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07蒲文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公共艺术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蒲文辉(1978- ),男,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艺术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艺术与设计教育教学。

摘要:公共艺术是以音乐、美术为主要形式的能帮助全体学生建立艺术审美意识和一般艺术实践能力的艺术课程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泛指中职学校整体的艺术教育工作。虽然中职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顶层设计的缺位、推进保障的缺失和教育主体的偏向及学生主体的轻视,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推进并不理想,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尤其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通过机制建设、策略设计、教研支持、外界参与和资源共建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公共艺术;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48-03在艺术领域,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概念,英语国家称Public art,通常是指为公共空间创作的艺术作品。例如公园里的纪念碑,人行道上的雕塑,小区公共景观,也可以是公共场所的艺术行为等。从价值取向上看,公共艺术通过公众的艺术参与介入对哲学、美学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在教育领域,依据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对公共艺术课程的界定,公共艺术是指以音乐、美术为主要形式的能帮助全体学生建立艺术审美意识和一般艺术实践能力的艺术课程内容。其公共性与艺术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反映所有艺术门类的普遍规律,教学对象中要体现所有专业学生的全员参与,课程设置上要反映公共课程的基础性。对于中职艺术教师尤其是担任公共艺术课程的艺术教师对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清晰认识和正确理解至关重要,我们讨论的公共艺术教育泛指中职学校的整体艺术教育工作。

一、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2005年颁发《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试行)》,这些文件都对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2013年3月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纳入教学计划。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文件,再次强调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国外,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美国1959年组建艺术教育委员会 ,1977年发表 《我们的领悟——艺术对美国教育的重要性》的报告,1994年立法通过《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进步评估”体系。法国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 以指导全国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日本则以国家价值追求定位艺术教育目的,日本教育学家铃木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培养他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的性格”。中外国家对艺术赋予如此高的教育地位,旨在将培养21世纪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学校对艺术教育有着积极的共识,但长期以来由于顶层设计的缺位、推进保障的缺失和教育主体的偏向及学生主体的轻视,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推进并不理想,目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社会的教育偏见和职业教育的理解偏差造成学校和学生的双重不重视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但职业教育绝不直接等同于就业教育,职业教育除了职业的特性外还有教育的重要属性,人不能因为生存而把自己沦为技术异化的工具。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出口压力,学校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就业技能的培养,学生也容易将学习仅仅当成未来就业的工具,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文化往往忽略学校对艺术审美、人文修养方面的培养,造成促成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双重不重视。

2.基础薄弱和投入不足,学校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动力缺乏、难度大虽然国家教育部近期出台了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指引和顶层设计,但由于长期以来艺术教育的基础薄弱和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顶层设计不易着地、区域性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得不到有力保障,影响了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关注度、积极性和投入量,驱动学校大力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动力不足。尽管有的地区和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非常薄弱的环节,中职公共艺术课的开课率仍然非常低,艺术教育器材欠缺、设施不完善也严重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与发展。

3.缺乏教研引领和区域交流,公共艺术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艺术课程偏向专业的设计与专业的音乐领域,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水平不高,以选修课方式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不够清晰,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教学方式方法研究比较滞后,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即使成功的艺术教育经验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榜样动力,不能形成优势互补、产生联动合力,难以全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公共艺术教师缺乏强有力的教研组织保障,造成公共艺术教师发展空间受限,尤其是没有艺术类专业的学校师资匮乏,有的音乐和美术教师没课上而被迫转型。可见,教研机制的缺乏也制约了公共艺术的教育教学水平质量。

4.学校艺术活动较缺乏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直接介入,艺术的审美、认知和教育功能未能凸显

实践表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活动能力高、身心精力充沛、个性发展迫切,拓展空间大,愿意积极投入艺术、人文、社交等社团活动,在职业教育普及艺术教育,加强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艺术活动开展,最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生态发展,最有利于整体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艺术教育离不开艺术家和艺术品,职业院校的艺术活动目前缺乏艺术家的直接参与,不直接与艺术作品发生互动,艺术参与和体验不多、不够深刻,造成了艺术的审美、认知和教育价值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1. 在国际视野下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广东经济发展瞩目,近邻香港、澳门,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岭南文化中心,人力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香港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M+博物馆计划、国际演艺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资源,尤其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岭南文化中心,人力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可以建立粤港艺术教育交流机制,并加强岭南工艺美术、广东音乐等区域艺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借鉴香港教育局艺术教育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机制,保障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

2.分层分步推进,加快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具备落实大纲的条件,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平衡发展决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须分步推进。对于艺术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学校总结成功经验,将现有必修课开好、选修课开活,艺术活动创出特色,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必修课的全面开设做好准备,建立立体多样的公共艺术教育制度。对于条件较薄弱的学校,可以通过公共艺术学校帮扶计划、教师专业提升计划,1~2年内实现选修课的开设,逐步开展必修课试点工作,形成适合本校发展公共艺术教育计划。对于没有条件支持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须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教研部门多采取区域性教研帮扶活动,2~3年内帮助学校逐步开设选修课,实现公共艺术进课堂。通过分层分步的方式三五年内基本落实教育部大纲要求,实现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3.建立健全常规教研制度和职称晋升机制,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可以组建公共艺术教研团体,建立教研制度,提供相对独立与专业化的教研平台,促进教研交流、学习与资源开发,将学生喜闻乐见、趣味高雅、通俗易懂、乐于参与、易于体验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课程实施配套资源推广,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提高公共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健全公共艺术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教师提供平等、积极、畅通的职称晋升途径和机会,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 借力给力,开发“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提升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聘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大师和学者指导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邀请他们到学校讲学或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工作坊,不定期开展教师公共艺术高端培训与专题讲座,加快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一批“德高技精、能做会说”的艺术教师精英,能够依托他们在学校之间开设“公共艺术流动讲堂”,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可以借鉴香港经验开展 “艺术家驻校计划”,邀请艺术家进驻学校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借助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广东博物馆、广州大剧院等公共艺术资源和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资源,开展“美术馆与音乐厅体验计划”、“艺术社团出校园”等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艺术活动,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形成“内外联动、技艺交融”的职业教育艺术文化圈。

中职学校担当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艺术教育不可或缺。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深刻地阐明了艺术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艺术使技术增值”,在职业学校,艺术教育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Z].2013.

[2]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Z].2014.

[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署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Z].2002

[5]蔡晓燕.公共艺术的公共性[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

[6]赵健磊.公共艺术的文化功能[J].前言,2012(20).

[7]何亚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12(3).

[8]徐薇薇.评公共艺术的艺术取向与公共取向[J].作家杂志,2012(1).

[9]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试行)[Z].2005.

[10]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Z].2002.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公共艺术教学研究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