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语》中手语构词特点分析
2014-08-07毛赛群兰继军
毛赛群,兰继军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西安 710062)
1 手语构词特点的概念
在我国,“手语”一词早在五代冯延巳所著的《昆仑奴》传中就有了记载,原文曰:“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①《教育大辞典》(卷2)中对“手语(Sign Language)”的解释为“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及表情进行思想交流的手段”[1]。在学术界,“手语分为手势语和手指语两大类”的观点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可[2-4]。
从我国现有的手语研究来看,对手语构词方式的探讨较多,对手语构词特点的研究则较少。其中手语构词方式针对单个手语内部的组成方式而言,一般包括象形式、会意式、仿字式、组合式四种[2-5],此外还有指事式、表音式、形声式、假借式、转注式等。对于“手语构词特点”,有研究者称其为“手势语的构词特点”[2-5]。对于它的解释,有观点认为它是手势语词汇构成过程中特有的现象[2],还有观点认为它是中国手势语语法的一部分[5]。
由于在《中国手语》(指2003年版,下同)中对手指字母的使用较为普遍,其中还包括“完全使用手指字母来拼出汉字拼音(接近‘手指语’的概念)”的词目,例如:“蜀(SH、u)”、“旅(L、ü)”等,从而,在对《中国手语》中手语构词特点进行分析时,相比“手势语构词特点”这一表述,使用“手语构词特点”的概念在表达上显得更加合适。手语构词特点是指手语词汇之间共有的某些特点与联系,是从所有手语词汇中总结得出的规律与特征。对《中国手语》中手语构词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手语使用者对手语构词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对手语的发展与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2 手语构词特点分析
通过对《中国手语》中词目手势动作的整理与分析,可总结出手语的构词特点主要包括“兼代现象”“基本词现象”“简缩现象”“面部表情与体态成为构词成分”“手语位置与构词存在关联”五个方面。
2.1 兼代现象
有关手语中的兼代现象,现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聋人手语表达中的近义词、同义词,常用一个手势动作来表示,这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5]。还有学者认为,兼代现象是聋人手语的特殊现象,是指将汉语中不同的字或词用同一个手语来表现[6]。在《中国手语》中,对于同义词、近义词的表示采用兼代的方式,即写出某一词目,用括号的形式将它的同义词、近义词注明于该词目之后,而不再重复列出或创造新手语。这类兼代的词目共计496个,现从词性分类的角度选取部分词目列于表1。需说明的是,表1中列出的具有兼代现象的词目,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目之间(例如:“新闻”与“消息”),而不包括不同词目之间的具有相同动作的某一汉字的兼代(例如:“伯父”的“伯”、“博士”的“博”、“干部”的“部”均使用手指字母“B”来表示)。
《中国手语》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兼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手语的词汇量,但也导致手语表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首先,在手语交谈中,一个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容易使表达具有歧义。例如:“我去图书馆(书店)”“我需要开发票(收据)”等句子,虽然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在表述上不够明确,需要口语或文字的辅助,给手语交流带来了不便。其次,听障者受手语兼代的影响,在写作时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例如:“他曾经(已经)走了”“你很智慧(聪明)”等句子是不正确的表述。
表1 《中国手语》中存在兼代现象的词目举例
2.2 基本词现象
在中国手语中,基本词指那些具有构成表示其他一些词语手势功能的手势,它是中国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4]。基本词的存在,为手语的发展、创造提供了依据,“能产性”即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在手语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基本词进行分类理解与归类记忆,也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学者通过对《中国手语》中所有手势动作的分析,得出中国手语基本词的类型可划分为两类(手指字母类、手势类)15种,共有2801个基本词[7]。由于基本词的数量较多且散,故本文仅从《中国手语》中选取部分能组成十个或十个以上词目的基本词列于表2。从表2看,这11个基本词的构词方式大多为“仿字式”和“书空式”,而“仿字”“书空”等方法是建立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之上的,这也较好地说明了基本词“稳固性”的特点。
2.3 简缩现象
目前,手语中的简缩现象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简缩现象指将一个较复杂的、由较多的词组成的词汇缩成用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2]。还有学者认为,简缩现象指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编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5]。手语构词简缩现象的存在,是手语简洁、清晰的主要原因。由于现有的简缩现象定义并没有规定是“由几个汉字组成的词汇”,
表2 《中国手语》中可以组成十个或十上以上词目的基本词举例
表3 《中国手语》中存在简缩现象的词目举例
也没有规定“简单手势”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将《中国手语》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词语[单纯词、外来词语(如他国国名等)不计算在内],但其手势动作图解只有一步的词目视为存在简缩现象,并从中选取部分词目列于表3。
2.4 面部表情与体态成为构词成分
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5]。聋人手语能够做到简单清晰、灵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大部分得力于打手势时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的灵活变化。因此,打手语时我们应注意表情配合、适度夸张、口型配合三个方面。在《中国手语》中,手势动作中加入面部表情与体态的现象较为常见。即使对于手势动作中没有具体写明面部表情与体态的手语,在手语交谈中,仍然需要根据语境作出相应的面部表情与体态,这是提高手语表达效果的重要途径。现选取《中国手语》中加入面部表情与体态作为手势动作成分的部分词目,按“面部表情”“头部动作”“身体运动”三类列于表4。
2.5 手语位置与构词存在关联
手的形状、手的运动、手的位置、手掌的方向及面部表情与体态是构成手语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分析《中国手语》中词目手势动作可以得知,手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太阳穴、前额、眼部、耳部、嘴部、肩部、胸部这七个部位。手势位置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例如:表示思想活动的手语一般在太阳穴、前额周围;与视觉、听觉、味觉相关的手语分别在眼部、耳部、嘴部周围;与责任相关的手语在肩部附近;与心理活动相关的手语在胸前。掌握手语的基本部位信息,将对手语的学习、使用、研究及创造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现将上述七个部位附近的词目选取部分列于表5。
表4 《中国手语》中面部表情与体态作为手势动作组成成分的词目举例
表5 《中国手语》中手语位置与构词存在关联的词目举例
3 结束语
通过对手语构词特点的浅析,可知手语是一门有着自身构词规律和特征的语言,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手语的发展和进步,是构建一套完善的手语语法体系所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昆仑奴》传,见《太平广记》194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季啸风,张瑞璠,等.教育大辞典(卷2)[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10.
[2]傅逸亭,梅次开.聋人手语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3]朴永馨.《中国手语》教学辅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4]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汪飞雪,潘一.手语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6]叶龙梅.聋生手语中字词兼代现象分析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0(6):40.
[7]顾定倩,宋晓华,于缘缘.中国手语基本词(基本动作)类型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