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的本质、内涵及其培养之道

2014-08-06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博士学位博士

王 飞

(曲靖师范学院 教师发展研究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博士是形成一个知识阶层的主流群体之一,这是一个公开的事实。关于怎样培养博士,对高等教育而言,甚至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课题,关系到高等教育乃至民族在当代条件下继续进步的前景。正是从这个立场出发,笔者认为,“博士”这个词,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褒义词,都应珍惜。也正因为此,我们才应对何谓博士及其培养进行一个系统的理解。

一、博士教育的本质

博士教育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教育。解释博士教育的本质离不开对学术研究的解释,博士教育与学术研究相伴相生。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博士教育的代名词,“学术探究是重要的,没有它,错误和谎言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新的观点和解释可能永远不会出现”[1]。错误和谎言的发现,新的观点和解释工作离不开博士教育,离不开博士教育所做的学术研究。究竟什么是学术?“在广义上讲,学术概念记录了人们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以及研究思考的学术结果。学术概念概括了学术研究与学术实践过程的统一性,强调了学术既可以在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也可以通过各种交流融和衍生出来。”[2]就博士教育而言,学术探究与学术实践的主体是攻读博士的人,其学术的展现形式是攻读博士的人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博士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学术的不断深化的动态认知过程,是攻读博士的人在认知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相互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博士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博士的学术研究而获得的理论形成、扬弃和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技术、应用而获得的具有科学实践性的研究成果的过程。

博士教育是一种塑造理性人的教育。人类社会文明的改善者与推动者在本质上都是理性者。而教育是培育理性者的基本渠道,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是培育理性者的根本渠道,处于高等教育中的博士教育是培育理性者的核心渠道。理性者之所以有其巨大的力量,是因为“理性的力量在人类的行为中提供指导”[3]。什么是理性?“理性是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辨别是非与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4]理性作为一种精神品质的获得与发展是一个教育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理性的生成与成长必须依赖理性的启蒙,必须依赖一种理性在生活实践中公开运用的机会与环境。博士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培育并形塑人们的优秀品质,激发人们探索美好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博士教育对理性精神的培育就是在造就一个理性的人,一个在理性的生活中实现优秀品质的人。这里所指的“理性人并不是那种否定了情感等精神品质而只具有某种纯粹认识理智的人,而是一种具有理性精神的人”[5]。理性精神是在学术交往与生活交往中形成的,它与价值的承诺、道德的担当、情感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经历了博士教育的理性人应有比接受其他教育层次的人更具追求可能生活意义与理想的能力,并且把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的实现与基于美好生活的普适价值联系起来,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社群联系起来,且能够较好地尊重他人的生活理想;经历了博士教育的理性人应有比接受其他教育层次的人更具追求卓越与优秀的精神动力,具有一种对真善美的系统认识,具有一种强烈的精神超越的进取心,能够基于人性的不完美,深知个体的人格与社会的现实永远不可能实现完美,但坚信通过理性精神可以引领人们的人性趋向真善美。

