口译课程主要针对英语专业,教学内容偏重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领域,对医学口译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英语口译涉及甚少,医学口译教学尚不成熟。医学口译人才的培养应吸收英语表达好、口译技术强的医学专业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在此背景下,完善医学英语口译教学,培养高质量的医学口译人才,已成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必要责任。
1 开设医学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各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口译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学领域知识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准确理解专业性较强的原文并形成译文也并不容易,更何况是要求几乎瞬间完成的口译。医学英语口译属于科技英语翻译的范畴,其要求不容有失,数字、药名或诊断的漏译、错译都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已经侧重实用性和职业化。医学英语口译课程的开设代表了医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顺应社会对医学口译人才的需求。
2 医学英语口译员的能力要求
王斌华[2]将口译能力界定为:完成口译行为所需的内在知识和技能体系,并指出口译能力应包括“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和“口译技巧”三大模块。仲伟合[3]也曾提出口译知识结构公式:KI=KL+EK+S(P+AP)。其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板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包括译员必须掌握的专题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技能版块,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艺术表达技能)。无论是王斌华的“口译能力理论”还是仲伟合的“口译知识结构公式”,其对口译员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医学英语口译是专业性很强的口译类型,口译员除了能够进行一般性口译工作,还应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英语功底。结合研究成果和教学及调研,笔者认为1名合格的医学英语口译员应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优秀的英汉双语能力、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口译实践能力。其中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句法和医学科技最新发展等知识,这是医学专业学生区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最明显优势。
3 医学英语口译课程总体设计
3.1 授课对象 口译有别于其他技能且难度较大,学习者需要具备一些先决条件,无选择地盲目培养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首先,学习者要有清晰流利的英汉双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各高校现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译课程是大三才开始,经过前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英汉双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一般已经通过专业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当。因此,授课对象应该是医学专业口语表达力强且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
3.2 课程框架 医学口译是一种将知识和技能高度融合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既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包括技能的培训。医学英语口译课程应遵从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见图1。
3.3 学时设置 口译教学需要从基础入手,再转向专业化,并辅之大量的实战练习[4]。笔者所在学校的医学英语课程从大三开始,每学期16学时,持续两个学期,共计32学时。鉴于医学英语口译的难度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本门课程的总学时数增加到40学时,两个学期修读完,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22学时,是基本技能训练阶段;第二学期18学时,是专题实战演练阶段,见表1。
图1 医学英语口译课程框架
表1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3.4 内容解析
3.4.1 基本技能训练 因为授课对象已经具备医学知识并学习了医学英语,在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对医学专业知识不再赘述。先从医学英语词汇开始,介绍其词源、形态、词义等特点并按照内科和外科(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遗传学和肿瘤学等)、五官科、口腔科、妇产科、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词汇。接着,讲解医学英语句法特征,使学生了解被动句、长从句的口译方法。
完成医学英语的相关知识培训后,从5个方面训练口译基本技能:第一,瞬时记忆。口译对一个人的瞬时记忆要求很高,是影响口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影子”练习(即听到原文的同时,口头跟读复述)提高短期记忆能力,准确理解源语材料。第二,口译笔记。口译的单位不是词语和词组,而是句子或段落,虽然凭借瞬时记忆能进行翻译,但仅考这个是不够的,译员必须学会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笔记符号,帮助记忆源语重要信息,减轻记忆负担,确保译文准确性。这是五项基本技能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训练时间也是最长的。在教授惯用符号记录法之后,应该辅之大量口译实践练习。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展示口译笔记,交流心得,教学相长。 第三,数字传译。英汉两种语言数字表达系统不一致,而且数字的翻译尤其不能出错,所以在口译学习和实践中是一个障碍。把数字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规律介绍给学生,强化学生听取和记录数字的能力。第四,听力辨析。听力好是做口译的前提,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长久以来,中国的学生所学习的教材和接触到的影音材料基本都是标准的美国英语或BBC英语。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国际会议的发言人或与会者所讲的英语都不是标准的美式或英式口音,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口音都不尽相同。所以,1名合格的译员要适应各种口音。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如印度、日本、中东地区等,唤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浏览联合国网站和收听BBC World Service逐渐熟悉各国语音。第五,公共演说。口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听取源语、整合加工和目标语输出三部分,最终是以口头表述的形式呈现在听众面前。所以,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公共演说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完善译文的表达。
