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
2014-08-07任仲田
作者简介:任仲田(1981-),男,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及文秘课程教学策略、方法。摘要:表现性评价以独特的优势克服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展现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情感等发展情况。当然,表现性评价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只有将之与传统评价模式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构建完整、有效的评价模式。本文通过对表现性评价理论的研究,深入探究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力求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搭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12-03上世纪九十年代,表现性评价于美国兴起,广为欧美教育界认同和接纳。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以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这种评价模式把教学评价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全面、深入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策略提供了依据。
表现性评价检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热情、情感态度、教学目标达成度、技能、能力的培养情况,即运用有效的评价任务引发学生反应,由评价者按照相应的评价项目和标准进行观测、判断,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反应任务、演说、收集资料、展示作品等形式。
一、表现性评价与传统评价模式的比较分析
传统评价模式静态、僵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今教育发展,而表现性评价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评价主体
传统评价模式的评价者多为教师,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学生在评价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表现性评价评价者以教师为主,学生可以以评价者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奠定了基础。
2.评价内容
传统评价内容单一,以标准答案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识记程度;表现性评价除了检测理论知识的习得情况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情感态度的评价。
3.评价重点
传统评价模式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片面、僵化;表现性评价兼具过程和结果,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状态、知识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4.评价目的
传统评价模式的评价目的单纯为评价而评价;表现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水平、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情感态度等。
5.评价手段
传统评价模式多以纸笔测验为主,以成绩、分数为衡量标准;表现性评价是以观察、实验、操作、反应任务、演说、收集资料、展示作品等评价形式。
二、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和应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大致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处理阶段三个部分。前期的准备阶段是评价活动的整体设计,为具体实施做准备工作,是开展评价的基础。具体流程为:确定评价目标—设置评价任务—拟定评价标准—行为评定。笔者以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探究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和应用。
1.确定评价目标
确定评价目标首先要认知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表现。奥斯特霍夫将学习成果分成四种类型和表现(如表1所示)。依据学习结果,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
表1奥斯特霍夫学习成果分类
学习结果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信息陈述询问知道什么概念识别列举正例、反例规则演示应用规则技能执行生成解决问题题能力、方法(1)确定表现性评价的知识结构。《应用文写作》课程由陈述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构成。所谓陈述性知识指的是学生表述出的在头脑中识记的知识,例如,应用文文种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结构、格式等。操作性知识是建立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是认知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例文评析、病文修改、材料整合、写作实践等。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侧重于对操作性知识能力的检测,又兼顾陈述性知识的展现。
(2)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中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包含信息的获取、加工能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协作能力、反思能力等要素。
(3)明确评价的操作目标,完善目标设置,清晰表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前沿理念•表现性评价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2.设置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任务是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实践活动,评价者观察、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状态和能力水平,检测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
(1)设置完成评价任务的情境。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便于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展现操作技能,确保评价活动能够真实、有效地表现出测量结果。例如,在旅游班的“投诉书”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旅游纠纷的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拟写一篇介绍云南的导游词,并排练旅游纠纷的情景剧。学生在课上运用包含影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和描述云南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学生情景剧的表演,认识纠纷事件,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明确解决问题途径,演示写作思路,指明撰写投诉书的策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加工材料、表达能力、协作意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2)确定评价任务。表现性评价主要有口头表述、模拟表现任务、结构性表现任务、创造作品、调查,实验、完成研究项目六种类型。在设置评价任务时,应根据学情选择评价的类型,确保评价任务的可行性、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
定量任务,务求高效。将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适量的、为学生熟知的、新颖的素材作为评价任务,例如,对应用文文种格式写法的检测中,不采用填空、选择、简答等大量纸质、标准化的任务形式,采用设置情境—收集资料—绘制模式图—说明写作思路的形式。
以任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依据,实现表现评价。过程、结果是完成评价的依据,评价者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展现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显示出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协作意识、表达能力、探究、完成的任务的程度等衡量结果。
设定评价任务时,评价者要将评价的目的、标准、所需完成的任务交代清楚,让学生明了为什么完成任务、完成哪些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检测完成情况的标准有哪些。在评价任务的设置中,应注重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学习结果的检测,确保评价目标与任务契合。
指明完成任务的要求,例如,时限、完成方式,方法、保障条件等。评价者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可行性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预见性。
3.选择评价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整体性评分和阶段性评分两种。整体性评分是建立在整体表现之上,为表现全过程和结果确定标准中的分值。这种评价方法用评价标准全面判断和评价完成评价任务的质量和水平,显示于评价结果量表之中。阶段性评价是对完成评价任务实施的各个阶段、过程设计的各部分进行的评分,以总分为评价结果。
这两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整体性评价方法有利于对评价结果进行迅速把握和全面判断,阶段性评价方法有助于细致诊断各个环节、各阶段显现的信息。二者优势兼具,应根据评价任务来选择具体的方法。
4.制定评价标准
通过对评价任务的分析,将评价目标分解为可测行为,制定行为优劣的标准。评价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置预期目标,构建课堂学业评价目标体系,以此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
以“演讲词”写作为例,在完成评价任务后,教师设置了学生演说的环节。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以演讲者的身份分享本节课的写作成果。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展现学生“演讲词”写作完成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公众场合演讲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以听、说促思考,加深对文种写作的规范、格式、语言要求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学情,笔者采用了阶段性评价的方法,制定了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和评价量化表(如表3所示)。
表2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项目分值内容主旨明确、材料翔实、语言规范得体、有针对性、内容充实30分格式安排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25分语言表达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15分仪态风范表情自然、动作得体、运用体态语10分感染力有说服力、能够吸引听众、具有较强感染力、能产生共鸣10分情感态度态度端正、感情充沛、积极主动10分表3评价量化表
评价标准内容格式安排语言表达仪态风范感染力情感态度分数
范围完备
(20-30分)规范
(20-25分)得体
(10-15分)端庄
(8-10分)强
(8-10分)端正
(8-1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5-10分)一般
(6-8分)一般
(6-8分)随意
(6-8分)欠缺
(0-10分)混乱
(0-10分)较差
(0-5分)较差
(0-6分)低
(0-6分)差
(0-6分)总
分等
级点
评学生1学生2
说明:等级评定标准为:总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表现性评价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1.表现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评价者的主观态度影响评价结果,故此,评价者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提高对学生完成任务表现的掌控能力。评价者广泛收集材料,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考量。另外,教师可以改变评价者单一的状况,让部分学生做评价者参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评价工作,避免了评价的主观因素,让评价数据和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2.表现性评价实施的难度大
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繁琐,教师在设置评价目标、任务、标准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和参与评价时,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师还要花费时间去维持,影响教学秩序和进度。所以,在评价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发挥团队的作用,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完成准备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此外,教师要课前将准备好的典型评价任务交代学生,让学生明了评价的任务、目标、标准,对评价活动有初步的认识。
3.对评价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表现性评价中既需要评价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又需要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师应树立公正、公平的评价态度,摒弃固有观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对参与到评价的学生评价者,教师应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会参与评价的学生评价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水平。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客观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情感的全面提升。当然,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不足,但是优势大于劣势,在实践中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辅助的方式即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和技能评价和培养的目标,使教学活动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欣.表现性评价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陈娟,冯生尧.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6).