博士教育是一种自我掌控的教育。如果把博士教育与本科教育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知本科教育几乎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如本科阶段的课程纲要是安排好了的,教科书是指定好了的,考试形式与主题是被设定好了的等。博士教育必须自己承担起学习与获得学位的责任,真正决定自己需要什么与应该怎么做的只能是自己。“你需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理论,而不能再说‘没有人告诉我这很重要’之类的话。”[6] 3换句话说,处于博士教育阶段的人,不需要别人替他决定读什么课程,自己必须能够主动与导师和他人讨论,寻求自己所需的帮助,争取学习机会,在自主掌控下开展研究,而不是坐等他人来告之下一步该怎么做,也不能抱怨没有人为你安排一切。可见,博士教育中培育的理性人是更加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样的人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他不依附于外在的奴隶性力量,不丧失人格与灵魂。经历了博士教育的理性人,应该比没有经历过博士教育的人更能够把个人的自由看作是法治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把生活方式、生活价值、公共生活的价值实现、伦理生活的准则看作是在社群中自我确定而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制与一致化的结果。自我掌控的另一层含义是,博士教育是一种独立自由的教育。在各层各级的教育链中,博士教育的独立自由需要做到以下四个独立:一是博士教育应该独立于权力与权势。主张博士教育独立于权力或权势,并非主张博士教育要反权力,而在于主张博士教育要不为权力所欺骗、误导或者成为权力的依附品,更不是主张博士教育要脱离政治,政治的良性运转与作为学术高端的博士教育按照学术的本身逻辑运转是应有之义。换言之,政治需要有道德,学术需要有良知,因为“学术无良知即是灵魂的毁灭,政治无道德即是社会的毁灭”[7]。但学术不能孤立于政治。二是博士教育应该独立于世俗与物欲。主张作为学术高端的博士教育独立于世俗,也并非意味博士教育孤立于经济与社会。相反,一个有学术良心与学术独立情感的接受博士教育的人,是时时刻刻都应思索社会问题的,是要去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研究社会问题,独立的发表对社会的观点,不是学术世俗化。研究经济问题,独立地发表对经济的思想,不是学术物欲化。三是博士教育应该独立于学友与同行。“思想独立最讨厌的是人云亦云,如果看到别人在说什么、喊什么,也去背离自己的真心实意而参与吆喝,那么,学术就难以有独立性可言,欠缺了独立性就意味着思想尊严的丧失。”[8] 85主张博士教育独立于学友、同行,主要是指提倡学术个性化,独立地表达自己对某事物与现象的真实看法,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与学友、同行的观点一致,只要是在独立的思想指导下产出的学术思想,即便与他人的观点一致甚至重合,也仍然不失为学术独立。四是博士教育应该独立于身份与人格。作为知识精英的博士经过学术的训练,工作后往往会获得一种学术职衔或职业身份,如院士、博导、教授、专家等。凡是有这些特定身份的人,更应秉持学术独立,一方面不因有了特殊身份而不敢或不愿坚持学术独立,另一方面不借助其特定身份过渡彰显其学术思想,或者滥用其特定身份,遗忘学术独立。

二、博士学位的内涵

博士学位是一种最高的学术荣誉。博士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进行学术研究。“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为专门的学问。“学术”一般与“学说”连在一起,“学说”是指学术上有系统的主张或系统的见解。荣誉就是光荣的名誉或好的值得尊敬的名声,学术荣誉就是在某种学术上获得的荣誉。博士学位这种学术荣誉的获得,证明具备了一种专业资格,意味着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训练,标志着他正式进入了学术界。正如有学者所说:“如果纯粹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说,博士学位是一个资格证明,它表明你的研究能力足以被某大学录用。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博士学位意味着你做过相当多的研究,将之写成论文,并和专业的学者进行过讨论。这一切都可以证明你有独立做研究的能力。”[9] 2博士学位的获得,相当于一个人已经通过了学术界的入会测试,表明他已经经历过严峻考验,并且较好地通过了这个严峻的考验,从而正式被批准成为学术界的一员。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对博士学位本质的定位,“如果在大学或研究所,博士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如果到政府部门应该是高级公务员,也就是司局长一级的职务;如果到公司就应该是总裁和副总裁一级的人物”[10]。李未先生对博士学位内涵的定位,尽管从字面含义上看,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从本质深处折射了博士学位的实质性内涵所在。概括而言,博士学位内涵的定位,就意味着要培养一批批有历史责任感、道德高尚、训练有素的帅才、将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是一个完全专业的研究者。博士研究生通过进行原创性的研究或其他先进的学术工作,创造并阐释新知识,从而拓展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他的这些成果能获得同行专家的肯定并具有出版的价值。据此,获得博士学位就意味着个人权威性受到院系、同行和校外学者专家的认同。进一步说,是把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看作某个领域的完全专业的研究者。“完全专业是指:最基本的层次是,你必须有话想说,而你的同行也愿意听;为此,你必须掌握关于研究主题的动向,评估他人正在做的研究有何价值;你必须非常敏锐,理清在此领域中究竟能有何贡献;你必须了解专业道德标准,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工作;你必须掌握适合的技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工作;你必须在专业领域中有效地传递你的研究结果;以上所提到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在国际性的环境中进行。你的同行们必须是世界性的。你必须了解全世界在这个领域的新发现、新的话题、学术论文的发表等。”[6] 27