3.4.2 专题实战演练 口译需要大量实践,在基本技能训练完毕后必须有实战演练环节[5]。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母语优势等因素,英译汉的难度要大于汉译英,所以在学时上也略微偏重。演练的内容涵盖面要广,非正式的陪同就诊、气氛愉悦的庆典活动、高端专业的学术研讨会和严肃的政府改革举措等都应有所涉猎。演练的手段主要包括会议模拟和角色扮演,视具体内容而定。演练过程中全体学生都要参与,或建立口译小组彼此协作完成任务,或几人分饰译员、官员、专家、记者等角色。学生在这种多边互动与协作性群体活动中,不仅在口译技能上得到培训,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在复杂的交际环境下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合作分享的精神也是一名优秀口译工作者必备的素质[6]。通过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勾勒出职业医学口译员工作的场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并完善自身技能。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师资配备 师资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中国翻译协会和少数高校每年组织教师口译、笔译和翻译教学法培训,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将机器辅助翻译和本地化纳入培训内容,为解决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与努力。尽管如此,高水平的口译教师特别是医学英语口译教师仍然稀缺,除了具备普通口译教师所具备的口译能力,还要有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卫生行业口笔译实践经验。医学英语口译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急需提升。
4.2 教材选用 现在市面已经出版的口译教材涵盖涉外、经济、金融、工业及旅游等领域,但尚无专门的医学英语口译教材[7]。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多渠道地选取教学材料。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可以选择口译技能和口译理论方面的书籍;专题实战演练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国际性医学学术研讨会的讲稿、音频、视频等资料和美国医疗改革相关文献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编写医学英语口译教材,提出可行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实现医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系统系和科学性,为将来的教学提供参考。
4.3 测试评估 目前传统的口译课程测试与评估方式大多是印象法,教师现场直接打分或将学生的口译录音后打分,该评估缺少具体评分细则,主观性很强。另外还有错误计算法(按照错误数量扣分)和分项评分法(依据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累计加分)。然而口译测评体系却缺乏科学、系统的测试和评分方法。教师和学者应积极确立医学口译测试与评估的理论支撑,各高校和相关部门也应逐步统一专业口译课程测评标准,以便提高专业口译课程质量。
5 结束语
医学英语口译员应该具备双语能力、医学知识和口译能力。医学英语口译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师资配备、教材选用和测试评估等方面有待探索和改进。培养专业领域的口译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开设医学英语口译课程是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总之,医学口译培训顺应了当前社会需求,拓展医学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医学专业口译服务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医学专业口译员,优化了我国口译人才队伍。
[1] 中华北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
[2] 王斌华.“口译能力”评估和“译员能力”评估[J].外语界,2007 (3):44-50.
[3] 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 (4):63-65.
[4] 黄艺.论专业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74-76.
[5] 蒋风霞.交际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50-51.
[6] 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翻译,2008(4):49-53.
[7] 文军,张瑜清.国内口译教材(1988-2008)研究[J].上海翻译, 2009(2):34-34.
Exploration on Opening Medical English Interpreting Curriculum in Medical Institutes
Zhu Lili Yin Yanwei Shen Jiaqi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re deepening,but talents who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terpreting skills are scarce,especially in the medical field.Medical English interpreting calls for solid English proficiency,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those who lack medical background are not competent.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ompetence a medical English interpreter should possess and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curriculum model.
Medical English interpreting;Required competence;Curriculum design
R722.15+9
A
1673-5846(2014)08-0197-03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朱莉莉(1987-),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医学英语教学。Tel:13704536790,E-mail:zhulili12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