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014-08-07廖秀秀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作者简介:廖秀秀(1991.10-).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研究生在读,单位: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

摘要:文章在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中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注老年人群体主观幸福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体验成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有助于老年人认识和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总结目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和不足。

一、国外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性评估,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同时具有稳定性和整体性。是对自我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反应的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评判。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构成(Diener,2000)。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我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概括认识和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Meehan等人(1993)的研究指出,个体的积极情感体验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我国的研究同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Soto和Luhmann(2012)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人格特质可以减少生活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已经表明,人口统计学因素,例如收入,教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或宗教信仰它们不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变化(Inglehart、Klingemann,200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交往、生活事件、活动、人格特质、健康。(Anamaria)

国外的相关定义认为精神生活是反应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主观幸福感还可以从精神生活层面进行研究。在国外,对于精神生活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生活质量评价研究而出现的。“生活质量”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在他的《富裕社会》一书中率先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在生活舒适、便利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或乐趣。随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另外,西方学者关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早。马斯洛1954年提出“层次需要理论”,这为老年人精神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学术界在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关注情感和心理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林(Lin)等人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则讨论了美国老年人孤独问题,包括情感孤独和社会性孤独,主要涉及对老年人精神卫生方面研究。沃恩•本特森的研究则肯定了好友、亲属和邻居的精神支持促进了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如丹麦等一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福利国家,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周绍斌,2005)

二、国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幸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毕明和孙承毅(2003)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体验与评价。另外有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幸福的一种评价,是一种反映评价者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佟月华,2003)。邢占军(2002)将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进行了分析整合,提出了从整合幸福体验的这两个基本方面来研究主观幸福感。

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测量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统计方法、文献综合法。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范肖冬(1993)介绍了主要引进的国外量表,即纽芬兰纪念大学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度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情感量表、PGC信心量表、生活量表。

以往的文献分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人口变量学因素、个体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心理因素只要包括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抑郁情绪、时间管理、应激水平、应对方式等方面。吴兰花(2010)认为,低自我概念组的老年人对自我的消极评价较多,容易产生消极情感体验,因此其主观幸福感体验较低;而高自我概念的老年人则相反。刘仁刚和龚耀先(2001)在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的应激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梅锦荣(1999)探讨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认为生活满足感以及抑郁症状与社会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和互易关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年龄与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关系。郑宏志等(2005)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指出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

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特质、自我概念、自尊心、控制源倾向、生理成熟度等,客观因素主要有:身体健康、生活事件、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高晶,2005)台湾学者Luo lu(1999)对18-65岁的被试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吴丹伟、刘红艳(2005)的研究指出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这一结论。

目前对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主要从个体方面、家庭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入手。周东明和樊晓光(1999)得出家庭网络的支持有利于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的结论,应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氛围来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体验。赵立军和刘旭华(2002)指出,社区、街道等应充分发挥作用,重视老年人的正性情感并通过各种有利措施进行培养,使老年人过上幸福得生活。

三、文献述评

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国外的理论和研究工具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而且我国幸福感研究主要是对个体主观感受的总体评价,但是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个人生活状态仅依靠生活满意度整体评价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结论间差异性较大。虽然国外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工具在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外来文化并不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在目前的形势下,今后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应加强本土化,研制出符合本国文化背景主观幸福感理论以及测量工作。

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习性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可加强对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探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环境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异同。国内围绕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围绕在人格特征、自尊、社会支持、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生活事件、性别等因素对老年精神生活的影响,尽管揭示了某种相关性,但对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水平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和研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讨。还有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主观幸福感体验上的异同。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于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策略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34-43.

[2][美]加尔布雷斯著,赵勇译.富裕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周绍斌.论老年精神保障机制的建构[J].广东社会科学,2006,(2):180—183

[4]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5):57-60.

[5]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28-30.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