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2014-08-07肖蓉

2014年15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人民出版社学风

作者简介:肖蓉(1986.8-),女,四川仁寿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深刻论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批判了主观主义的作风,号召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为党的整风运动指明了方向。它与《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一起成为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十分关注党的学风问题,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中对学风问题的论述是极其丰富的,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论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深入学习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端正学习态度,改造学习方法,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深远意义,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作了一个科学的总结,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①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②

但同时,我们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果不纠正这些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更进一步。具体来说,这些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注意研究现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深刻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毛泽东在文中多次强调,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才能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他认为,“‘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④完全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他号召党员干部要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严谨认真地研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许多人对中国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⑤对于很多留学生的弊病,毛泽东也做了相应批评,说他们在学习外国时,只是起留声机的作用,照搬和复制,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改造新鲜事物的责任。三是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许多党员同志学习马列主义“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⑥这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直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还指出了这种作风的危害性。强调“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⑦“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这样的缺点,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也无法让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时间到我们伟大的革命实践中。”⑧所以,改造学风的关键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并作为学习和工作的行动指南。这样,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分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内存在对待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上,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经验主义,“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⑨。二是教条主义,“只是对马列主义进行抽象性的了解,并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的革命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⑩。在工作中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自以为是。这种作风对自己,对别人,对革命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只有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第二种态度是马列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同主观主义的态度截然相反,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而周密地去调查和研究周围的环境。这不是单凭一时的热情去投入工作,而是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种态度,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也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要去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进而,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把这种态度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而具体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还把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党性的高度,强调“这种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对此,邓小平同志也有经典的论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成为了党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提出了全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措施

为了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克服主观主义的学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在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毛泽东在文中提出了几项措施。一是要求我们全党进行周边环境的系统研究。“根据马列主义的方法与理论,在针对敌、友、我三方的财政、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做出细致的了解,从而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对同志们的眼光进行实际情况和事物的研究和调查。能够让我们同志都要明白,共产党机关的主要和基本任务,集中在对政策把握和情况了解两大事件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极端重要性,认为“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提议集合人材,进行分工合作对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行了解和研究,摆脱无组织的形式。在这里,主要采用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先分别研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几个方面的历史,接下来做出综合性的研究。三是提出针对在职干部与干部学校的教育工作,需要确立以中国革命为中心的工作,依托马列主义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这三个要求对于帮助一些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总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原则、方法。特别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对“实事求是”作了具体的解释,并在当时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主观主义的学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决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大事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解: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9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2—275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人民出版社学风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抉择
人民出版社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