博士学位是一种专业水平。博士,是读书与接受正规学历教育之路上最外层的彩虹,不但属于最高峰,更涵盖了每一个读书与求学阶段的知能与范围。当我们坚持信念完成梦想晋升为博士之时,也将成就最美丽的人生胜境,这种人生胜境的支撑点便是作为博士学位内涵本来之义的“专业水平”。水平就是在某一专业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可借鉴香港学者陈之藩的观点来解释,“博士所研究的都是小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你是第一,这就是博士,无论一等二等”[11]。即一个学者在成长过程中曾做过二等的题目、写过缺乏贡献的小文章,是算不了什么的。无论一流、二流,只要符合学术规范与学术修养就是入流的与具有专业水平的。

三、博士论文的创作

博士论文的定义与标准底线。博士论文是指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在其专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本人能够驾驭与把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且经过一定的研究过程与周期后能够相对开辟出一个有一定新意的研究领域。要有研究方向的潜在性,要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就必须具备本学科专业领域里的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对自己攻读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度较高的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与思考,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在本学科领域范畴提出有一定创见的观点与见解,完成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有专家认可的价值成果。这是博士论文的最低标准底线所在[12]。以最低标准对应的还有一个最高标准,博士论文的最高标准姑且就把中国这些年来进行“全国优博”(1999年首次进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选择的标准当做其最高标准。全国优博选择的标准体现如下四点:其一,选题是本学科前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所谓前沿,就是指科学研究中最新或领先的领域。在最新与领先的研究领域里,经过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后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与社会的知识,结论要有作用或者价值,这种作用或者价值既要有理论层面的作用价值也要有现实层面的作用价值。其二,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创新。在最新与领先的研究领域里,经过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后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与社会的知识,结论上要有创见,且获得这种具有创见性的结论的方法有着其独到的方法论效应。其三,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在立足前沿并做到理论上与方法上都有创新的基础上,能够集中研究力量向一点进攻,进而打开缺口,突破困难,取得成果。这种成果不但在国内领先,而且要在国际上也领先,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与应用前景。其四,材料翔实,推论严密,文字表达准确。材料翔实是指研究成果中可供参考的信息详细而确实;推论严密是指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周到没有疏漏;文字表达准确是指文字的表述与说明符合实际与预期。

博士论文是最高形式的学术论文。众所周知,“博士”是学位的最高级别,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根据专业学术水平的最高规格来授予的称号。“博士论文被广泛认为是最高形式的学术写作,它对内容、准确性、论证以及对全文的统筹规划方面的要求都要高于对单独发表的学术文章的要求。”[9] 127博士论文不是政策研究报告,而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就是指把经过系统专门研究之后的主张与见解按照一定的逻辑利用文字表达形成具有一定篇幅的书面作品。既然是学术论文,就决定了必须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问题、深入的学术研究,研究之后有同行评审的意见。博士论文作为论文群体中的高端学术作品,它的“不一般”就在于要求其必须有创造性,也就是不仅要有主张或见解,且这种主张与见解必须要有创造性。有学者总结了15种博士论文的创新——“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重要部分记录下来;继续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进行导师设计的独创性工作;在即使并非独创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一个创新性的方法、视角与解释;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进行前人尚未做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使用已有材料做出新的解释;在本国首次做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成果;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注视本学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领域;以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式提供知识。”[13]在博士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依照这些明确的创新性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论文是否具有其中一点或者多点。

博士论文生成于研究工作的层层推进。其一,博士论文命系于鲜明的论点。论点是指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换言之,论点也就是论题或者论旨。“论题就是谈话与讨论当中的问题或者争论点。是它引发了作者谈论的内容。”[14]论旨就是论题的主旨,其实就是博士论文的主张。“博士论文必须提出某个主张。它必须坚持某个立场,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情节线’,能够贯穿博士论文的论据或解释,能够系统地呈现博士论文得到的新资料,或者检视现有资料的新方法。”[6] 58论点确定后,“将论点的产生、现状及其他研究者对此论点给出的解决方法,以及你自己的解决方法等诸多内容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架构清晰、思路清楚的论文文档。一篇博士论文包括支持所提出论点的所有证据以及你自己的想法”[15] 165。其二,论点相对确定以后要尽早多想多写。正如有学者指出:“博士论文要尽早写,经常写;不用考虑是否正确,将思考化作文字记录下来。”[16]人的大脑不会自动分泌思想,多读、多写、多想,是学术研究不可绕过的环节。学术研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前后积累与积淀,早写常写有助于节约学术研究的时间,将思考化作文字尽早记录下来,以便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纠正与修正。其三,需要厘清博士论文的写作走向。确定了论点并开始写作之后,需要厘清博士论文的写作走向(参见下图):