[3]聂敏.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7).
[4]李淑华.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表2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项目分值内容主旨明确、材料翔实、语言规范得体、有针对性、内容充实30分格式安排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25分语言表达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15分仪态风范表情自然、动作得体、运用体态语10分感染力有说服力、能够吸引听众、具有较强感染力、能产生共鸣10分情感态度态度端正、感情充沛、积极主动10分表3评价量化表
评价标准内容格式安排语言表达仪态风范感染力情感态度分数
范围完备
(20-30分)规范
(20-25分)得体
(10-15分)端庄
(8-10分)强
(8-10分)端正
(8-1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5-10分)一般
(6-8分)一般
(6-8分)随意
(6-8分)欠缺
(0-10分)混乱
(0-10分)较差
(0-5分)较差
(0-6分)低
(0-6分)差
(0-6分)总
分等
级点
评学生1学生2
说明:等级评定标准为:总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表现性评价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1.表现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评价者的主观态度影响评价结果,故此,评价者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提高对学生完成任务表现的掌控能力。评价者广泛收集材料,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考量。另外,教师可以改变评价者单一的状况,让部分学生做评价者参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评价工作,避免了评价的主观因素,让评价数据和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2.表现性评价实施的难度大
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繁琐,教师在设置评价目标、任务、标准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和参与评价时,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师还要花费时间去维持,影响教学秩序和进度。所以,在评价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发挥团队的作用,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完成准备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此外,教师要课前将准备好的典型评价任务交代学生,让学生明了评价的任务、目标、标准,对评价活动有初步的认识。
3.对评价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表现性评价中既需要评价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又需要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师应树立公正、公平的评价态度,摒弃固有观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对参与到评价的学生评价者,教师应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会参与评价的学生评价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水平。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客观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情感的全面提升。当然,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不足,但是优势大于劣势,在实践中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辅助的方式即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和技能评价和培养的目标,使教学活动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欣.表现性评价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陈娟,冯生尧.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6).
[3]聂敏.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7).
[4]李淑华.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表2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项目分值内容主旨明确、材料翔实、语言规范得体、有针对性、内容充实30分格式安排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25分语言表达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15分仪态风范表情自然、动作得体、运用体态语10分感染力有说服力、能够吸引听众、具有较强感染力、能产生共鸣10分情感态度态度端正、感情充沛、积极主动10分表3评价量化表
评价标准内容格式安排语言表达仪态风范感染力情感态度分数
范围完备
(20-30分)规范
(20-25分)得体
(10-15分)端庄
(8-10分)强
(8-10分)端正
(8-1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10-20分)一般
(5-10分)一般
(6-8分)一般
(6-8分)随意
(6-8分)欠缺
(0-10分)混乱
(0-10分)较差
(0-5分)较差
(0-6分)低
(0-6分)差
(0-6分)总
分等
级点
评学生1学生2
说明:等级评定标准为:总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表现性评价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1.表现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评价者的主观态度影响评价结果,故此,评价者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提高对学生完成任务表现的掌控能力。评价者广泛收集材料,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考量。另外,教师可以改变评价者单一的状况,让部分学生做评价者参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评价工作,避免了评价的主观因素,让评价数据和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2.表现性评价实施的难度大
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繁琐,教师在设置评价目标、任务、标准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和参与评价时,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师还要花费时间去维持,影响教学秩序和进度。所以,在评价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发挥团队的作用,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完成准备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此外,教师要课前将准备好的典型评价任务交代学生,让学生明了评价的任务、目标、标准,对评价活动有初步的认识。
3.对评价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表现性评价中既需要评价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又需要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师应树立公正、公平的评价态度,摒弃固有观念,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对参与到评价的学生评价者,教师应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会参与评价的学生评价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水平。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客观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情感的全面提升。当然,表现性评价也存在不足,但是优势大于劣势,在实践中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辅助的方式即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和技能评价和培养的目标,使教学活动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欣.表现性评价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陈娟,冯生尧.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6).
[3]聂敏.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7).
[4]李淑华.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