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2014-08-07夏宏
夏 宏
(河南大学 财务处,河南 开封 475001)
一、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航空产业是高知识密集型、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的产业,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规模的宏大、技术的复杂和先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由于航空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高度以及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航空产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成为了航空产业的第一竞争力。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对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是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表明,航空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现代战争更多的是科技的战争,航空武器的先进水平直接反映了军队的最高战斗能力。特别是在中东战争中,美国的航空武器是迅速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发展航空武器成为世界军事大国争夺新世纪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在美国的国防预算中,1/3以上的投资是用于飞机项目的。俄罗斯近年军费的增加也主要运用在航空和航天设备上。航空实力是决定国防实力强弱的关键,航空产业竞争力是航空实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航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意味着航空产业技术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对我国军队战斗能力和国防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长远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产品和航空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航空产品是尖端技术的集成,航空产品主要包括军用飞机、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航空导弹以及其他相关产品。一个航空飞行器的生产一般需要至少上百家研发、生产部门共同配合,一个航空飞行器的零件往往就来自上千家企业。除了在本行业的应用,航空高技术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领域。另外,航空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日益增大。
航空产业的发展在科技含量上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工业之一,一个国家的航空产品的先进水平代表着国家最先进的科研水平。航空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中企业的研究设计单位、试验基地和管理机构中集聚了一个国家最尖端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代表了一个国家最高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航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代表了国家最尖端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国正在研发的大型客机、新型支线飞机等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航空工业的发展显示了国家航空技术的综合科研水平和实力。航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影响力和国家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钻石模型”在航空产业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
(一)产业竞争力模型——“钻石模型”
波特(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开创了影响深远的产业竞争力分析范式。波特的“钻石模型”把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六类。第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第二是市场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第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第四是行业内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这四个要素也是内生决定因素。除此之外,还存在两大因素: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这两个是外生决定因素。
图1 钻石理论模型
市场机会和需求条件是产业发展的牵引力,政府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是与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的支持力,行业内企业的战略发展、行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以产业综合实力为基础,以市场为方向,以政策为先导,以相关产业为协同力量,以行业内企业战略竞争力的提升、行业结构的优化、行业的战略发展为核心,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分析
1.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与航空产业相关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在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较为薄弱,特别是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我国航空产业的尖端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航空产业市场化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资本投入不足。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高性能战斗机、高推重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运输机、特种飞机及部分机载产品的能力,但是行业的竞争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航空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主要在于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科研设施水平的薄弱。
2.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对航空产品的需求都是持续快速增长的,广阔的市场中蕴藏着大量的机会。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复苏都为航空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波音公司预测,到2023年全球民用客机机队将增加到34770架。潜在市场需求的25000架民用客机总价值约为2万亿美元,其中单过道飞机在未来的需求量最大。近几年,随着油价上涨和维修成本的增长,老旧机型经济性明显下降,一些航空公司加快了老旧机型飞机的退役速度。根据航空公司飞机退役计划和退役假设,预计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千架飞机退役。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民航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据世界主要飞机制造商研究机构的预测,在今后时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飞机需求量最大的航空市场。
3.我国航空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航空产业布局分散,没有较强的航空产业集群,行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水平都较低,缺乏核心产品的同业竞争活力。
中国主要的航空工业企业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1)、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2)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其中AVIC1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AVIC2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攻击机、直升机和运输机,COMAC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是我国实施中大型科技项目的主体。目前,虽然我国部分航空工业企业的产品(如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仍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工业企业。我国航空工业企业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我国航空产业的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实行“大转、快转、全面转”,政策与实际的不协调大大削弱了航空产业的整体实力。而西方的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除了少数几个大型集团企业之外,我国航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实力不强,科研能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设施水平、人员素质、组织体系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主要航空产品有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在军用飞机方面,在美国已经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我国刚刚开始研制第四代战斗机。在客机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了生产支线飞机的能力,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大型客机仍在研制阶段,而占据国际大飞机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主要是空客和波音两家公司,其中空客公司的550座超大客机A380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首飞,中国大飞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我国航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些企业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航空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企业缺乏核心产品的支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规模较大、科研体系健全、军机相对领先、民机发展滞后、国际转包市场为辅助、相关产品分散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但是产业总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航空产业竞争力薄弱等仍然是我国航空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世界航空产品市场多数被美国、欧洲的航空产品制造企业占据,我国的民用飞机市场也几乎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邮政运输机、军用运输机等是国内生产的航空产品。由于技术和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虽然我国航空产业庞大,但以技术和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较弱,我国的民用航空产品近几年才进入自主研发生产阶段,落后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成熟、先进的航空产业发展水平。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实现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企业多数采用分包、合资建厂等合作手段进行航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这些生产和销售活动主要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等少数几个集团公司承担,地方性的航空企业主要以生产航空配件及机载装备等为主。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航空科研体系,但是航空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规模的扩张、范围的增大、数量的增多,对核心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科技进步、先进科研设施等方面发展缓慢。1997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航空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航空企业真正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航空工业才真正走上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的振兴之路。虽然我国的航空产业一直都在不断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步伐较慢、科研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我国航空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与之相关的技术储备、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及科研设施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都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航空产业的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薄弱。