图中,横轴表示博士论文的容易理解度,纵轴表示其知识增值度。大多数博士论文的作者都会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推进论文与完善论文,一般不会出现从无效作品直接通向优秀的专业论文或者通俗作品的情况。“无效”的论文已经决定了博士论文达不到前述所说的最低标准的要求,也就没有了创新性,自然就缺失了博士论文应有的学术价值,也就无法成为博士论文了。

四、博士论文的答辩

较好地完成前述的研究工作后,就可进入答辩环节。“所谓答辩,就是要求博士研究生将自己的研究论点陈述给答辩委员会的人听,要让他们相信这项工作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15] 171要产生这样的影响力,需要有所注意的地方:其一,明白答辩专家的任务。答辩专家委员的任务是通过对研究者的论文与答辩的表现,检视其已经达到专业研究人员的资格——研究者需要证明其对所研究的领域有所贡献,答辩专家委员可能会与之进行辩论,要求其解释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并探讨与其论文相关的下一步研究的可能。总之,答辩中研究者需要明白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证明针对某研究主题其已经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了。其二,答辩应具有的总体态度。在备战答辩的过程中,研究者自始至终提醒自己在答辩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不回避不狡辩。答辩并非纯粹的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可能占有较大比例,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其三,答辩应持有的基本立场。关于博士生在答辩中的立场,笔者赞同“博士论文答辩时,你应该是所处领域中最有发言权的人,权威度甚至要高过答辩委员中的任何一位,你在答辩台上是向他们传达你研究工作的成果,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15] 164。既然较好地完成了答辩前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在领域内的研究问题方面,还是知识储备方面,此时的博士生应该是自内而外地散发出自信与专业的风范,应带着这种风范进行答辩。其四,明白自己能清楚地回答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能清楚地回答以下几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就成功地迈开了答辩的第一步——针对研究主题,以往的研究存在哪些关键的局限(如在焦点理论上有所不足)、论文的内容是什么(如作者的观点以及立场、研究方法等)、做出了什么贡献(如研究的创新处和原创性)。其五,理想的博士论文答辩在于做到双赢。“博士答辩一方面是对答辩人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展示与检测,一方面是答辩人对学位论文写作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中心思想、主要观点以及论据和论证的口头展示。答辩的目的也是通过‘答’与‘辩’的过程,让答辩委员会对答辩人的学术水平、答辩水平以及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进行公开、即时、公正的评价。如果答辩人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有‘答’有‘辩’,并且‘答’与‘辩’使答辩专家感到满意,这是答辩人答辩成功的重要体现。通过有答有辩的答辩活动,还可以使答辩人在与答辩委员的交流和答辩过程中,认识到论文的价值、存在的不足、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还可以让答辩委员在论文所涉及到的选题方面有新的认识,从而促进自己的学术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项目。”[8] 74-75

综上,如能在博士培养的过程中真正遵循上述对博士教育的本质、博士学位的内涵、博士论文的创作和博士论文的答辩等环节的认识,相信可以有效培养出真正的学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Randall Curren.教育哲学指南[M].彭正梅,等,译.徐梦杰,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31.

[2] 郑东.学术发展的哲学思维与实践路径[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19.

[4] 张学文.大学理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5]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0.

[6] 菲利普,皮优.如何获得博士学位[M].王玉,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7] 宋增伟.制度公正与人性完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

[8] 李绍章.学界之戒[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9] 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M].彭万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 李未.变革中的大学——李未教育文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28.

[11] 李文.读书·治学·阅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2.

[12] 胡鞍钢.国情研究与教书育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10.

[13] 陈学飞.西方怎样培养博士[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 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M].张晓辉,马昕,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29.

[15] 凌晓峰,杨强.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6] 冯长根.如何攻读博士学位[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117.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博士学位博士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蚊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论文写卤鸡肉不悖科学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润博士问答