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高性能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特种飞机及部分机载产品的能力,但是行业的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差距依然较大。我国航空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特别是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科研设施水平的薄弱是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科研体系和机制的改革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4.我国航空工业相关及支持产业包括航空运输、航空运营服务、机场设施及服务、航空维修及服务、航空物流、航空金融、航空营销等。由于我国航空产业市场化、航空企业集团化起步较晚,航空产业的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技术、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都有待提高。航空产业和航空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营服务业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航空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及区域内非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航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直接促进航空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可以说航空相关产业是航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在政策方面,我国在近几年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等文件中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政策支持,确定了航空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政策支持。这些都为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为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我国航空产业分别在1978和1997年进行了“军转民”和市场化与集团化两次较大的机制体制改革,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自主研发的航空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航空产业仍然存在政策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军、民航空的分离,民用航空发展的科研、设备等的支持政策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薄弱,军用、民用航空的统筹工作仍然是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实现军民转化、提升民用航空的基础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航空产业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6.目前,我国航空产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产业……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具体要求有:第一,加快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推进先进支线飞机系列化产业化发展,适时研发新型支线飞机;第二,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第三,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第四,促进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维修和服务业发展;第五,提升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2010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分支产业中,航空装备产业被列为首位。国家把航空产业作为我国最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对航空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提出,今后10年,中国要优先发展和重点突破10个重点产业,以产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10个产业里面同样有航空航天产业。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航空产业竞争力是指航空产业在实施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战略发展目标时给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无形的或潜在的利益。产业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但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有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资源、产业政策和市场规模五个因素决定。提升航空产业的竞争力就要从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几个因素入手,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战略组织、战略实施及过程控制等活动对我国航空产业进行技术革新、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一)依托政府政策支持,深化航空产业体制机制变革,完善航空产业体系
在国家和科技发展的各类规划中,应明确的将航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高科技产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和长期稳定的投入。航空产业应以自身条件为基础,政府政策支持为依托,制定可行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各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与企业愿景制定中期发展战略和短期目标,在行业内形成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的战略体系。航空产业应以既定发展战略体系为指导,切实提高战略的执行能力。
中国的航空产业市场化、集团化进程起步较晚,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有体制机制表现出了不适应性,造成了科研能力分散、综合创新能力薄弱、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问题。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科研体制、投资体制等是影响航空产业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必须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航空工业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企业组织进行调整优化,理顺全行业管理渠道,落实权责,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科研设计与生产制造的紧密结合,促进市场化、集团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体制机制的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密衔接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二)优化航空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合作与竞争,提高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航空产业结构的优化要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是政府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航空产业市场化与集团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会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实力较弱、业务分散的企业将会面临重组与改革的问题。行业内企业的合作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合作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有利于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推动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提高航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提高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点,企业是与市场衔接最紧密的单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与航空产品,是提高我国航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航空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财政的投资,还要吸引国内外财力和进入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加大航空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投资,逐步实现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中国航空产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飞机技术体系,统筹航空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市场开拓及服务提供,加大非航空产品剥离、重组力度,突出核心业务,优化行业的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和民用飞机。创新是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掌握核心技术意味着在航空产业链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且航空产业具有极大地带动效应,其创新成果会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应建立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核心能力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体制机制完善、军民结合、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型航空工业体系。
国家不仅应增加对航空产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还应加大与航空产品相关产业比如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投入,它们的技术进步,将会提高航空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从技术方面推动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各行业的结构优化。航空产业和航空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是实现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营服务业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航空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及区域内非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直接促进了航空产业的飞速发展,是航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蒋玉洁,菅利荣.航空工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6).
[3]皮成功,江可申.中国航空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07(10).
[4]曹鑫.中国航空工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2).
[5]崔世娟.中国航空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25(1).
[6]赵海山.航空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其治理逻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